当前位置:首页 > 《伶官传序》A层教学设计
《伶官传序》A层教学设计 授课人:余金侠
教学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掌握本文重要的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
过程与方法:在反复诵读中,学习本文通过正反说理突出中心论点的写作方法。品味本文气势充沛、错落有致的语言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作者“以史为鉴”的作序初衷。
教学重点:掌握本文重要的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学习本文通过正反说理突出中心论点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品味本文气势充沛、错落有致的语言特点。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导入新课: 略
二、展示本课的学习目标,找一个学生朗读本课学习目标。
三、课前预习内容交流(朗读文章,重点字词释义,重点句子翻译。) 1、朗读课文:学生朗读,教师正音。
2、分组竞赛: 解释个别字义,说明特殊用法。 四大组竞赛(板书)
字: 原—推究 约—订立盟约 函—用盒装 本—考察 其—一定 词: 人事—人力,人为之事,人的作用 从事—官名,泛指一般的属官 句式: 盛以锦囊——状语后置 告以成功——状语后置
身死国灭,为天下笑——表被动
3、分组竞赛翻译文中重点句式,教师注意点评、补充。(PPT展示句子 ) 四、研读课文:自主思考、合作探究
1、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一个问题:本文写了庄宗那几个方面的事?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补充,结合预习导读,进行板书。 庄宗得天下、失天下的史实 教师总结并板书:
2、结合板书思考: 本文的结构有何特点?
要求学生回忆本课的学习目标第二条,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本文论证结构严谨,它按照“提出论点——例证分析——得出结论”的方式进行议论,可谓步步深入,层层递进,这样写显得中心突出,结构严谨。 五、改写训练,朗读比较,品味本文语言特点 1、圈画庄宗得失天下的动词,概括人物形象。
2、朗读第三段得失天下部分,感知本文的语言特点。 生读生评价 评价者再读 教师做朗读指导 请学生再读之
男女生分角色朗读:男生读至“可谓壮哉”!女生读到“何其衰也”! 3、师生共同欣赏课前学生预习改写训练。老师朗读一篇学生的,学生朗读老师改写的。思考:我们改写的三字文和原文比较,有何优点?又有何缺点? 要求学生自由表达观点。
总结本文语言特色,出示沈德潜对本文语言的特点的评价。 六、小结课文,理解作者以史为鉴的作序初衷
我们通过详细的朗读分析,感受了本文气势充沛、错落有致的语言特色。我们回过头来发现,本文主要写了庄宗得失天下的过程,我们本课的题目是《伶官传序》,那么课文中描写伶官的句子有哪几句?请大家浏览课文,圈点勾画出来,自己读一读。
这实际交代了庄宗最后灭亡的原因,灭亡的结果。那么,结合文章注释信息,看看庄宗是怎样灭亡的?“一夫夜呼,乱者四应”导火索!这件事情的偶然性,庄宗灭亡的必然性。
历史的教训不能忘记,我们要谨记“忧劳兴国,逸豫亡身”的道理,居安思危,防微杜渐,不再重复古人的悲剧!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七、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一) 对联训练
上联 千古名句,析成败因:自满招损,谦虚受益; 下联 旷世佳作,道盛衰理:忧劳兴国,逸豫亡身。
(二)请大家想出一些古今中外这方面的例子或格言,想好后互相交流,教师再补充一些格言:
(三)有的同学可能要问,难道我们就不能有业余爱好吗?
这里我们要注意这个“溺”字,它是“沉迷不悟”,这说明兴趣爱好也有个“度”的问题,超过一定的度,沉溺于玩乐之中,就会“玩物丧志”,即使健康的爱好,也会给人带来危害。大家想想自己有没有所溺的事,或者听说别人有什么“所溺”的事?有没有因“所溺”而造成的教训? 学生讨论。
(四)课堂作业:训练手册1-5,两分钟完成,学生自主订正,自主讲解。 八、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 2、完成训练手册7-12题。 九、板书设计
《伶官传》序
欧阳修
受 矢 908年
盛 天命 得天下 912年 15年
灭 仇 忧劳兴国 923年 皆自于人
逸豫亡身 3年
衰 人事 失天下 亡国(身)926年
九、教后反思:
经过认真的准备,作为这学期教学质量月的“同课异构”,这堂课的教学设计和课件的确是费了一些心思的,自己感觉收获不少。首先,选择《伶官传序》这篇文言文来上公开课,本身就是一个挑战,因为文言文难以出彩,容易陷入到对文言知识的梳理,对文意的讲解中,使课堂沦为一言堂。老师细细讲,学生快快记。课堂会很传统,甚至死板。所以,我想将教学重点放在写作方法上,引导学生分析文章,领悟主旨。但是,若直接引到分析层面,又显得像是空中楼阁。学生没有对文意的理解,如何赏鉴写作手法呢?思考了好几天,也查阅了大量资料(包括十几种教案和近十种课件资料和名师获奖课堂实录),最后我决定采取“课前预习+学生自学+课堂检测拓展”的方式来处理。实践证明,这种做法还是有效果的。既保证了课堂环节的严密,有使得时间分配更合理、教学重点更突出。其次,汲取了去年的教训。去年的公开课,我的时间把握上出现了问题,导致课堂前松后紧,效果不佳。当时我认为是因为是抽班上课,没机会先试一遍的原因。后来才想明白,无论哪个班的学生都不是给你用来试验的,只能说我的教学设计不够严密。所以,这次的教学设计我自己事先默练了几遍,并将各环节时间标注上。实际上课过程中时间的把握也基本到位。第三,一定要充分了解学生,相信学生。事实上,由于在课前预习中要求的明确、加上自学方式的指导,学生在这节课上的表现令人满意。我也感觉到,其实教学氛围的好坏,教学效果的好坏,都与教师备课中的细致深入与否密切相关。真的是要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教师进教室前,一定要做好充分准备。否则不仅是对自己不负责任,更是对学生不负责任。第四,这次的课件制作花了些心思。首先是画面的选择力求与本课内容切合,不花哨也不死板;再者是各环节都用一句诗文名句点缀,凸显语文学科特点;第三是环环相扣、层层深入,整体设计思路清晰,结构较为严密。 同时,我自己也对这次课感到两点不足:一是教师讲解仍然显得偏多,学生参与的程度仍显不足,未能完全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课改理念;二是各环节的衔接语言存在不够精细的地方,可能给人以较为随意的感觉,同时各环节的时间分配上还可以再作调整,“练”的环节应给学生更多发挥的空间。总之,教无定法,教无止境。今后我愿意在教学上投入更多的精力,付出更多的思考。用心把课上到顺心。我相信,只要我不断挑战自己,最终我会取得更大的进步。
2016年4月16日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