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古代史典型材料题 - 图文
生民涂炭,其何故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计,其道如何?”普曰:“……此无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收其精兵,制其钱谷,则天下自安矣。” 请回答:
(1)唐朝三省六部制中的中书省职权是什么?三省六部制的实行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起草诏令。
影响:三省之间既相互牵制,又互为补充,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完整的相权被分割,避免了权臣独揽大权,有利于坚强皇权。 (2)材料二中赵普提出了怎样的解决措施? ...措施:稍夺其权,收其精兵,制其钱谷。
(3)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和北宋加强中央集权分别是为了解决在中央集权内部长期存在的哪一组矛盾 ?
唐:君权和相权的矛盾;北宋: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矛盾。
7.材料一:(11分)
皇帝
图一
总统
联邦法院 国会
图二
材料二:洪武十五年(1382年)仿宋制,置华盖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诸大学士,又置文华殿大学士,以辅导太子。秩皆正五品。……大学士特侍左右,备顾而已。 --------《明史》卷72
材料三:凡京奏,禁中称文书,必发阁臣票拟。阁票用本纸、小帖、墨字,内照票拟,或皇上御笔,或宦代书,具即在文书上面用朱字。阁票如有未合上意,上加笔削或发下改票,阁臣随即封上,间有执正强争,也多曲听。 -------《叶凤毛《内阁小识》 材料四:“光荣革命”以后,英国国王经常召集重要大臣一起开会,以征求他们对一些政治问题的意见。当时,因为这种会议在一个小房子中举行,所以人们就称这个会议为内阁会议。不过在1741年以前,内阁还不是一个法定的组织,它只是少数大臣参加的会议。此后,国王从没有否决内阁的决议,于是有的重要大臣就出来主持会议,并把内阁的意见集
中起来,向国王汇报,这样,他的地位日益重要和突出,慢慢成为后来人们所称的首相。内阁制就这样逐渐形成并完善起来。 -------《世界史资料丛刊》 请回答:
(1)根据图一指出,唐太宗如果欲下令治理黄河,负责起草诏令的应试哪个职能部门?图一和图二两种政治模式在本质上是否相同?请说明理由。(4分)
中书省。(1分)本质上不相同。(1分) 美国三权分立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特点,而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则体现了君主专制统治的特点。(2分)
(2)根据材料二、三,归纳明朝内阁的特点。(2分)
明朝内阁虽为国家中枢机构,但仅备顾问而无真正的决策权。(2分)
(3)根据材料四,概括英国政治制度的特点。(2分) 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是以责任内阁制为核心的。(2分)
(4)概括明朝内阁与英国内阁制的本质区别。(3分)
本质区别:明朝内阁是君主专制的产物,英国内阁制是资产阶级代议制的产物,两者社会属性不同。(3分)
8.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统计,洪武十七年(1384年)朱元璋曾在八天之内平均每天批阅奏章二百多件,处理国事四百多件。他深感“人主以一人御天下,不可无辅臣” 。
材料二 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旨,天子无日不与(军机)大臣相见,无论宦寺(宦官)不得参,即承旨诸臣(军机大臣)亦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材料三 明清之际,英国发生资产阶级革命。此后,西方许多国家发生了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建立起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或民主共和政体,为资本主义工业化开辟了道路,跨入生产力迅速发展的新时代。请回答:
(1)材料一所述现象与朱元璋对中央行政机构的哪一重大调整有关?基于“不可无辅臣”的认识,他采取了什么针对性措施?
废除丞相 。 设立殿阁大学士。
(2)据材料二概括军机大臣的主要职能,它反映了清朝皇权的什么特点?
传达皇帝旨意;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3)综合上述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明清君主专制制度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6分)
导致中国政治制度落后,阻碍资本主义萌芽成长,束缚思想文化发展;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埋下落后挨打的祸根。
中国古代史(经济成长史)(岳麓版)非选择题
1.经济活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对政治、文化的发展起决定作用。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9分) 材料一:
材料二: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击县百余里,桑麻青芬盈。机援声札札,牛驴走纷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白居易《朱陈村》 材料三 材料四
材料五: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末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灭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问富裕 ———邓小平1992年“南方谈话” 材料六: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中国传统耕作方式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材料一、二反映的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基本模式是什么?有哪些基本特点?(5分) 时间:春秋时期。(1分)
模式:小农经济。(或自然经济)(1分)特点;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或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经营规模小;生产条件简陋;精耕细作。(3分)
(2)材料三反映了中国近代哪一种经济成分?材料四反映了中国近代历史上哪三次重大运动?材料三、四之问有何内在联系?(6分) 经济成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1分)
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3分)。
联系: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并在政治上、思想上要求民主;政治上和思想上的民主又进一步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2分)
(3)概括材料五中邓小平讲话的基本思想并指出其影响。(4分)
基本思想: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观点。(2分)
影响:解放了思想,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推进到一个新阶段。(2分)
(4)观察材料六,除了图中文字直接表述的三个“最需要”所表达的信息外,你还可以从中得到哪些重要信息?(4分)
重要信息:我国改革开放30年的伟大实践在农村结出了丰硕果实,但是“三农”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加快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十分必要;(2分)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吹响了全党推进农村新一轮大改革大发展的号角,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将肩负起光荣的历史使命,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全会的部署,在农村改革发展中大显身手,用实实在在的业绩实践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庄严承诺。(2分)
2.阅读下列材料:(14分)
材料一: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唯在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为贵。
——《清世宗实录》卷五十七
材料二:故余以为欲物力不屈,则莫若少征发,以厚农而资商;欲民用而不困,则莫若轻关节,以厚商而利农。 ——张居正《赠水部周汉浦榷峻还朝序》
材料三:黄宗羲在论述经济政策时说:“(将不切民用者)一概痛绝之,亦庶乎救弊之一端也。此古圣王崇本抑末之道。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材料四:凡置产业,自当以田地为主,市廛(古代市场上堆放货物场所)次之,典与铺又次之。 ——清《履园丛话·产业》 请回答:
(1)材料一主张实行什么样的经济政策?(1分)试分析这种政策产生的历史原因。(4分)
政策:重农抑商。(1分)
原因:为何重农?;为何抑商?(4分)
(2)材料二、三主张实行什么样的经济政策?(1分)它产生的社会背景是什么?(2分) 政策:农工商皆本。(1分)
背景: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2分)
(3)导致材料四所述现象产生的深刻社会根源是什么?(2分)材料四所述现象对当时社
会经济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 根源:小农经济。(2分)
影响: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封建统治的巩固。 但不利于工商业的发展,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4分)
3.(14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景德镇属浮梁之兴西乡,去城二十五里,在昌江之南,故称昌南镇。……至宋景德年始置镇,因改名景德镇。……
——清嘉庆蓝浦著、郑廷桂补辑《景德镇陶录》
【材料二】 唐陶窑:唐初器也,上惟白壤,体稍馨,色素润,镇钟秀里人陶氏所烧造。《邑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