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以学生为主,营造活跃课堂氛围
以学生为主,营造活跃课堂氛围
甘肃省陇西县实验小学 贾红霞 748100
摘要:语文的新课程特别强调要在语文的课堂教学中重视对学生人文意识的培养,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语文的思想感情”,“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对学生语文学习的日常表现,应以表扬、鼓励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从正面加以引导。 要坚持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更应重视定性评价。因此,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在教学过程中极为重要。 关键词:小学 语文 课堂气氛
活跃的课堂气氛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那如何才能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呢?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力求认识某种事 物或活动的心理倾向,是引起和维持人的注意力的一个重要内部因素。一旦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教学就会取得事半功倍之效。
为了使学生愿学、乐学,教师在多年的课改实践中作了以下几方面的探究:新课标要求教师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使学生愿学、乐学,笔者在多年的课改实践中作了以下五方面的探究: 一、课堂需要宽松和谐 因为是小学的语文教学,学生还处在比较爱玩的状态,而且注意力也不是太集中,所以,开始上课前,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唱唱歌,背背诗,这样,不仅让学生从课间的活动中进入学习状态,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为新课的学习作好铺垫。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明确指出:“创造力最能 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只有在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创造力才能得到开发,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语文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语文的魅力在于此,语文课堂的活力也在于此。 二、爱心平等,赞扬欣赏
人类本质最殷切的需要就是渴望被赏识。老师要关注学生成长的每一点进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肯定自己,“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儿童多动手操作会促进智力的发展。小学的孩子还处在爱活动的阶段,而且对于他们的活动是特别强烈地希望得到别人的欣赏和赞扬,这个就要看大人的言语行为了,如果懂得用平和的爱去激励孩子们,效果应该会非常的好。可以说,赞赏出创造力,赞赏出学 习兴趣,赞赏出进步的学生,赞赏出有特点的学生。通过赞赏融洽了师生关系,活跃了课堂氛围, 激发了创造热情,对学生的学习质量和能力养成 起着十分明显的促进作用。 三、以微笑授课,认真倾听
在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中,充满微笑地去授课,这是一种简单易行,而又行之有效的方法。当然,这种微笑是发自内心的,是对学生的一种关爱,是一种与学生心理上的交流,而非一种矫揉造作、虚假的表情。学生在洋溢着微笑的课堂中,会感到教师的可亲可敬。
微笑在教学中如此重要,认真倾听孩子们的语言,也是课堂中的必须,它会有三大好处:一是通过“听”可以使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笔者通过“听”常常被学生天马行空的想象力、独到深刻的见解、幽默睿智的语言所折服。 二是通过“听”可以真正使教师领悟“教学相长”的真谛。三是通过学生“讲”教师“听”,可以锻炼学生。学生越说越会说,越说越想说,越说越自信,课堂成了他们发挥的舞台,这更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焕发出课堂的活
力。
四、语言平和,循循善诱
有人认为,一名教师只要有了丰富的知识,懂得了一定的教学方法,就不需要去刻意地在语言表达上下工夫了。也有人认为如果教师掌握了一般口语的交际技巧,教育教学中就自然而然地掌握了教师语言。小学生本身正是学习语言的关键时期,我们常说为人师表,教师的语言除了担负传授知识的重任以外,也正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因此,我认为语文老师尤 其是小学语文老师在教学中特别要注意语言的修养,方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孩童对于语言的感知,要比成人敏锐的多,所以,在孩子的成长中,鼓励性的话语比起责骂性的语言,效果会更好。教师在教学中,掌握好的语言技巧非常重要。丰富多彩的语言,要让学生运用,“准确”是首要的,教师平时可以用造句或选词填空的方式来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运用的准确度。例如教学《鸟的天堂》,“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第一个“鸟的天堂”为什么加引号,第二个不加引号?它们各是什么意思?这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联系全文,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从而理解:第一个“鸟的天堂”是引用别人说的话,是对大榕树的特殊称呼;第二个鸟的天堂,指那棵大榕树是鸟儿生活的乐园,是作者亲眼所见的,不需要加引号。这样的课文,加上老师的优美的语言,学生会更好地接受。
五 提高教师本身的教学艺术,以魅力感化
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要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即有魅力的教师。一副自然大方亲切随和的教态,一身时尚端庄搭配得当的衣着,一手龙飞凤舞刚柔相济的书法,一口字正腔圆抑扬顿挫的普通话,一段声情并茂慷慨激昂的朗诵,一句委婉动听相得益彰的轻唱,都会对学生的注意力具有无形的控制作用,对学生的审美情趣具有潜移默化的导向作用,从而激发起学习兴趣,焕发课堂活力。
教学艺术是教师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方法、技巧和创造能力的综合表现,它主要表现在教师对教学过程的把握和教学方法的运用上。在影响语文课堂气氛的诸因素中,教师的教学艺术是一个重要因素,教师首先应从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放手,应积极培养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探索欲。“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同时,教师要善于用自己的态度、语言和技巧创设一种宽松、和谐和进取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思维处于高度活跃状态,此时,教师也不需担心教学效果如何。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尤其是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必须要结合孩子们多动活泼的性格特点,营造出一种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教师的能力和爱心是直接影响孩子们学习的主要因素,所以,努力提高自己的知识素养和教学能力,给孩子们美好的清新的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师必备的硬件设备。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