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2013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材中问题答案(五单元1-3章)

2013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材中问题答案(五单元1-3章)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1 16:29:09

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材中的答案(五单元1-3章)

第一章第一节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 3页:想一想,议一议

海葵的食性很杂,包括软体动物、甲壳类和其他无脊椎动物等。这些动物被海葵的刺丝麻痹之后,由触手捕捉后送入口中。在消化腔由分泌的消化酶进行消化,养料由消化腔中的内胚层细胞吸收,不能消化吸收的食物残渣由口排出。 4页:讨论题

1、 水螅的身体只能分出上下,分不出前后、左右和背腹,这样的体形称为辐射对称。由

于水螅是附着生活的,而猎物和捕食者可能是来自各个方向的,这种体形便于感知周围环境中来自各个方向的刺激,从各个方向捕获猎物,进行防御。

2、 在水螅的触手上有许多刺细胞。当水蚤碰到刺细胞时,刺细胞会射出刺丝,把毒素注

入水蚤体内,使它麻醉,然后用触手把水蚤送到口中,水蚤从口中进入水螅的消化腔,被内胚层细胞消化,消化后的食物残渣仍从口排出。 7页:练习 1.ABE.ACD

2、 水螅生活在水流缓慢、水草茂盛的清洁淡水中,如果以前能够采集到水螅,现在却采

集不到,最可能的原因是水环境受到农药、化肥、生活污水等的污染。

3、 不安全。因为在生鱼的体内会寄生有很多寄生虫,人或动物若是食用了生的或未煮熟

的含有该寄生虫的鱼虾,就会感染。 第二节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 8页:想一想议一议

蛔虫寄生在人体的小肠里。儿童因卫生习惯差更易感染蛔虫病。 10页:讨论题

1、 蚯蚓的身体呈长圆筒形,两侧不对称。

2、 动物身体分节可使身体灵活自如、转向方便。蚯蚓的体节就有上述功能。蚯蚓刚毛的

末端可与周围环境粗糙的表面相接触,以使身体有所支撑,蚯蚓靠体壁中的环肌,纵肌协调作用,并以刚毛相配合,来完成它的运动。

3、 蚯蚓体壁的黏液可以使体表保持湿润。蚯蚓没有呼吸系统,要靠能分泌黏液而湿润的

体壁进行呼吸。蚯蚓的体壁中分布有毛细血管,血液中含有血红蛋白,可携带氧气。大气中的氧气可溶于体壁的黏液中,再进入蚯蚓体壁的毛细血管中进行气体交换。如果蚯蚓的体表干燥,则无法完成上述功能。因此,在实验过程中应使蚯蚓的体表保持湿润。 11页:练习 1.× × 2.BEF ACD

3、根据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特征来区分。线形动物身体细长,消化管的前端有口后端有肛门,体表有角质层,身体没有环状的体节。而环节动物的身体由许多环状的体节构成。

4、大雨过后,过多的雨水会将土壤中的空气排挤出去,穴居在土壤中的蚯蚓被迫爬到地表上来呼吸。如果农田中蚯蚓消失了,会影响到农作物的生长。因为蚯蚓不但能疏松土壤,还能增加土壤的肥力。

第三节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12页:想一想议一议 不会。这些动物属于软体动物,靠斧足完成运动。斧足肌肉的收缩使身体缓慢地移动。

1

12页:观察与思考

1、贝壳对内部柔软的身体起到保护的作用。

2、例如,河蚌通过斧足的舒缩产生运动。通过鳃完成呼吸。

3、例如,在河蚌身体的前端有口,口的两旁各有一对三角形的触唇,触唇上生满了纤毛。纤毛不停地颤动,使流经口旁的水里的微小生物进入口里,再进入胃肠进行消化。 14页:观察与思考讨论

2、蝗虫与瓢虫相似,它们都属于节肢动物门中的昆虫纲。共同具有的特征:体表具有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身体分头、胸、腹,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有3对足,一般有2对翅。

3、身体由很多体节构成,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 17页练习: 1.×× 2.C

4、贝壳位于软体动物的外面或形成内壳,它随身体的生长而生长,由外套膜的分泌物形成,它对柔软的身体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体表贝壳退化的软体动物,其运动速度加快,但失去了贝壳的保护,而贝壳在外的软体动物运动很慢,但能得到贝壳的保护。昆虫的外骨骼能够保护内部柔软的器官,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但外骨骼不随着昆虫的生长而生长,所以昆虫在生长过程中有蜕皮现象。

第四节 鱼

19页想一想议一议

脊椎动物:鱼、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哺乳动物。无脊椎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鱼的运动靠躯干部和尾部的摆动产生前进的动力,故脊柱与鱼的运动有关。 22页:讨论

1、 鱼的外形呈流线型,有利于减少游泳时水对它的阻力。 2、 不全面。自然界中大多数鱼类的运动主要靠身体躯干部和尾部的左右摆动击动水流产

生的动力,其他鳍在鱼的运动中起辅助作用。只有极少数的鱼,只靠鳍的摆动而向前运动。

3、 水由鱼的口流入鳃,然后由鳃盖的后缘流出。在水流经鳃丝时,水中溶解的氧气进入

鳃丝的血管中,而二氧化碳由鳃丝排放到水中,所以经鳃丝流出的水与由口流入的水相比,氧气的含量少,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

4、 鱼的鳃是鲜红的,内含有丰富的血管,并且每一片鳃由既多又细的鳃丝构成。当鳃在

水中时,鳃丝展开,扩大了与水中空气的接触面积,利于鱼在水中呼吸。当鱼离开水时。鳃丝则相互粘结在一起,几片鳃相互覆盖,减少了与空气接触的表面积,并且容易干燥,这样鱼不能从空气中得到足够的氧气,就会窒息而死。 24页练习

2、 章鱼、墨鱼、鱿鱼不是鱼是软体动物;带鱼是真正的鱼。

3、 在夜晚时,由于缺少阳光的照射,池塘中的藻类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而鱼与

藻类还要进行呼吸作用消耗大量的氧气。因此,在黎明时池塘中含氧量最低。这时,鱼因为缺氧便出现浮头,甚至跳出水面的现象,试图从空气中吸取氧气。天亮以后,由于池塘中的藻类可以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使池塘中氧含量大大增加,这时,鱼可以从水中获得足够的氧,便停止了浮头现象。 4、 当水流经鳃丝时,水中溶解的氧气进入鳃丝的血管中,而二氧化碳由鳃丝排放到水中,

所以经鳃丝流出鱼体的水与由口流入鱼体的水相比,氧气的含量减少,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多。设计实验证明:把鱼放在BTB溶液中,由于BTB溶液遇到二氧化碳时溶液

2

由蓝色变为黄色,所以注意观察BTB溶液的颜色变化,若颜色变黄,则说明鱼呼出了二氧化碳,若没发生这样的变化,则说明没有呼出二氧化碳。 第五节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 25页:想一想议一议

青蛙的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生活在陆地上,也可以在水中游泳,用肺呼吸,皮肤可以辅助呼吸。这样的动物为两栖动物。而乌龟属于爬行动物,乌龟无论成体还是幼体都用肺呼吸,在陆地上产卵,生殖发育摆脱了水的限制,比两栖动物要高等。

观察与思考

1、 青蛙背部的皮肤呈黄绿色,间有黑色斑纹,腹面呈白色。青蛙身体表面的颜色与周围

环境相似,是一种保护色。

2、 柔软而湿润。皮肤裸露,能分泌黏液。

3、 前肢短小,可支撑身体,后肢强大,趾间有蹼,适于在陆地上跳跃,同时也可以在水

中游泳。 29页练习 1.××√

3、鱼的鳃是由鳃丝构成的,鳃丝中密布大量的毛细血管,青蛙和蜥蜴的肺包绕着大量的毛细血管,青蛙的皮肤里也密布着毛细血管,这些都有利于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

4、蛇具有爬行动物的特征:体表覆盖有角质的鳞片或甲;用肺呼吸;在陆地上产卵,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

5、一方面人们的乱捕滥杀导致青蛙数量减少,另一方面水环境的污染也会影响到青蛙的生殖和发育。

第六节 鸟 30页:想一想议一议

鸟的全身可以说都是为了飞行而设计的,从它的外部形态到内部结构以及生理功能,都适合它在天上飞行,并不只是有翅膀的缘故。人不是鸟类,不具备鸟的适于飞行的特征,即使缚上翅膀也不会像鸟一样飞。 31页:讨论1、 鸟的名称 喙的特 足的特征 食 性 生活环境 大山雀 短、直 纤细,善于抓握 以食虫为主 林间 金 雕 坚有钩曲 硬而锐利 食肉(鼠)为林间 主 丹顶鹤 较长 细长,利于涉水觅食鱼、虾和软沼泽地带 食 体动物 啄木鸟 坚硬 有四趾,趾端有钩以食虫为主 林间 爪 野 鸭 扁而阔,边双足的趾间有蹼,以植物为主 湖沼河湾 缘有锯齿 适于游泳 2、 鸟喙的特征应该是与能够更快地获得食物相适应的。不一样的鸟,食物是不一样的,所以鸟喙的结构也是不一样的。鸟足的特征都是与环境相适应的。例如:丹顶鹤属于涉禽类,生活在水边,足细长,适宜在浅水中捕食;野鸭属于游禽类,脚短,趾间有蹼,适于游泳;金雕属于猛禽类,脚强大有力,趾硬而锐利,适于捕食禽肉类;啄木鸟属于攀禽类,脚短健,两趾向前,两趾向后,善于攀木。 3、 表格中这些鸟的体形都是流线型,利于减少飞行时空气对它的阻力;羽毛展开呈扇形,

3

增加了与空气接触的表面积,这些特点都适合飞行。 34页:练习 1.×√ 2.C

3、不会。鸟类(如麻雀和家鸽)似乎总是在不停地找食吃,是因为鸟类飞行时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所以它们的食量都很大。但是由于鸟类的消化系统结构完善,消化功能强,食物可在短时间内形成残渣,并且很短的直肠可使粪便随时迅速排出。因此,鸟类不会因取食增加重量而影响飞行。

4、鸟类的身体呈流线型,有利于减少飞行时产生的空气阻力;翅膀是鸟类的飞行器官,翅膀上长有利于飞行的羽毛;有的骨愈合在一起,长骨中空,既增加了强度又减轻了重量;在龙骨突的两侧附着有发达的胸肌,为鸟的飞行提供持久的动力。在进化过程中,鸟的许多结构有利于减轻自己的体重以适应飞行,如无齿、直肠短、无膀胱等,直肠短使其粪便无法在体内贮存而随时排出体外,另外,鸟在飞行中消耗大量的能量,需要消耗大量氧气,因此鸟有气囊,气囊不仅能减轻体重,散发热量,同时也能完成双重呼吸,保证鸟飞翔时对氧的需求。因此说“鸟的全身都为飞行而设计”是非常确切的。

第七节 哺乳动物 36页:想一想议一议:

哺乳能使后代在优越的营养条件下成长,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 38页:观察与思考讨论

1、 兔和狼的牙齿都有门齿和臼齿。

2、 狼有犬齿,兔没有犬齿。狼有犬齿与它是肉食性动物有关。兔属于植食性动物,故无

锋利的犬齿

3、 牙齿分化既提高了哺乳动物摄取食物的能力,又增强了对食物的消化能力。 39页:练习 1.B 2.D 3、“鲸”虽然终生生活在水中,但是它用肺呼吸,胎生并哺乳,因此属于哺乳动物。 4、原因:人为因素的影响,造成生态平衡的失调。人类应该有效合理地对有害动物加以控制,控制数量、繁殖发育、栖息地等,使其不泛滥,又不影响生态平衡。

第二章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第一节动物的运动 42页:想一想议一议

昆虫依靠三对足和两对翅完成运动;鱼通过鳍可以在水中游泳;鸟有翅膀,可以在空中展翅飞翔;哺乳动物靠四肢支撑身体完成运动。运动的形成主要是骨骼肌受到神经系统传来的刺激而发生收缩,牵动骨绕过关节活动,因此,本质上运动是受神经系统的支配和控制。 43页:讨论

1、 肌肉由肌腹和肌腱组成,附着在骨上。肌腱跨过关节将相邻的骨连接在一起,骨与骨

之间的连接称为骨连结,能活动的连结称为关节,肌肉受到刺激会收缩,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产生运动。

2、 关节在运动中起到支点的作用。相当于门的合页,也就是门轴部分。

3、 蚯蚓的体内有肌肉,但是没有骨骼,这是它不能快速运动的一个重要原因。

4、 人体有关节的部位很多,主要分布在四肢上,如上肢的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指

关节等,下肢的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趾关节等都容易受伤。保护措施包括充分做好运动前的准备活动,运动强度应当适当,以及戴护腕、护膝等。

4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材中的答案(五单元1-3章) 第一章第一节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 3页:想一想,议一议 海葵的食性很杂,包括软体动物、甲壳类和其他无脊椎动物等。这些动物被海葵的刺丝麻痹之后,由触手捕捉后送入口中。在消化腔由分泌的消化酶进行消化,养料由消化腔中的内胚层细胞吸收,不能消化吸收的食物残渣由口排出。 4页:讨论题 1、 水螅的身体只能分出上下,分不出前后、左右和背腹,这样的体形称为辐射对称。由于水螅是附着生活的,而猎物和捕食者可能是来自各个方向的,这种体形便于感知周围环境中来自各个方向的刺激,从各个方向捕获猎物,进行防御。 2、 在水螅的触手上有许多刺细胞。当水蚤碰到刺细胞时,刺细胞会射出刺丝,把毒素注入水蚤体内,使它麻醉,然后用触手把水蚤送到口中,水蚤从口中进入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