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浅论冰心散文的创作风格
雨中,红莲旁边一个大荷叶慢慢倾侧了下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为它承受了全部的风雨。这一带有偶然性的自然景象立即触动了作者温柔的情怀,联想到柔弱的自己与恩慈的母亲之间的亲情,由衷地发出对崇高母爱的赞叹。这种感情是多么的纯洁、美好,也是值得珍重的。有时,她对母亲的挚爱又和祖国的抒怀融合在一起,达到一种崇高的境界。如她在给母亲的信里写道;“故国纵是一无所有,然已有了我的爱,便是有了一切!??飞扬的尘土呵,何时容我再嗅着我故乡的香气??”(《寄小读者·通讯二十》)而在返家的途中,她是那样欣喜若狂;“亲爱的母亲,我的脚已踏着了祖国的田野??母亲,你是大海,我只是刹那间溅跃的浪花??在最短的时间中,即又飞进母亲的怀里。祖国的海波,一声声的洗淡了我心中个个的梦中人影。”(《寄小读者·通讯二十八》)。对于“可爱的海棠形的祖国”,她怀着深切的眷念之情。贯穿在冰心散文中游子的那种“仰首欲攀低首拜”的思绪和爱国情愫,像一根红线串联着她所有的作品,赋予它们更积极、更丰厚的内涵。因此,郁达夫评论道:“对父母之爱,对小弟兄小朋友之爱,以及对异国的弱小儿女、 同病者之爱,使她的笔底有了象温泉水似的柔情。”同时,冰心总是用一种亲切细腻的叙述口气,娓娓道来,详略有致,充满了恳切的情意。这种叙述语气,是冰心儿童散文的重要特色,加强了她作品的“温柔”色彩。
对纯真童心的歌颂,是冰心宣扬的母爱向另一方向的自然延伸。冰心把童真看得格外珍贵。她认为“可爱的,除了宇宙,最可爱的只有孩子”,她视儿童为世界上最纯真、最可爱的朋友,以童真之美善
反衬社会之丑恶及世风的堕落:“真理,在婴儿的沉默中,不在聪明人的辩论里。”她把儿童作为纯真的象征。她自己在青山沙穰疗养院里养病时,也就“不妨重做小孩子”!“一切思想,也都照着极小的孩子的径路奔放发展”,“有时对自己说些极痴的话??偶然睡不着,就自己轻轻的为自己唱催眠的歌”,从思想到行动都进入了“童心完全来复”的境界。在《往事·十四》里,她借小朋友杰的话,把海想象成一位女神:“海霞是她的扇旗,海鸟是她的侍从;夜里她曳着白衣蓝裳,头上插着新月的梳子,胸前挂着明星的璎珞;翩翩地飞行在海波之上??”这种充满童心的想象显得奇特美丽,难怪会使儿童读者感到亲切,受到感染。而这种感染力的实现,正是借助于作者的“童心来复”。童心是沟通作者和儿童读者间的桥梁,也是开启儿童思想和心灵世界的钥匙。冰心的儿童散文,抒情阐理的方式和语气也特别注重儿童的特点,遵循“童心”特有的逻辑。她从儿童的特点出发,寓教育于情趣中,以情感人。她从不以少年儿童的教育者出现,不是以空泛的说教,生硬的训诫来教育儿童,而是侧重于爱的启迪、美的熏陶,尊重儿童的主体性,培养他们成为心灵健康的现代文明人。她象一位知心的大姐姐,在与孩子们促膝而谈,“用孩子的口气,说天真的话。”特别是她在大洋彼岸的美国,却翘首远望,怀念着军阀混战中的破碎的山河,字里行间流动着淡淡的乡愁??这些都在孩子们的心灵里播下了爱的种子。这种爱的启迪点点滴滴化作作者的真性情,化作作者的悄悄话而传递给小朋友。她的现代民主思想与传统的“师道尊严”的封建等级制度观念是水火不相容的。她以自己“从前
也曾是一个小孩子,现在还有时仍是一个小孩子”而自傲,甚至自勉“要保守这一点天真,直到我转入另一世界为止”。她将自己的整个内心世界袒露在儿童读者面前,让自己的心灵与读者的心灵相撞,不时爆出感情的火花。
2 解放后,冰心有机会较广泛地接触国内外的现实生活。因而冰心儿童文学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面有了很大扩展,作品中就多了许多丰富多彩的生活图画。她回国以后献给读者的第一件礼物——《陶奇的暑期日记》,写的是一个小孩子在一个半月中的生活记事,然而作者却尽可能地在作品中展示出广阔的生活,幸福的小伙伴们丰富多彩的暑假活动,正面表现了新中国儿童的幸福生活和他们在党的抚育下健康成长。除此以外,作品还广泛地涉及了旧社会的黑暗与痛苦,解放以后祖国沸腾的社会主义志愿军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正义行为,以及从侧面表现了日本人民的灾难和美帝国主义的罪恶,这一切都构成了作品的富于时代气息的广阔背景。在《还乡杂记》中,她以明快的调子、清丽的语言描绘了故乡的深刻变化,赞美了勤劳的故乡人民,在《二寄小读者》中,展现了一幅幅国际间人民好往来的动人画面和绚烂多姿的异国风情,她描绘出了意大利西海岸绮丽的风光,英国格拉斯哥城的苏格兰民歌晚会的情景,塔什干亚非作家会议的盛大;也向读者诉说了意大利农民和工人的苦难生活,美国、非洲黑人的不幸命运和他们的斗争。而《三寄小读者》则是循循善诱地向儿童讲小道理,进行“五爱”教育。她已经基本放弃对身边琐事的描写,而努力用她的笔来吹响同时代的号角。在创作中努力以新的革命的思想来教
育小读者,作品中闪耀着一种以往所没有的新思想的光芒。冰心这个时期作品里明显的变化就是再也看不到那种缱绻动情的亲子之爱的描写。此时的冰心,正努力用她的笔来描绘祖国伟丽的生活和时代风云的变化。冰心还常常在文章中巧妙的糅进一些天文、地理、历史方面的知识,使小读者在妙趣横生的情境中扩大知识面,增添智慧,培养儿童的博爱之心和进取之心。
如果说,跳出母爱的狭窄小圈子,使她作品的题材面扩展了,那么,避开写母爱,则使她早期散文所特有的情感魅力消减了。同时,童心也在悄悄地变化。作者不再是那位“模仿小孩子的口气,说天真的话”的大姐姐了,变成了一位慈祥的老师,而在《三寄小读者》中,甚至出现了大段的“社论”式的语言,儿童文学的意味便淡了许多。这些变化都是“左”的文艺思潮的影响造成的结果。冰心以觉醒的眼光发现了母亲,发现了儿童,则照亮了一片被遮蔽的生命世界。他们是“五四”文学旗帜下的两大重要命题,体现了“五四”文学现代化的实绩。它对现代人性建设的努力,对20世纪中国文学的贡献,应该得到历史的承认。
3冰心是一位有独特风格的散文艺术大师。郁达夫对她曾给予很高的评价:“冰心女士散文的倩丽,文字的典雅,思想的纯洁,在中国算是独一无二的作家了”(《(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柔和细腻的笔调,微带忧愁的色彩,含蓄委婉的手法和清新明丽的语言,是冰心早期散文艺术风格的基本特色。她的散文总是以情感人。她善于撷取生活中的片断,将其融汇进自己的情感波澜之中,用温柔的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