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河南省信阳市2019-2020学年地理高一第二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解析

河南省信阳市2019-2020学年地理高一第二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解析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4 16:54:49

港口扼守北海航线要冲;通过陆路和水路与欧洲相连,其腹地范围覆盖整个欧洲;但是它位于欧洲莱茵河与马斯河汇合处,不属于莱茵河的入海口。故选C。

10.下图示意某山地南、北坡的植被垂直带谱,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该山地位于 A.亚热带

B.北寒带

C.南温带

D.南寒带

2.据图判断,该山地

①北坡是阳坡 ②北坡是阴坡 ③北坡是背风坡 ④北坡是迎风坡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决定该山地垂直自然带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A.水热 【答案】1.A 2.D 3.A 【解析】 【分析】 试题分析:

1.因山地基带为常绿硬叶林,所以可判断为亚热带植被。故选B。

2.因同一自然带南坡海拔比北坡高,所以可判断出南坡为阳坡,北坡为阴坡;又因北坡积雪冰川下限海拔低,所以可判断出北坡降水多,为迎风坡。故选C。

3.从山麓到山顶,因水热差异,所以形成不同的自然带。故选A。 考点:陆地环境的地域差异

11. 为了人类社会的经济、生态可持续发展,世界各国相继出台了本国的环保和经济政策。为了保护稀有物种,许多国家采取人工繁育技术和建立自然保护区。我国长江流域有众多的湖泊和河流,为保护渔业资源,每年夏季实行“休渔”政策。

B.地形

C.坡向

D.照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长江流域实行夏季“休渔”政策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A.发展的观念 C.公平的观念

B.环境的观念 D.权利的观念

2.用人工繁育技术或建立自然保护区的方法保护稀有物种是为了 A.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C.体现生物物种与人类的公平 【答案】1.B 2.A 【解析】 【分析】

1.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要的能力的发展,我国实行伏季休渔制度,休渔的主要目的是保护鱼类的产卵繁殖,实现持续利用,体现了环境的观念,故选B。

2.用人工繁育技术或建立自然保护区的方法保护稀有物种是为了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故选A。 12.下图是福州市城区边缘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图中数字单位为米,完成下面小题。

B.发展经济,繁荣市场 D.促进生物科技水平的提高

1.图中最高点和最低点的高差可能为( ) A.650 m

B.600 m

C.550 m

D.500 m

2.图中有一座占地17000m2的寺庙,有“进山不见寺”的特点。该寺庙最可能位于( ) A.甲处 【答案】1.C 2.D 【解析】

1.读福州市城区边缘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再结合等高距为50m得知,图中最高点山峰:900m<最高点<950m;图中最低点为:350m<最高点<400m;所以计算得出,高差在500m-600m之间,不含500m和600m;结合选项,可能为550m。故本题选择C。

2.“进山不见寺”说明该寺庙所处位置比较隐蔽,不易被发现,丁符合特征;在图中找出四点对比可知,甲乙丙三地的位置位于山脊处,容易被发现,不符合“进山不见寺”的特点,故排除ABC。故本题选择D。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13. 2000年7月,连接丹麦哥本哈根和瑞典马尔默的厄勒海峡跨海工程竣工通车。该工程全长16千米,采用海底隧道和跨海大桥组合的方案。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推测工程西段采用海底隧道方案的主要目的是 A.降低建设成本 C.避免破坏景观

B.保护海洋生物 D.利于海空交通

2.桥隧结合处未利用萨尔特岛,而是新建人工岛,有利于 A.提高通行速度 C.保持水流畅通 【答案】1.D 2.D 【解析】

1.厄勒海峡是当地主要的海运通道,邻近哥本哈根机场。工程西段采用海底隧道方案有利于飞机飞行和海洋轮船航行,故D正确;采用海底隧道方案建设成本更高,A错误;采用海底隧道对保护海洋生物无明显作用,B错误;大桥采用海底隧道,建设成本高,不会仅仅为了避免破坏景观,该说法欠妥,C错误。 故选D

2.桥隧结合处未利用萨尔特岛,而是新建人工岛,可以减少工程施工和通车后对萨尔特岛生态环境的影响,有利于保护萨尔特岛生物,D正确;新建人工岛对提高通行速度作用不大,A错误;新建人工岛施工难度更大,B错误;新建人工岛与保持水流畅通无关,C错误; 故选D

14.某实验小组做如下实验:在花岗岩表面淋上25 ℃左右的水,记录其内外温度变化。下图为所测得的岩石内外温度变化曲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B.降低施工难度 D.保护萨尔特岛生物

1.花岗岩的形成过程是岩浆 ( )

A.高温变质 B.侵入冷凝 C.高压成岩 D.喷出冷却

2.该实验模拟的地质作用是 ( ) A.风蚀作用 B.水蚀作用 C.溶蚀作用 D.风化作用 【答案】1.B 2.D 【解析】 【分析】

本题组考查岩石的形成。(1)花岗岩是侵入岩,是岩浆在接近地表的位置冷凝形成的。(2)岩石的温差变化,导致岩石的分崩离析,属于物理风化。

1.花岗岩属于侵入岩,是岩浆侵入未喷出地表冷凝形成的,选B。

2.该实验通过在花岗岩表面淋上25℃左右的水,记录其内外温度变化,通过观察可知,岩石内温度变化从55℃-47℃,较慢;而岩石表面温度从56℃-37℃左右,显然,岩石表层温度变化大,岩石表层温差大导致岩石分崩离析,故本实验模拟的是物理风化作用,选D。

15. “廊桥”顾名思义,就是有屋檐的桥,闽浙山区迄今留存不少木质古廊桥。当地采伐后的木材,需经一段时间的自然晾干才能用作建桥木料。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廊桥”的主要功能是 A.供人暂居

B.通行与观景

C.遮阳避雨

D.宗教和民俗活动

2.当地采伐与晾干木材的季节分别是 A.夏季、春季

B.冬季、春季

C.夏季、秋季

D.冬季、秋季

3.当地古老的“廊桥”现存较少,主要是因为 A.人为破坏 【答案】1.B 2.C

B.风沙掩埋

C.地震损毁

D.洪水、泥石流冲毁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港口扼守北海航线要冲;通过陆路和水路与欧洲相连,其腹地范围覆盖整个欧洲;但是它位于欧洲莱茵河与马斯河汇合处,不属于莱茵河的入海口。故选C。 10.下图示意某山地南、北坡的植被垂直带谱,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该山地位于 A.亚热带 B.北寒带 C.南温带 D.南寒带 2.据图判断,该山地 ①北坡是阳坡 ②北坡是阴坡 ③北坡是背风坡 ④北坡是迎风坡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决定该山地垂直自然带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A.水热 【答案】1.A 2.D 3.A 【解析】 【分析】 试题分析: 1.因山地基带为常绿硬叶林,所以可判断为亚热带植被。故选B。 2.因同一自然带南坡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