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盂兰盆经疏新记
而況三年將恐禮壞樂崩故也)子曰食夫稻衣夫錦於汝安乎(食音嗣衣去呼)曰定(宰我答也)子曰汝安則為之夫君子之居喪食旨不甘(旨美也)聞樂不樂居處不安故不為也今汝安則為之(再言者責之深)雖論謂宰我申問終呵即孔子重責。
【疏】甚哉孝之大也聖人之德又何以加於孝乎。
【記】三句並孝經初句出三才章曾子聞上五孝故驚而歎之今用彼語總結前文下二句出聖治章經曰夫聖人之德又何以加於孝乎(聖德不加大可知矣)。
【疏】次釋教以孝為本者然一切諸佛皆有真化二身釋迦化身說隨機權教舍那真身說究竟實教教者經律也經詮理智律詮德行。
【記】初句標然下釋初二句通舉釋迦下別示真身即報化身即應若約三身即真中兼法若論四身即化中分應或處說生法二身生即是應法中含報若離若合隨宜不定古今用與各據宗途無以己宗校佗同異隨機權教總收鹿苑鶴林一代時經究竟實教唯局華嚴一部然此且據賢首一家所判耳(孤山更收圓覺勝鬘此乃化身所說還屬隨機)舍那者具雲盧舍那此翻滿淨滿謂果圓淨即障盡教者下總釋教義權教經律各有大小經則可知二部五部是小乘律善戒瓔珞即大乘律實教純一大乘經是華嚴律即梵網理智即定慧德行即戒業真化二身權實兩教並推孝道則知釋教宗孝明矣。
【疏】故我盧舍那佛最初成正覺時便說華嚴大經菩薩大戒戒雖萬行以孝為宗故初標雲爾時釋迦牟尼佛初坐菩提樹下成無上正覺初結菩薩波羅提木叉孝順父母師僧三寶孝順至道之法(亦同孔聖雲至德要道)孝名為戒亦名制止。
【記】真身實教則梵網為最先化身權教則涅槃為終極故引初後攝盡中間初料為二初懸敘說華嚴者總舉大部也菩薩戒者別舉最初也故下引示為四初標化主問舍那真身而雲釋迦者答一以化身從舍那傳來故二謂釋迦即是舍那故戒經偈雲如是千百億盧舍那本身是也二標處所謂坐菩提樹樹下得道因名道樹(亦名覺樹)三明得道謂成正覺四出所結法謂菩薩波羅提木叉此雲別別解脫就第四中複有四初標所結名即是木叉二能成勝因即孝順父母等三位六別父母生育恩師僧法乳恩三寶度脫恩此謂重恩下雲六道眾生皆是我父母則於一切通須孝順三明能得勝果謂至道法(注中會通儒釋語同行別)四結名字(上並依天臺疏分節)孝名戒者以菩薩戒無非順物皆孝行故名制止者於眾生上斷諸惡故。
【疏】涅槃雲奇哉父母生育我等受大苦惱滿足十月惱抱我身既生之後推幹就濕除去不淨大小便利乳哺長養將護我身以是義故當須報恩隨順供養。
【記】初敘恩以是下勸報初中上三句通標苦惱滿下別列苦相阿難
問經說識托母胎凡經三十八個七日每七一日各有一風吹令變易(名為一轉)計三十八個七日總二百六十六日成九個月(五大四小故少四日)又准五王經自此已前與母同氣爾後四日將欲趣產與母別氣則九月四日涉於十月今雲滿足且論月滿然人受胎長短不定如羅雲六年生死苦比丘六十年(即脅尊者)老聃八十年亦有五七月者故知十月多分為言。
【疏】上通明二教以孝為本竟。
【疏】次別明二教行孝之同異者於中初明其異後顯其同。
【記】大論二教在事皆異論心並同故初明異不妨自同及後明同還須見異顯儒釋之優劣彰事用之淺深欲使儒流歸心釋典故也。
【疏】初謂生前侍養異後謂沒後追思異。
【疏】侍養異者儒宗則慎護發膚揚名後代故樂春不出曾子開衾釋教則祝發壞衣法資現世故優陀通信淨藏回邪是謂為善不同同歸於孝。
【記】初總標二別釋又為二先儒後釋已後諸條分文皆爾是謂下後結示儒宗初二句出孝經經曰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樂春者禮記雲樂正子春(為樂長名子春)下堂而傷其足數月不出猶有憂色弟子問其故答曰吾聞諸曾子曾
子聞諸夫子曰天之所生地之所養唯人為大父母全而生之子則全而歸之可謂孝矣不虧其體不辱其身可謂全矣君子頃(音跬半步也)步之間而不敢忘孝也是以有憂色曾子開衾論語雲曾子有疾召門弟子曰啟予足啟予手(開衾使視其體衾即被也)詩雲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而今而後吾知免夫(言今將死免傷於體)釋教中祝發祝即訓斷謂斷絕也壞衣青黑木蘭三如法色如物故壞不同世俗五方正間故也法資現世謂說法開悟令歸三寶優陀者普耀經雲佛告優陀(即佛弟子)我初出家與父母誓若得佛道還度父母今已得佛必當還國汝以神足變現迦維羅衛令信吾身已成大道優陀奉教化現多瑞父乃信佛道果已成(所謂通信也)王問如來幾時還國優陀即答七日後來王喜嚴路合國欣仰時佛領四眾八部歸國入宮受王供養說法化導王得道證(初果)一切親族皆受戒法(此說如來報親優陀但是傳信)淨藏回邪即法華經妙莊嚴王夫人名淨德有二子一名淨藏二名淨眼其父信受外道婆羅門法二子現種種神變父王心淨信解(所謂回邪也)共詣宿王華智佛所發菩提心彼佛即授王記當得作佛號娑羅樹王於是以國付弟與夫人二子出家修道等(二子回邪尚未出家則法資在先祝發當後)結中上句示異下句顯同尚書雲為善不同同歸乎治為惡不同同歸乎亂今借而用之。
【疏】沒後異者有其三。
【疏】一居喪異儒則棺槨宅兆安墓留形釋則念誦追齋薦其去識。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