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水泉乡2014年重点地质灾害隐患点紧急避险预案
水泉乡2014年重点地质灾害隐患点
紧急避险预案
我乡在《偏关县2014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公布的地灾隐患点的基础上,对2014年新发生的地灾隐患点和2014年5月份新排查的潜在地质安全隐患点进行全面梳理。经统计,目前我乡(镇)共查明了4处潜在地质安全隐患点,目前危胁着:潜在地质安全隐患点23户57人的生命财产安全。为切实做好受威胁群众临汛临灾的紧急避险,确保全乡人民群众安全渡汛,特编制《水泉乡2014年地质灾害点和潜在地质安全隐患点紧急避险预案》。
一、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紧急避险领导小组 组 长: 张俊峰(乡长) 副组长: 李世荣(副书记)
薛瑞锋(武装部部长) 秦永强(副乡长)
成 员:王贵珍(土地管理员)
闫俊文(民政助理员)
吕全旺(财政所长) 李存亮(卫生院院长) 马志华(联校校长) 张 俊(派出所长)
李尚荣(兽医站站长) 张 宝(电管站长)
以及各村委负责人
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乡政府主任:王贵珍(兼)领导小组下设灾险情监测组、应急抢险队、后勤保障组、医疗防疫组和治安保卫组。其中:灾险情监测组由王贵珍同志负责,办公地点设在国土资源所。应急抢险队由薛瑞峰同志(乡人武部长)负责,办公地点设在人武部。后勤保障组由秦永强同志(副乡长)负责,办公地点设在乡党政办。医疗防疫组由李存亮同志(卫生院院长)负责,办公地点设在卫生院。治安保卫组由张俊同志(派出所所长)负责,办公地点设在派出所。
二、防治工作责任分解
鉴于我乡地质隐患点多面广、单点规模小而危害性大、受威胁的民居众多,为确保“不死人、少损失”,现将所有地质灾害点和潜在地质安全隐患点的防治工作进行全面分解细化,保障各村都有镇挂钩的责任领导和责任人、各地灾隐患点都有监测人、各受威胁户都有联系人以及相关人的联系电话。各责任领导、责任人、监测人和联系人要不断熟悉并掌握防治常识,熟练掌握地质灾害临灾“五步避险法”,同时做到“四应知”(应知辖区内灾害点数、具体地点、灾害规模、影响户数与人数;应知各灾害点的转移路线和应急避险场所;应知灾害点发生变化时如何上报;应知各监测阶段的时间与次数)和“四应会”(应会在灾害点的主要位置设置监测标尺和标点实施监测;应会用三种简易监测法、利用简易监测工具进行测量;应会对监测数据进行记录、分析,并作出初步的判断;应会采取应急措施进行临灾时的妥善处置)。
三、各隐患点紧急避险方案
为确保“村不落点、点不落户、户不落人”,根据要求,地灾点群众紧急避险方案采取以点为单位,做到一点一张方案表;而潜在地质安全隐患点和待删除点转移方案则采取以村为单位,做到一村一份完整的转移方案表。避险方案均已“四个明确”,即有明确的责任领导、责任人、监测人、联系人和畅通的联系电话,有明确的转移疏散路线,有明确的应急转移避险场所,有明确的警报识别信号。
四、气象风险预警信息的发布与响应 1.预警信号与预警对象
根据县委、县政府和县直有关部门发布的防汛防灾预警信息,本乡将在第一时间内采取手机短信、电话通知、广播或者鸣锣等警报信号往下发布,对象延伸到各地灾隐患点的受威胁户。
2.监测频率与相关要求
⑴.平常时期(1-3月和11-12月)每10-15天巡查监测1次。 ⑵.汛期(4—10月)每天巡查监测1次。
⑶.当地灾气象风险预警等级达三级期间每天巡查监测1次,达二级预警期间每天巡查监测2次,达一级预警期间(包括台风暴雨期)再加密巡查监测频次。由于滞后性是地灾诱发的显著特点,因此巡查监测加强期也应作适当延长2至3天。
开展巡查监测时,各监测人要全面突出重点,始终紧盯本村居的防御重点部位、重点、威胁的重点对象;要紧密结合本村地
形地貌、地质岩土条件以及各村民的居住状况,扩大区域开展巡查监测(尤其是新开挖的房前屋后高陡边坡),把可能致灾的薄弱地带一并纳入巡查监测范围,不能仅局限于原来的地灾点和潜在地质安全隐患点。
3.地灾气象风险预警的响应
为全面贯彻落实相关工作,现进一步明确如下:
当达到三级风险预警时,说明该行政区域的气象因素致灾的风险较高;对应国土资源部的地质灾害黄色预警;应注意防范。相关的乡镇政府应将信息及时传达到协管员、监测员、防灾责任人和各地灾隐患点受威胁户,以上各员要按照监测频率以及相关要求认真开展巡查,做好防灾准备,并根据雨情发展情况,及时转移危险区域的受威胁群众。
当达到二级风险预警时,说明该行政区域的气象因素致灾的风险高;对应国土资源部的地质灾害橙色预警;应加强防范。相关的乡镇政府应将信息及时传达到协管员、监测员、防灾责任人和各地灾隐患点受威胁户,以上各员要按照监测频率及其相关要求认真开展巡查,并提前组织转移地灾隐患点受威胁群众,加密巡查房前屋后边坡等易发区域(尤其是新开挖的边坡),发现险情及时转移。
在巡查监测中,要及时掌握相关信息,发生灾情险情应按照《偏关县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和省、市、县关于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的相关要求,及时报告并采取果断措施做好应急处置;在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