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13学年 粤教版 语文选修3电子题库:第四单元第15课知能优化演练 Word版含答案
解析:此题考查把握诗人的感情基调,分析诗人的感情基调要从整体入手,就整首诗的情况综合评价。
答案:从诗歌的前几句看,诗人深感前路崎岖,歧途甚多,有走投无路之感,但诗人联想到古代的先贤,心理上的失望与希望、抑郁与追求,急遽变化,最后唱出了高昂乐观的调子,相信自己的理想抱负总有实现的一天。
参考译文:
金樽美酒每杯值钱十千,玉盘珍肴一盘也值万钱。面对盛宴我停杯撂筷吃不下,拔出宝剑四面张望心茫然。想渡黄河冰块塞满了河道,要登太行大雪封了山。效仿吕尚闲暇到碧溪上垂钓,也像伊尹梦见乘舟路过日边。行路难啊!人世间处处行路难。多歧路啊!要走的正路在哪里?施展宏伟抱负的时机总会有,到那时高高挂起云帆直渡到东海。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11~13题。
剑 门
杜 甫
惟天有设险,剑门天下壮。连山抱西南,石角皆北向。两崖崇墉倚,刻画城郭状。一夫怒临关,百万未可傍。珠玉走中原,岷峨气凄怆。三皇五帝前,鸡犬各相放。后王尚柔远,职贡道已丧。至今英雄人,高视见霸王。并吞与割据,极力不相让。吾将罪真宰,意欲铲叠嶂。恐此复偶然,临风默惆怅。
1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的前八句直接描绘山势的雄奇、险要和壮伟,展现了壮阔宏大的气势,十分形象,使人如临其境。
B.“珠玉走中原,岷峨气凄怆”写朝廷剥削百姓,珠玉等物运往中原,故蜀民穷困,以至岷山、峨眉山也为之气色凄怆。
C.诗人回想上古时代,四川未通中原,人们不分彼此,后世的君王虽采取怀柔政策,但对剑门渐失控制,以致割据出现。
D.最后四句,诗人借景抒情表达对发动战争,割据一方之人的强烈愤怒,又隐隐透露出无可奈何的情绪和对国家前途的忧虑。
解析:选D。D项“借景抒情”不当,应为“直抒胸臆”。
12.这首诗与李白的《蜀道难》有许多相似之处,请根据提示从这首诗中找出对应的语句。
①“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对应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对应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对应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将两首诗对比阅读,不难找出相应语句。
答案:①一夫怒临关,百万未可傍 ②三皇五帝前,鸡犬各相放 ③并吞与割据,极力不相让
13.杨伦在《杜诗镜铨》中评论此诗:“以议论为韵言,至少陵而极,少陵至此等诗而极,笔力雄肆,直欲驾《剑阁铭》而上之。”这首诗中什么地方采用了议论,请举例加以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首诗的前八句写景,以下语句多为议论,从中选出典型的议论性诗句加以分析即可。
答案:(示例)诗人用“珠玉走中原,岷峨气凄怆”写当前朝廷剥削百姓,珠玉等物运往中原,故蜀民穷困,以至岷山、峨眉山也为之气色凄怆。是议论。诗歌的结尾处“吾将罪真宰,意欲铲叠嶂。恐此复偶然,临风默惆怅”意思是我要谴责天公,真想铲平这重山叠嶂;想到割据一方的事将来会不时发生,我不禁临风惆怅、沉默无言了。也是议论。
参考译文:
只有老天才能布设下这样的险关,剑门是天下最雄壮的一处。在西南山中,群山环绕,石角突兀,直指北方。两崖壁立,如高墙相对;群山俯首,如脚下城郭。一人把守关隘,万人莫能靠近。但现在珠宝玉石被中原掠走,岷山、峨眉山也因此气色凄怆;三皇五帝时却不是这样,那时候交通断绝,人们不分彼此。后世的君王虽采取怀柔政策,但对剑门渐失控制,以致割据出现;而今有些豪杰英雄,依据剑门称霸一方;彼此吞并割据,你争我夺,毫不相
让。我怨苍天布下这引起混乱的屏障,打算铲除它使天下无险可守;但又担心再度发生战乱,我只能临风徒生感慨。
四、语用创新
14.在横线处补恰当的语句注意引用诗句,使上下文连贯。
诗歌“歌”什么?歌的是人生精神。歌的是“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①__________________,歌的是“化作春泥更护花”的执着。
诗歌“歌”什么?歌的是人间真情。歌的是②__________________,歌的是“此恨绵绵无绝期”的爱情,③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从所给的例句看,应该先引用诗句,再点出这句诗表现了怎样的“人生精神”或“人间真情”。
答案:(示例)①歌的是“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洒脱;②“每逢佳节倍思亲”的亲情;③歌的是“桃花潭水深千尺”的友情。
15.在文中横线处填上恰当的虚语,使上下文连贯起来。
倔强自重,清高狂狷,执着于真理,不屈服于权贵,①________会使文人们人世坎坷,清贫困窘,②________失去宝贵生命,③________却能让他们特立独行,坚守原则,保持人格尊严。想想看,胡铨、季羡林之所以让人们“高山仰止,景行行止”,④________他们的道德文章,博学多才,⑤________包括他们傲骨铮铮,“又臭又硬”的倔脾气吗?
解析:从上下文的语境出发,恰当衔接前后语句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答案:①或许;②甚至;③但是;④除了;⑤不也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