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回风平硐作业规程 - 图文
荣县石桥煤业有限公司石桥煤矿回风平硐作业规程
二、地形地貌
矿山地处四川盆地南部低山丘陵区,属盆地构造剥蚀低山深丘地貌。地势总体东南高、西北低,地形起伏较大,山顶地形较缓,坡度10°~~20°,沟谷两侧地形较陡,坡度达30°~50°,局部形成悬崖峭壁。矿区内最高点位于矿区东南角烟兜岩正北370m的无名高地,标高+863.6m,最低点位于主井口下方的石桥沟,标高+636m,最大相对高差327.6m,一般高差100~200m。
三、气象
矿区属温湿季风气候,据荣县气象站多年观测资料,年平均气温17.6℃,最高气温达39℃,最低气温-2.7℃。年均降雨量1012.9mm,降
4
荣县石桥煤业有限公司石桥煤矿回风平硐作业规程
雨量多集中在每年5-9月,占全年降雨量60%以上,霜冻期短,冬季多雾,日照较少。
四、水系
矿区范围北部有顺河由东向西流过,河流蜿蜒曲折,流程长,水量随季节变化。区内横向冲沟也较发育,多属季节性流水。地表水大汇入顺河,流出矿区。
五、地温
通过矿井下实地调查,目前矿井坑温为16℃~20℃,平均18℃。区内地温正常,该矿建矿以来尚未出现地热异常现象。
六、地震情况
本区晚近期地壳运动以间歇性大范围抬升为主,属四川盆地弱活动构造区。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l8306—2001),本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值为0.35s,地震基本烈度为VI度,属无震害区。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西部汶川发生震级为8级的强烈地震,矿区距震源中心直距约较远,虽有强烈震感,但地表山体、房屋、道路和电力设施等没有造成重大破坏,地震影响较小。
第二节 矿井地质
一、地层
区内出露地层由老至新为三叠系中统雷口坡组(T2f)、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T3xj)、第四系(Q) 。现由上而下分述如下:
(一)第四系(Q):大于4.5m,零星分布于北侧顺河两岸和山麓洼地,为现代河流沉积物(砾、砂、粘土)和残坡积物(碎石、砂、粘土、亚粘
5
荣县石桥煤业有限公司石桥煤矿回风平硐作业规程
土和腐植土等。
(二)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T3xj):
第五段:厚20-60m,未见底,上部为灰、深灰色页岩、砂质页岩、粉砂岩;中部为灰白色厚层-块状中粗粒长石石英砂岩,岩屑石英砂岩;下部为灰、灰黑色页岩、砂质页岩、炭质页岩,炭质页岩夹粉砂岩,夹煤线及菱铁矿层。
第四段:厚60-81m,黄灰、褐灰色厚层-块状长石石英砂岩,长石砂岩,局部夹泥质页岩。
第三段:厚75-86m,出露于矿区北中、南部山腰,灰绿灰色砂质泥岩、泥岩、粘土岩及页岩互层,含二层煤线,上部为大白炭,下部为小白炭,均为不可采煤层。
第二段:平均75.15m,主要出露在矿区中北部沟谷中,灰、黄灰色厚层-块状中细粒长石石英砂岩,地貌上常形成陡岩,性硬,抗风能力强,不含煤。
第一段:厚16.02m出露于矿区外北西角及矿区内中部,灰绿、灰黑色砂质泥岩、泥岩、页岩、底部为角砾岩,上元炭为本矿现开采煤层,下部有下元炭不可采。
(三)三叠系中统雷口坡组(T2f):
出露于矿区外围北东及西北角,灰色薄-中层状灰岩,夹灰色泥质灰岩。
二、构造 (一)褶皱
威远背斜轴线沿55°方向穿过矿区中部东兴场逆断层与大垭口逆断
6
荣县石桥煤业有限公司石桥煤矿回风平硐作业规程
层附近,轴部及两翼地层均为须家河组,产状平缓,倾角2°~4°,背斜轴面近于直立,微向北西倾斜,北西翼略缓、南东翼略陡。
(二)断裂
大垭口逆断层(F1)呈北东55°展布,长13.5km,断层面倾向南东,倾角45°~50°,断距40~80m,穿过矿区南部,断于须家河组。东兴场逆断层(F2)呈北东55。展布,长13.5km,断层面南东倾斜,倾角45°~50°,断距40~80m,进入矿区东部边界仅190m即断层结束,断于须家河组,对矿区内地层(包括煤层)影响较小。综上所述,石桥煤矿地质构造复杂程度属简单偏中等类型。
三、煤层及煤质 (一)含煤岩及煤层特征
本矿区含煤地卖劲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其中须家河组第一段为主要含煤段,共含煤三层,小白炭、下元炭煤层不可采,上元炭为现矿山主要开采煤层,煤层特征如下表所示:
纯煤厚度煤层结构 煤 赋存层层 位 (m) 纯煤平夹矸夹矸总厚顶板 厚度 均 层数 (m) 上 元 炭 0.350.40 3 1 泥岩 泥岩 泥岩、砂质较稳定 2~5° 煤层 近水平极薄底板 顶底板岩性 稳定性 (°) 倾角备注 T3xj -0.49 1(二)煤质及工业用途
1、物理性质
上元炭煤层为灰黑色,半暗~半亮型煤,具细条带状结构,块状构造,
7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