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最新四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全册教案
第十一课 捏泥碗
教学目标:
1. 掌握手捏泥碗的方法与技巧,学会手捏简单的泥制品。 2. 使学生初步具有技术的感知,思维,想象能力,创新能力。 3. 培养学生认真,细心地进行技术活动的习惯。 教学准备:
自然泥,泥刀,水,手捏泥碗成品,荷叶纹小碗图片。 教学安排:1课时
教学时间:( )月( )日 教学过程: 一、互查课前准备
本课课前准备:自然泥,泥刀,水。教师可组织学生互查课前准备,如工具不齐全,可要求同组合用。 二、成品展示,激趣引入
教师出示手捏泥碗成品图片或实物。引语:你能做出这么漂亮的泥碗吗?你准备怎么做?让学生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 三、教学捏泥碗的方法和步骤。
可让学生自己看书上的图示和文字说明,比较一下,与自己的想法有什么不同?学生看完后,让几位同学说一说捏泥碗的方法,步骤及注意点。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搓泥团(2)压扁,捏凹成碗形;(3)修齐边口;(4)用有齿刀刮光碗的内外壁;(5)把碗底圈处刮麻并涂泥浆;(6)装底圈(7)用手蘸水磨光碗的表面。 四、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依照指示,动手操作。可配上一段音乐。
教师巡视,如个别学生有困难,可引导同组互助合作,如有困难的学生较多,可请一两名学生演示制作过程。 五、拓展思维,探究学习
教师出示荷叶纹小碗图片或实物。问学生:你知道这样的泥碗是怎么做出来的吗?学生思考,相互交流。教师提示:是用泥片贴碗的方法做出来的。让学生看书上相应部分内容,并引导学生课后尝试制作。 六、学习评价
组织学生自评和小组互评。从制作方法,作品美观,互助合作,安全操作,准备与结束工作5个方面进行操作过程和结果的全面评价。 教学后记:
第十二课 储蓄罐
教学目标:
1.学习掌握储蓄罐的制作方法。
2.懂得用同一种几何形体可以设计两种以上的作品。 3.培养认真、细致的劳动态度。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已完成的作品,剪下的作品的每一个部件以及实物投影仪等电教设备。
2.学生准备制作纸工的工具、制作材料、剪刀、刻刀、垫板、双面胶。 教学安排:1课时
教学时间:( )月( )日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来制作了小鱼缸,今天我们还要来制作一个也是由半圆柱体改变而来的纸工作品。出示范作。 二、自学储蓄罐制作方法及过程、
1.让学生看书上的图示和文字说明,了解储蓄罐的制作过程和方法。 2.交流制作过程和方法,相机板书:
剪切——刻痕——折叠——粘贴
(1)剪切:使用剪刀时要注意什么?剪下的边角料该如何处理呢?
一般的剪没什么问题,那像这样的带有齿的部件该用什么方法剪更快捷更方便呢?学生说后,投影仪演示一下。
(2)刻痕:剪好后,在所有的粘贴面上用刻刀刻痕,这样有什么好处呢?(美观,便于折叠)
(3)粘贴:在进行粘贴时,我们通常的做法是把双面胶粘在粘贴面上。但像这样带有齿的粘贴面,我们是否也这样粘呢?为什么?那该怎样粘?(把双面胶粘贴在对应的部件位置上。) 出示粘贴部件。 (4)师演示明胶片的插法。
3.看了老师做,同学们是不是也很想做呢?好,但在做之前老师要提两点小建议:
(1)小组分工合作,每人都要动手动脑,可以小声讨论。 (2)你们可以模仿书上做,也可以有创新。
看哪个小组合作的好,作品完成的既快又美观,我们还要评一评呢,好不好?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比我做得更好,有没有信心?赶紧动手做吧!
三、学生制作,老师巡视。
1.发现好的做法及时推广。(特别是齿的剪法)
2.如果发现学生集体性错误,及时纠正。 3.帮助个别有困难的小组。 四、作品评价。
以投影评价要求予以评价。 1.小组内自评. 2.组间互评.
3.评出最佳小组,用鼓掌予以表扬。 五、板书设计:
剪切 作品牢固扎实
刻痕 外观精致漂亮
折叠 有分工讲速度
粘贴 安全使用工具
教学后记:
第十三课 泥条盘笔筒
教学目标:
1.掌握泥条盘笔筒的方法和技巧,学会用盘泥条的方法制作简单的泥制品。
2.使学生学习一些技术探究的方法,培养创新和实践能力。 3.激发学生参与技术活动的兴趣,以及对新事物,新技术的敏感。 教学准备:
自然泥,垫板,泥刀(用于切削、刮、抹)、滚子(用于碾平)、瓶盖(用于压切圆片),泥条盘笔筒成品。 教学安排:1课时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