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教六年级上册语文5-8单元导学案
(3)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 )
”。宋朝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中的诗句“ ”说明的就是这个朴素的道理。
3.当我们要报答母亲的深恩时,我们会很自然地吟诵起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 ”。
4.当我们在外地过节时,常引用唐
(4)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 )
(5)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 )
5.四季诗积累。
诗 句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接天连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墙角树枝梅, 凌寒独自开。 6. 我要推荐给大家的诗歌是 写
季节 诗题 作者 代诗人王维的“ ”来表达对家人的怀念。
5.现在人们常引用王勃《送杜少府
之任蜀州》中的名句“ ”来表达对远别好友的深情厚谊。
6.来到瀑布脚下,仰望瀑布倾泻而下,泼洒飞流,我不禁想起“ ”的诗句。
7.昨晚有一道数学题,我绞尽脑汁,
百思不得其解。的 ,诗歌内容如下: 就在我 “ ” 时,爸爸走过来,经他一点拨, ”。 我豁然开朗, 真是 “ 我推荐这首诗(词)的理由是: 8 . 南宋诗人文天祥在《过零丁洋》 三、情境运用我最棒!
1.当我们浪费粮食时,爷爷经常用唐代李绅的诗句来教育我们: 。
2.有时候,有些人对自己所处的环境下正在做的事情反而不及旁人看得清楚,这就是人们常说的“
17
中表现自己视死如归要留下一片赤诚忠心光耀史册的千古名句是:“ ”。
四、品读下面两首小令,填空答题。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 小桥流水人家 ,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
断肠人在天涯。
天净沙〃秋
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 轻烟老树寒鸦, 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 白草红叶黄花。
1.这两首小令都描写了秋景,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写了十种景物,表现了一个长期漂泊异乡的游子的 之情,给人 的感觉,其中表现主旨的句子是 。白朴的《天净沙·秋》却没有悲凉的情绪,曲中“ ”一句使全曲静中有动,“ , ”一句色彩鲜明地描绘出了秋天的美景。
2.对《天净沙·秋思》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小桥流水人家”一句,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与沦落异乡的游子相映,使“断肠人”更添悲愁。
B.“夕阳西下”一句,将前面九个独立事物统一到一幅画面中,有一种凄凉之美。
C.全篇没有一句直接抒情,但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作品因此更加动人。
D.这首小令仅用28个字,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孤寂愁苦
18
的心情。
五、古诗词知识积累。(只填序号) 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 )”出自《汉乐府·长歌行》。 (1)悲伤 (2)伤悲 (3)忧伤 2.晏殊的《浣溪沙》中“无可奈何花落去”的下句是( )。
(1)似曾相识鸟归来 (2)似曾相识雁归来 (3)似曾相识燕归来 3.《七步诗》的作者是( )。 (1)曹植 (2)曹丕 (3)曹操 4.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 )”。
(1)阴山 (2)边关 (3)燕山
5.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出自( )的《无题》。
(1)李贺 (2)李清照 (3)李商隐 6.“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出自杜甫的( )。
(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登高》(3)《蜀相》
7.“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是( )的词句。
(1)岳飞 (2)辛弃疾 (3)陆游 8.“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出自( )的《别董大》。
(1)高适 (2)岑参 (3)王昌龄 六、语文大观
趣说唐宋诗词之最
最深的情——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最快的船——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最深的雪——夜来城外三尺雪,晓驾炭车碾冰辙
19
与诗同行
学习目标
1.通过朗读诗歌、欣赏诗歌、学写童诗等活动,感受诗歌的魅力。 2.能写简单的活动总结。 一、阅读材料我掌握了!
1.给加点字注音。 澎湃( ) 出轨( ) ..纤弱( ) 亲昵 ( ) ..岑参( ) 逸闻趣事( ) ..依偎( ) 略胜一筹( ) ..2.把《诗中的“秋”》一文中有关秋的诗句摘抄下来。
① ② ③ ④ 我还知道一些写秋的诗句: ① ② 3.读了《诗中的“秋”》一文,我学到了一些欣赏诗歌的方法:
① ② ③ ④ 4.根据意思写诗句。
(1)在马上匆匆相逢,没有纸笔写信,只有托你捎个话,给家人报个平安。 (2)皎洁的月光洒在一大片松林上,叮
20
咚的泉水在石缝间欢快地流淌。 5.根据阅读材料填空。
(1)朗读《我们去看海》这首小诗,可以体会到作者 的感情。 (2)《致老鼠》这首儿童诗真有趣。小诗人把 当作 ,写出了和一般人眼中不同的 。最后,小诗人希望老鼠和 交上朋友,表现了 。 (3)《爸爸的鼾声》这首诗充满了丰富的想象。爸爸的鼾声就像 ;爸爸的鼾声停了,小作者就觉得 。全诗洋溢着一股浓浓的亲情。 (4)《我们去看海》《致老鼠》《爸爸的鼾声》体裁是________________。
6.根据描述写诗句。
(1)写出了儿童捕蝉前的专注:
(2)写出了垂钓时怕鱼儿吓走时的担心:
(3)写出了儿童放风筝时的天真:
(4)写出了儿童剥莲蓬时的稚态: (5)写出了儿童模仿大人种瓜时的讨
人喜欢的样子: 二、阅读诗歌回答。
1.品读王维的《鸟鸣涧》,回答问
题。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