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歌鉴赏讲座教师版
诗词鉴赏训练题
1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葛溪驿 [宋]王安石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灭照秋床。 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 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注]漏:漏壶,古时计时器。
(1).诗的结尾写蝉声嘈杂,诗人心情烦乱。诗人为什么心“乱”?请结合诗句,具体说明。(4分)
(2).从全诗看,诗人是运用哪些表达技巧来抒发自己情感的?请略加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4分)答案要点: ①身在病中;②思念故乡;③感慨时世(或感时伤世、忧时、忧国忧民);④漂泊天涯(或独宿驿馆);⑤秋景凄凉。(答出其中四点即可,每点1分)
[来源学_科_网](2)(4分)答案要点:1.直接抒情,二、三两联直接抒发夜宿所感。2.借景抒情,首联描写葛溪驿的环境,营造氛围;尾联以黄叶鸣蝉衬托自己的心境(答出一点得2分,意思对即可)
2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不见 (唐)杜甫
不见李生久,徉狂真可哀! 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 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 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
[注]:这首诗写于客居成都的初期,或许杜甫此时辗转得悉李白已在流放夜郎途中获释,
遂有感而作。 (1).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4分)
(2)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了一种并作赏析。(4分) 【参考答案】 (1).要点:①对好友的挂念,以及对李白怀才不遇、因而疏狂自放的哀怜和同情。(2分)
②同时也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2分)(意思对即可) (2)示例①对比手法。(1分)颔联通过“世人”与“我”,“皆欲杀”和“独怜才”的对比,
突出表现了杜甫与“世人”态度的对立。突出了对李白的理解和同情。(3分)(意思对即可) 示例②直抒胸臆。(2分)这首诗采用倾诉心曲的写法,不装点景物,直接表白情感,
情真意切,质朴自然。(2分)(意思对即可)
[来源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行舟忆永和兄弟 (宋)周必大
一挂吴帆不计程,几回系缆几回行。 天寒有日云犹冻,江阔无风浪自生。 数点家山常在眼,一声寒雁正关情。 长年忽得南来鲤,恐有音书作急烹。
注:《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有“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之句。
(1)颔联写到“天寒有日云犹冻”,其中“冻”字的使用有何妙处?(3分)
(2)诗歌的尾联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参考答案】 (1)颔联写到“天寒有日云犹冻”,其中“冻”字的使用有何妙处?(3分)
“冻”有“凝滞”之义(释字义,1分)。天空“有日”,云不应冻,但“云犹冻”,可见
“天寒”,可见日色晦暝,云也仿佛凝滞(描景象,1分,此采分点只要学生结合具体语句分析即可),增加了惨淡的气氛,表现(烘托/渲染)了诗人离乡远行时那黯淡、凄凉的心境(点作用,1分)。
(2)诗歌的尾联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尾联用典,船工捕得鲤鱼本是很平常的事,作者借用“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汉
乐府·饮马长城窟行》)的典故(或者能够说出古人常以“鲤鱼”代指“家书”),抒发了盼望家书的争切心情(点出手法给1分,结合语句具体分析1分)。表达了作者对家人、对家乡难以排遣的思念之情。(1分)
4.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送杜十四之江南 唐〃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注释】: ①荆:是今天湖北省。②吴:是今天江浙一带。 (1)第二句中的“渺茫”一词在诗中有什么含义? (2分)
(2)“春江正渺茫”与“征帆何处泊”形成强烈的对比,突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参考答案】 (1)“渺茫”一词包含着复杂的情感,从字面上来看它是描写眼前景:春江上烟波浩淼,雨雾蒙蒙,(1分)其实是写诗人心中的茫然,写出诗人送别友人时的怅然若失(1分)。 (2)“春江渺茫”与“征帆一片”,形成一个强烈对比,阔大的背景衬托出一片征帆的渺小,真有点担心那征帆晚来找不到停泊的处所,表现出诗人对朋友一片殷切的关心。(2分)同时,揣度行踪,可见送者的心追逐友人东去,又表现出一片依依惜别之情(2分)。
5.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 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 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时作此诗。
诗中“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人们普遍认为“雁引愁心去”要比“雁别秋江去”更好。请你把两句作以比较,说说前句好在哪里? 【参考答案】 (1)、 参考答案:“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引”有“带走”的意思,说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来,互相映衬,情趣盎然。“雁别秋江去”只是写雁儿冷漠地离别秋江飞去,缺乏感情色彩,形象也不够生动活泼。“引”字较好表达了作者流放途中遇赦的喜悦心情。
6.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御街行 秋日怀旧
范仲淹
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敧,谙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注】 ①香砌,飘满落花的石阶。②真珠帘,珍珠帘,华美的珠帘。③敧,yǐ,倾斜貌。
(1)这首词的上片描摹了哪些意象?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心情?(3分)
③
①
②
(2)这是一首怀人之作,其间洋溢着一片柔情。“寒声碎”“愁肠已断无由醉”中各有一个字最能体现作者情感,请指出来并作简要赏析。(4分) 【参考答案】 (1)①词的上片描摹了坠叶、香砌、寒声、玉楼、珠帘、银河、月华等秋夜意象,突出了景物的冷寂。(两个意象1分,四个以上给2分)②表达了人去楼空的落寞感,并抒发了良辰美景无人与共的感情。(1分)(如果选择“碎”“断”来分析,在3分范围内给分)
(2)①“寒”“愁”。(2分) ②“寒”,寒冷或寒意,既是时令的寒冷,又是处境的孤寒(心境的孤寒) 。(1分)③“愁”,愁思或愁意,既是酌酒垂泪的愁意,倚枕的愁态,攒眉揪心的愁容,又状写出作者孤眠愁思的痛苦。(1分)
7、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金陵怀古 王珪
怀乡访古事悠悠,独上江城满目秋。一鸟带烟来别渚,数帆和雨下归舟。 萧萧暮吹惊红叶,惨惨寒云压旧楼。故国凄凉谁与问,人心无复更风流。
[注]王珪时任北宋左相,写作此诗时北宋在与西夏的两次战争中均遭失败。 (1)试分析诗歌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3分)
(2)颈联锻字炼句,历来为人称道。请任选其中的两处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4分) 【参考答案】 10、(1)(3分)①开篇点题,点明时间和地点。(1分)②“悠悠”“独上”“满目秋”等词,开篇即为全诗笼罩了一层孤寂、萧索的气氛。(1分)③与尾联中的“故国凄凉”“谁与问”形成首尾呼应。(1分) (2)(4分)用“萧萧”“惨惨”修饰“暮吹”与“寒云”,摹声绘色,写出了晚风凄紧,寒云惨淡,也写出了作者的心绪;“惊”运用拟人手法,既写出了秋风中“红叶”飘零的情状,也写出了诗人心头之“惊”;“压”既形象地写出了寒云之重,也表现出诗人心情之沉重。(“萧萧”“惨惨”“惊”“压”任选两处赏析即可,每处赏析2分) 【作品鉴赏】
首句破题,兼点时、地。为排解乡思而怀古,但往事如烟,相隔久远,难以追寻。独自踟蹰江边古城,扑入眼帘的只有萧索的秋景。“悠悠”、“独上”、“满目秋”,开篇即为全诗笼罩了一层孤寂、萧索的气氛。中间二联,即承接“独上江城满目秋”,着力描写诗人眼中的秋光。晚烟凄迷中,一只水鸟孤零零地落在僻静无人的沙洲上。秋雨淅淅沥沥,江面上稀落地飘零着几片帆影,驶向归途。萧瑟的晚风,把山麓层林的红叶吹得七零八落。暗淡的寒云密布低空,阴沉沉地似乎要把古城压垮。一句一景,犹如四幅画屏,物象虽不同,却同是淡墨素彩,集中反应了秋光的萧瑟,创造了一个寥落清冷的意境。中间二联,融情于景,锻字炼句,显出作者艺术匠心。用“萧萧”“惨惨”修饰“暮吹”与“寒云”,摹声绘色,写出了晚风凄紧,寒云惨淡,也写出了作者的心绪;“惊”运用拟人手法,既写出了秋风中“红叶”飘零的情状,也写出了诗人心头之“惊”;“压”既形象地写出了寒云之重,也表现出诗人心情之沉重。尾联归结全诗,为金陵秋景图点睛。这历史上虎踞龙盘、人杰地灵的雄都,如今竟一派凄凉,无人过问;登临此地,谁也没有往日那种激扬分发、踌躇满志的风情气韵。“故国凄凉”应“江城满目秋”,“谁与问”应“独上”。“人心无复更风流”,由以上种种风物,水到渠成地诱发出了不吐不快的感慨,体现了诗人深深的忧思。这首诗歌的寥落沉郁,与奋发进取的盛唐气象迥别。北宋立国不久,逐渐形成积弱集贫的局面。时任左相的作者,对国势日益衰微,感触必深。“故国凄凉”未必只是吊古之思,很可能是感慨国势的时代悲愁的
曲折反映。
8.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眼眉儿 左誉
楼上黄昏杏花寒,斜月小栏杆。一双燕子,两行征雁,画角声残。 绮窗人在东风里,洒泪对春闲。也应似旧,盈盈秋水,淡淡春山。
(1)这首词上片写了哪些意象,表达了什么感情?(3分)
(2)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分析简要分析这首词。(4分)
【参考答案】 10. (1)杏花、斜月、栏杆、燕子、征雁、画角等意象,(2分)表达了思乡怀人的感情。(1分)
(2)这首词虚实结合的手法。上片实写眼前的景色,勾勒出一幅早春黄昏图,渲染出凄凉
的氛围,为下片作了充分的铺垫。下片是想象联想的虚景。“绮窗人在东风里,洒泪对春闲” 想象此刻在家乡闺中人对作者的思念情形,人在窗前迎东风眺望,对这春景洒泪生闲愁;“也应似旧,盈盈秋水,淡淡春山” 联想两人分别时的情形,闺中人泪水盈盈,眉似春山,脉脉含情,难舍难分的样子一直镌刻在游子的心中。
9、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临江仙》(朱敦儒)
直自凤凰城破后,擘钗破镜分飞。天涯海角信音稀。梦回辽海北,魂断玉关西。 [ 月解重圆星解聚,如何不见人归?今春还听杜鹃啼。年年看塞雁,一十四番回。
注:①此词大约是在靖康之难十四年后朱敦儒避乱南方时写的,当时正好凤凰城破。
②凤凰城:因汉长安城中有凤凰阙,故汉唐时长安又称凤凰城。
(1) 这首词的上片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4分)
(2)有人说“今春还听杜鹃啼”一句,看似平常,实则富有表现力。你的看法呢?请简要分析。(4分)[来源:Zxxk.Com] 【参考答案】 (1)城破、擘钗破镜、信音稀,写出了国难当头、亲人离散、夫妻惨别的景象;梦回、魂断,则写出山长水远、音信难通的痛苦和无奈。(2分)抒发了国破家亡的悲痛之情。(2分)
(2)此句饱含着作者年年希望又年年失望的无限辛酸。新的一年,笼罩在他心头的阴影仍是那样沉重;那杜鹃啼声中所特有的凄切悲苦的含义,宣告了主人公所遭受的又一次打击。(2分)“还”字,贯穿了过去与现在,交织着年年期望中的等待和等待中的失望,又对以后的状况作了一定的暗示。此句看似平常,实则出笔极为沉重,有千钧不敌之力。(2分)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