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18年高考(334)安徽省安庆市2018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
不感泣。昌在边凡十五年,身率士垦田,三年而军有羡食,兵械锐新,边障妥宁。及感疾,诏赴京师。未行,卒,年六十五,赠司空。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九十五》,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昌说刺史李岑曰/李光弼在河阳江淮/足兵势/必来援/今廪麹尚多/若屑以食/可支二十日/则救至
B.昌说刺史李岑曰/李光弼在河阳/江淮足兵/势必来援/今廪麹尚多/若屑以食/可支二十日/则救至
C.昌说刺史李岑曰/李光弼在河阳/江淮足兵势必来/援今廪麹/尚多若屑以食/可支二十日/则救至
D.昌说刺史李岑曰/李光弼在河阳/江淮足兵/势必来援/今廪麹尚多若/屑以食可支二十日/则救至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字,旧指男子冠礼女子及笄时取与本名意义无关的别名,自称称名,称人用字。
B.天宝末,指用天宝年号纪年的最后一年,天宝是区别于开元的唐玄宗晚期年号。
C.牢醴,指祭祀用的牲品和甜酒,牢又分为太牢与少牢两种,牛羊猪各一叫太牢。
D.赠司空,指死后被追封为司空,古代朝廷对功臣先人或
本人死后追封爵位官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刘昌精忠报国,大义凛然。在史朝义兵围宋州、城中粮草耗尽的情况下,刘昌身披重铠登城拒守,向叛军宣讲忠义道理,致使叛军不敢攻城。
B.刘昌骁勇善战,功勋卓著。李希烈进攻陈州时,刘昌跟随刘玄佐率军驰救,在城西五十里大战叛军,活捉叛将翟曜,逼使李希烈从蔡州撤军。
C.刘昌雷厉风行,戍边有方。担任径原节度使时,刘昌只用十天时间建成七城二堡,并用开荒屯田方法解决军队给养问题,从而保证边疆安宁。
D.刘昌体恤将士,心怀仁爱。平凉筑城时,刘昌埋葬先前死亡将士暴露的尸骨并将情况上报,朝廷表彰后,刘昌身披素服隆重祭奠了阵亡将士。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昌掘堑以遏地道,相拒凡四十余日,绒数致,乃解围去。
(2)士卒有逗留沮事者,折三百人乃行,举军慑伏。 (二)古代诗欲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秋日湖西晚归舟中书事
林 逋
水痕秋落蟹螯肥,闲过黄色酒舍归。 鱼觉船行沉草岸,犬闻人语出柴扉。 苍山半带寒云重,丹叶疏分夕照微。 却忆清溪谢太傅①,当时未解惜蓑衣。 〔注〕①谢太傅,东晋时隐居刻溪的谢安。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第一句写秋天湖水水位回落时节蟹大膏肥,巧妙交代了拜访黄公酒舍的原因。
B.第二句“归”字前承“过”字,后启二三两联归舟所见湖西黄昏美景的描写。
C.第三句写鱼儿察觉行船沉入水草,表达对鱼儿拒人千里之外行为的憎恶之情。
D.第五、六句写苍山半带着厚里寒云,红叶暗淡了夕阳余晖,渲染了凄凉气氛。
E.第七、八句用典,通过自己当年不解东晋谢安隐居来表现而今隐居山水之乐。
15.诗歌第四句“犬闻人语出柴扉”着似平淡,实则有趣味,请简要赏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
,
”两句以船和树为喻,表明自己遭受挫折后仍然乐观看待未来。
(2)苏轼在《赤壁赋》中说,如果用变化的眼光看待事物,那么天地不到一瞬间就已不同,紧接着又说:“ ,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在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里,西伯利亚小天鹅翩跹而至、群集回翔,候鸟的复归意味着岳阳市生态修复举措行之有效。
②为全球经济增长推波助澜,与各国一道让正在滑向悬崖的世界经济稳定复苏,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深知自身责任重大。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