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外园林史》教案
《中外园林史》教案
②上林苑、池沼水系,大概15处,
建章宫中建太液池,池中设立蓬莱、方丈、瀛洲,象海中神山,龟鱼漏,设立铜露盘→当时利用上下水位差,形成有装饰的跌水,是利用喷泉与雕塑结合。
建章宫:总体布局,北部以园林为主,南部以宫殿为主,成为后世“大内御苑”,规划的滥觞,它的园林一区是历史上第一座具有完整的三仙山二仙苑式皇家园林。从此以后“一池三山”遂成为历来皇家园林的主要模式一直沿袭训清代。
总结:上林苑种多功能园林,煞费苦心集游憩、居位、朝会、娱乐、狩猎、通神求仙、生产导训等此外还有陵墓。
2)汉代贵族和富商的园
贵族梁孝王刘武——兔园,筑在自然山水很美的地方,园中“奇景异树,珍禽怪兽”。 ①据《三辅黄图》记:“园中有百灵山,有肤拓,落猿岩,栖龙山由于又有雁池,池间有鹤州,其清宫观相连,延亘数十里,奇景异树,珍禽怪兽毕有”。
②最有名,茂陵巨富袁汉,在陕西北部山下筑园。《三辅黄图》:“茂陵富民袁汉,芷镪巨万,家僮八九百人,于北邙下筑园,东西四里,南北五里,激水流注其中。杨石为山,高余丈,连延数里,养白鹦鹉,紫鸳鸯、牦牛??延漫林地,奇花异草,靡不,屋皆徘徊连属,重阁修廊,行之移晷,不能偏也。”园中有山有水,有洲有清,有建筑。可见此园已创造大量建筑与山水结合的实例。 庄园、别墅型
东汉时,大将军梁冀在河南洛阳广开园圃 三、秦汉时期的造园特点
1、不具备古典园林全部类型,皇家园林气势恢宏 2、汉代建筑技术求形、求奇。 3、私家园林初见倪端,小范围内参观
4、造园功能受神仙思想影响,由建筑空间转换为自然空间。 5、写实的东西较多 思考题:
1、上林苑在秦汉时各有什么不同 2、“一池三山”形成对历来园林作用 3、私家园林的形成特点及影响
第三章 转折期园林(魏晋南北朝时代的园林(公元220——589年))
教学重点:背景、思想、动态、私家园林、寺观园林的形成 教学难点:背景、思想、动态、私家园林、寺观园林的形成 新课教授:
一、历史背景
公元220年东汉灭亡→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 公元265 建立晋王朝(司马氏)→“门阀制度”土族集团
↓“下品无土族,上品无寒门”思想 ↓“八王之乱”(分封制度)
↓公元589年,隋文帝灭北周和陈,结束了魏晋南北朝历史369年分裂历史 背景:战争频繁、政治动荡 二、思想动态
“悲观失望,消极颓废”
- 9 -
《中外园林史》教案
(代表人物“竹林七贤”——所谓魏晋风流阮籍、稽康、刘伶、向秀、阮咸、山寿、王戎)
因此,儒家的圣人之道已不再受尊敬,崇尚虚无逃避现实的老庄学说备受欢迎 礼教崩溃,人们思想和信仰上获得自由,人的个性得到突出的发展。专谈玄理、为理世务,成为一时风尚,即所谓“清淡”之风,便设政治与社会风气日趋靡烂,但思想的突破和对老庄学说的探求,又使文学和艺术得到新的养分。
人们追求返朴归真,把自然视为至善至美,寄情山水,醉心于自然被标榜为“高雅”,“超脱”,“飘逸”等
对自然美的发掘和追求,成了这个时期造园艺术发展的生机勃勃的推动力量。从而出现了以山水为主题的自然山水园,这一就的形式。
①寄情山水的表现形式:诗文、山水画、园林、隐逸
a东晋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南齐谢好赫《古画品录》(画有六法) 画六法:所韵生物
我国传统绘画的美学准则: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形、经营位置、传移模写 ②外族入侵,佛教传入,人们又出现及时行乐思想 浩浩阴阴移,年命如朝需 人生忽如寄,寿天金石固 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 佛教、老庄、儒家→形成玄学 三、园林类型 1、皇家园林
①主要是三国时代:曹魏在邺城建的“铜雀园”
国园内筑三台:冰井台,铜雀台、金台、台上赵楼,有阁道相通,风风阙上装饰铜雀可转动,园内凿渠引水,穿地筑山,已是以山水为宫苑的典范。
城西:元武苑 城北:芳林园
苑周围数十里,引璋河水入园汇为大地池内堆筑五个岛屿象征“五岳” 五岳、泰山、华山、衡山、恒山、嵩山 四?:长江、黄河、淮河、济水
四个水域 :“四渎”,通行舟船的水程长达二十里,池中岛上建楼架所。
环池沿岸有堂、殿、及其它楼台亭榭不计其数,现这座大型皇家园林效仿自然挖湖堆山。 ③北朝、后燕慕容熙在邺城筑龙滕苑
④南朝、玄武湖、利用自然、顺应自然、加以人工筑造而成的山水园。 ⑤齐文惠太子、玄圃苑
《南齐书·文惠太子传》记述:“太子风韵甚和,性颇奢丽,宫内殿堂皆同精绮过上宫。开拓元圃园,使台城北堑与其中之楼欢塔宇等。多聚奇石、极山水之妙。昔上宫望见,乃于傍门列修竹,内施高障。造游墙数百间。诸施机巧。宜应障蔽,须成立;若应毁撤,应物迁徙。”
⑥梁朝:湘东苑 梁之帝萧绊 更以山水为主题 以为以原山水园的蓝本 2、私家园林
别墅园:建置在野外山水风景地带 城市型:建置在城市里面 1)北方型
- 10 -
《中外园林史》教案
①别墅园
石崇 金各园 他是晋武帝时住荆州刺史,聚了大量财富。晚年辞官退居洛阳城西北郊十三里之金各洞畔,造园宅,即金谷园。
石崇《自序》:“余有别庐在金各洞中,清水茂树,众果、竹、药物具备,又有水礁鱼池。
晋代文学家潘岳有诗咏金各园之景物:“迥溪索曲阻,峻阪路逶迤。绿池冷淡淡,青柳沼依依,槛泉龙蟹涧,激波画球楫。前庭树沙棠,后园植与槔。灵囿系石榴,茂林列芳梨。饮至临华波,迁坐登隆坻。”说明了金谷园是一座临河地形略有起伏天然山水洞。除园中泉涧池沼花果茂林之景,主人还建有居住的房屋。从事生产的水礁、鱼池及大量的辅助用防。
金谷园是为游赏并兼有地主庄园性质的园林,主题是以池沼花木为重点,风景更超静雅。 ②城市型
北魏张伦园 以山池胜景 园中筑景阳山有若自然,“重岩复岭,深涧洞,高林巨树悬葛垂。崎岖石路,涧道盘行。”又“径构楼馆列于上下。树草栽木,颇有野趣”。
是杨石为山,表现了天然山岳的形象,并有树草栽木,犹如真山植被景观,颇有自然野趣,加上随势高低而构筑楼馆,成为园景的组成部分,创作了一个有山有水的地形,有山林有木及园林建筑组景的人工自然山水园林。
2)南方型 ①别墅型
扬州的三吴地区(今浙江东北部),是江南的经济文化最发达地区,它的平原地带和山地也是土族的庄园、别墅最集中地区,由北方迁来的著名二五、谢西女生土族就落籍在三吴。
发达的庄园经济,加之当地山青水秀的自然风光,再结合于土族的崇尚老庄、玄学的高度文化素养,这便催生出很多园林化庄园、园林化别墅。
规划方面把生产组织与审美结合起来即进行园林化的经营。
《山居赋》谢灵运,对这个别墅的开拓过程,如何利用山水风景地带而“相地卜宅”经之营之的情况作了详细介绍。
布局如何收纳远近借景
“庄园、别墅是生产组织、经济实体,但它们的天人谐和的人居环境及其所具有的天然水平清纯之美,则又赋予它们以园林的性格。”
②城市型,多为贵戚、官僚所经营,为了满足奢侈的生活享受也为了争奇斗富,很讲究山池楼阁的华丽格调,刻意追求一种平绮靡的园林景观。
茹法亮的私园
《南史·思倖列传·茹法亮传》
“茹法亮吴兴武康人也。??(齐)武帝即位,仍为中书通事舍人??势倾天下??广开宅宇,杉斋光丽与延昌殿相埒。延昌殿,武帝中斋也。宇后为通池,钓台、土山、楼馆、长廊将一里。竹林花,药之美,公家苑囿所不能及。”
3.寺观园林(起源于此时)
佛教在东汉时由印度西域传入中国,是为“汉地佛教”,如洛阳白马寺作为一种宗教,它的因果报应、轮回转世之说对于苦难深重的人民颇有迷惑力和麻醉作用。
道教讲求养生之道,长寿不死,羽化登仙,正符合于统治阶级企图永享奢靡生活、留恋人间富贵的愿望,因而不仅在民间流行,同时噎经过统治阶级的改造,利用而兴盛起来。
佛,道盛行,作为宗教建筑的佛寺,道观大量出现,由城市及其近郊而遍及于远离城市的山野地带。
- 11 -
《中外园林史》教案
“舌宅、舌宫”为寺,从而使寺庙园林与皇家、私家无一些实质性的区别,如:河南登村,崇岳寺→北魏皇家是离宫。
山西大同、云岗石窟→北魏修建时以园林形式而立。 《水经注》“山堂木殿,烟寺相望”。 北地:洛阳、长安、敦煌、大同 依赖皇家,以石窟形式出现 佛教之地
南地:江苏、四川、江、浙江、以禅宗为主 灵隐寺、普济寺、龙泉、金山寺等。 栖覆寺
杜牧《山行》:“停车座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①大型园林均有寺庙点缀,已形成一种特色 皇家寺庙作为点缀:北海、琼华寺 颐和园、喇嘛等
②寺观园林——公共园林特色 北京法源寺以丁午著称 苏州西园——以戒幢?寺
唐朝?都观是寺观园林——以桃花著称寺庙选址: ①近水源 ②近树林 ③良好小气候 寺庙的类型:
a.据山而设寺庙(山小寺大,如虎丘) b.置于山巅(泰山绝顶碧霞祠) c.藏于山坳(杭州灵隐寺) d.隐于洞壑(温州雁荡山,观音洞) e.滨临江湖(温州江心寺,普陀一些寺) 风景区寺庙的组成:
前导部分:山林寺庙中从普通的外围环境——寺庙主体建筑、尘土凡界——净土过滤。 崇拜部分:寺高中的主体建筑部分,占据主要部,按宗教的强弱来排列 生活部分:方丈室、僧室、斋室、厨房、浴室、禅房、客房建筑等。 游览部分:寺庙对外的游览区域及外围的自然风景区 近来,各个寺庙的建立,引导着风景区的开发,如华、庐山等 4.其他园林、公共园林 新亭、兰亭
王羲之《兰亭集序》,以清新朴素的语言,记叙了一次江南名流的雅集盛会。 梁昭明太子:“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情意” “曲水流觞” 四、总结
1.园林的规模由大入小,造景转化为浓郁的自然气氛,创作方法由写实趋于写实与写意的结合。
2.园林形式多元化
3.山水画的理论和表现技巧对园林创作的布局、构图、手法等起一定的作用。
- 12 -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