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七 年级上地理专题训练有答案) 第五章 世界的发展差异
第三节世界的语言与宗教 自主梳理
一、l.(1)2 000
(2)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 (3)汉英 2.(1)中国
(2)英国 英国 美国 澳大利亚 (3)法国 比利时瑞士 加拿大非洲 (4)西班牙拉丁美洲 (5)俄罗斯
(6)阿拉伯国家西亚北非 二、l.基督伊斯兰佛
2.(1)基督 巴勒斯坦《圣经》 (2)伊斯兰《占兰经》穆斯林 (3)佛
(4)佛基督道 讲练互动
变式训练:
1.解析:宗教都有自己的活动仪式和场所,有必要的宗教 器皿、礼节、宗教禁忌、节日等。 蠢;{;j ■
同步测控
1.D解析:联合国的工作语言主要有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 2.C解析:汉语并不仅限汉族使用,许多民族都能说汉语,而且许多海外华侨都保留着说汉语的习惯;汉语是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但主要集中于中国大陆、台湾及东南亚一些地区,使用范围不如英语广泛。
3.A解析:美国历史上曾经是英国的殖民地,而且许多美国人都是英国来的移民。美国的官方语言是英语。
4.D解析:埃及位于非洲北部,主要以阿拉伯人为主,大多数人讲阿拉伯语。 5.B解析:穆斯林是对伊斯兰教徒的称呼,伊斯兰教的宗教活动场所是清真寺。 6.D解析:回教、佛教、基督教在中国都有分布,但他们都是从国外通过各种渠道流传到中国的,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是道教。
7.解析:法国等一些欧洲国家主要信仰基督教,泰国等一些东南亚国家主要信仰佛教,沙特阿拉伯等一些阿拉伯国家主要信仰伊斯兰教。 答案:
法国——基督教
雾罢::i二二=≥<主薹兰教
沙特阿拉伯——/‘——~~佛教
8.c解析:亚马孙河流域主要位于巴西,使用葡萄牙语;密西西比河主要流经美国,使用英语;尼罗河主要流经埃及,通用阿拉伯语;伏尔加河则主要流经俄罗斯,通用俄语。 9.D解析:亚马孙河流域主要位于巴西,信仰基督教;密西西比河主要流经美国,信仰基督教;尼罗河主要流经埃及,信仰伊斯兰教;莱茵河主要流经法国等,信仰基督教。 10.B解析:《西游记》中的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他们是佛教教徒。
11.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世界主要语言和宗教的分布。读图可知,A是美国,说英语,信仰基督教;8位于非洲的中部,说法语;C位于非洲北部,是阿拉伯国家,说阿拉伯语,信仰伊斯兰教;D是俄罗斯,说俄语;E是中国,说汉语,人口数量在世界上排首位;F位于拉丁美洲南部,说西班牙语。 答案:(1)英基督 (2)法法国
(3)阿拉伯伊斯兰 (4)俄罗斯俄 (5)中 一 汉 (6)西班牙西班牙
12.解析:本题考查的主要是有关世界三大宗教的知识。关键是先判断出图中三种建筑物所属的宗教,再根据题目要求进行解答。基督教是尖顶建筑(如图A),伊斯兰教是穹隆 状屋顶(如图B),佛教是塔状建筑(如图C)。 答案:(1)B阿拉伯 (2)基督教A英语 .
13.解析:本题是开放性的题目。通过宗教活动场所和货囊。可以判定所信仰的宗教和所处的国家。到教堂去,说明是
第四节世界的聚落
自主梳理
一、l.聚落城市乡村
2.建筑风格 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生活 二、l.社会制度 民风民情宗教习俗经济
2.曲阜三孔丽江古城长城北京故宫(该答案不固定) 讲练巨动
变式训练:
1.D解析:聚落是人类居住的场所,也是生产、生活、开展社会活动的场所。 2.B解析:场景描述的是多雨环境,是我国的南方地区。 同步测控
1.D解析:此题考查聚落的定义,聚落是人类各种居住地的总称。
2.C解析:聚落的主要类型有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集镇是乡村向城市过渡的类型,其特点介于城市和乡村之间。
3.A解析:B、D两项都是城市聚落的特点,聚落的发展体现了一个地区文化和经济的发展水平。乡村聚落有的集中,有的分散。
4.C解析:城市中人们主要从事工业生产,人口众多,所以居住条件较差、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相对严重。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主要发生在农村聚落。 5.D解析:热带雨林是自然景观,且也不适合人类居住。
6.A解析:世界文化遗产从不同侧面记录了当时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民俗等信
息。
7.B解析:在文化遗产周围配套建设现代建筑和工厂破坏了周边环境,不利于整体的和谐美,也容易形成污染和破坏。开辟大量绿地也容易使其周边环境和气候条件发生巨大变化。
保护世界文化遗产应尽量维持其原有环境不发生显著变化。
8.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聚落的两种类型——城市和乡村的区别。 答案:
9.A解析:房屋建筑与气候因素关系密切。墙厚可以隔热,窗小可以保温,减少沙尘进入,屋顶坡度小可以晒粮食,说明该地区炎热而且干燥。
10.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通过景观图比较城市聚落争乡村聚落的区别。城市高楼林立,建筑密度大,道路纵横(如A图),居民多从事工业、服务业等行业;乡村田野广阔,房屋稀 少(如B图),居民从事耕作、放牧、捕鱼、伐木等行业。 答案:(1)城市乡村
(2)耕作、放牧、捕鱼、伐木等工业、服务业等 11.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聚落形成的条件。聚落往往形成于大江、大河的下游平原地区,土壤肥沃、交通便利,适合农业生产和开发建设。
答案:乡村 临河 城镇(城市) B地势平坦,两条河流交汇处,交通方便,物流顺畅,水源充足
12.解析:本攥孝毒够罴爨燕考j唐然环境的关系。A为黄
。纛燕爨熊藤慧|蠢麓獭鬃|囊穗l黧峨囊|羲豢l蠛慧i豢、纛,烹。螺攀责
便的蒙古包,D处为北方的田野。 答案:(1)D B A C
(2)黄土高原降水少,黄土多,且黄土的直立性强,窑洞冬暖夏凉南方地区降水多,因此河湖多,传统交通运输工具捏船,斜顶房有利于排水 内蒙古高原草场广布,畜牧业发达.人们过着游牧生活,蒙古包便于拆装 北方地区降水少,房屋坡度较小,以平顶房为主 13.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有关聚落的知识。聚落是不断发展的,主要表现在聚落的人口总数、占地规模、交通等方面。聚落的形成与自然条件关系密切,一般情况下,地势平坦、气候温暖湿润、水源充足、交通便利的地方容易形成聚落。 答案:(1)城市
(2)增加扩大增大密集(完善) (3)a、c、g
第四章 世界的气候 第一节天气和气候 自主梳理
一、较近短多变 二、多年稳定性
三、l.气温(最高和最低) 阴天或晴天 降水的可能性 降水的强度 风力的大小 空气的能见度 2.云层(或云雨区) 陆地海洋 讲练互动
变式训练:
1.D解析:气候是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特征,具有相对稳定的特点。前三个词语用来形容短时期内易于发生变化的天气现象的;终年寒冷则是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特征,时 间久,具有稳定性。
2.解析:因为在卫星云图上绿色表示陆地,此空容易被误填成“陆地”,而实际是因为晴天无云才显示出陆地的颜色,题干中问的是北京地区的天气情况,所以要填写“晴天”。 答案:晴天 同步测控
1.解析:天气具有多变的特点,不同地区的天气也往往不同。短时间内天气从阳光灿烂变到乌云密布正说明了这一点。北京和济南同一时刻天气的不同说明了不同地区同一时 刻天气差别很大。 答案:多变的很大
2.B解析:气候是长时期较为稳定的天气特征,天气的特点是短时而且多变的,不同地区之间的天气也往往差别很大。A项忽略了天气多变的特点,今天下雨并不能表示明天肯定下雨。C项混淆了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夏季时间长,是描述气候的,不能用表示天气的“多云”和“暴雨”来形容。D项
忽略了不同地区天气可能不同的特点。
3.D解析:天气预报一般预报一天当中的最高温、最低
瀚燃瓣。醢
5.B解析:该天气符号为台风符号,所以天气状况是沙尘漫天。
6.B解析:在卫星云图上,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区。云的颜色越白,表示云层越厚。云层厚的地方一般是云雨区。由此判断济宁当时为阴雨天气。
7.B解析:风的天气符号由风杆和风尾组成。风杆上画有风尾的一端表示风吹来的方向,即风向。每一道风尾表示风力为2级,三道风尾表示6级风。
8.B解析:污染指数为0~50表示空气质量状况优,51~100表示良,l01~200表示轻度污染。
9.A解析:不同的天气状况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很大影响。A表示晴天,B表示中雨转小雪,c表示大雨,D表示大雪。因此A项二最适合晒稻谷。
10.B解析:气候是长时期较为稳定的天气特征。B项的描述表示季节的变化,为气候特征。
11.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有关天气预报(实质上还是天气符号)的知识。常用天气预报的符号要熟练掌握。图中表示阴天的符号在左,晴天的符号在右,表示天气将由阴转晴。风 杆中风尾在左下表示西南风,每道横线为2级,两道表示风力为4级。8℃表示该地最低温,20℃表示最高温,日较差是指最高温和最低温的差,表示一天当中冷热变化的幅度大小。 答案:(1)阴 晴 (2)西南4级 (3)8 20 12
12.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天气预报符号的正确审读,并结合地图进行查询,强化天气预报的空间特点,同一时刻不同地区的天气情况差别较大。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