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一地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部分练习题 - 图文

高一地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部分练习题 - 图文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3 12:59:07

第三单元复习试题

读生物进化与环境演变示意图,回答1~2题。

1.在①时期以前,地球表层的发展主要是_____过程( ) A.大气演化 B.化学演化 C.物理演化 D.生物演化

2.在生物演化过程中,揭开欣欣向荣的生物系统演化进程序幕的动物是( )

A.爬行动物 B.真核细胞生物 C.原核生物 D.无脊椎动物

3.动物由海洋向陆地发展的时期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生物是在地球发展历史中产生的,但在地质历史时期也经历过一些不利于生物演化的环境变化阶段,导致大量生物物种的衰退和灭绝。据此回答4~6题。 4.从原核生物细胞中演化出了真核细胞生物的时间是在距今约( )

A.20亿年前 B.14亿年前 C.0.7亿年前 D.6亿年前 5.大量无脊椎动物出现在地球表层的时期是( )

A.元古代 B.太古代 C.古生代寒武纪 D.中生代侏罗纪 6.盛极一时的恐龙突然从地球上完全销声匿迹的地质历史时期是( )

A.古生代末期 B.中生代末期 C.太古代末期 D.新生代末期 7.按由老到新的年代顺序,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 A.蕨类植物—被子植物—裸子植物 B.三叶虫—鱼类—恐龙

C.元古代—古生代—太古代 D.哺乳动物—爬行动物—两栖动物

下图表示地球上部分生物类型出现的时间范围,横向宽度越大,代表生物物种越多。读图完成8~10题。

8.下列生物中,出现最早的是( )

A.爬行类 B.鸟 C.两栖类 D.鱼类 9.爬行类动物物种最多的地质年代是( ) A.古生代 B.中生代 C.元古代 D.新生代

10.随着环境变迁,生物在不断进化。新生代时期生物发

展阶段进入( )

A.爬行动物时代 B.哺乳动物时代 C.海生藻类时代 D.裸子植物时代

11.下列有关生物进化顺序的排列,正确的是( )。

①上孢子植物时代 ②被子植物时代 ③裸子植物时代 ④海生藻类时代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④→①→③→② D.③→②→①→④

12.石炭—二叠纪是地质史上最重要的成煤时期,由此,可推知当时的环境特点为( ) A.干燥,冷热多变 B.全球气候分带明显 C.湿润,森林茂密 D.寒冷,冰雪广布 13.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是自然地理环境的统一变化过程,受下面的哪一个要素影响最大 A.地形 B.气候 C.植被

D.土壤

14.热带雨林景观是在热带湿润气候条件下,土壤、生物、水文等地理要素统一变化形成的。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各要素间只进行物质交换,没有进行能量循环 B.各要素间只进行能量循环,没有进行物质交换 C.各要素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D.各要素间没有平衡的功能

15.下列有关生物与土壤的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物是土壤矿物养分的最初来源 B.绿色植物促进了耕作土壤的形成 C.生物作用与土壤肥力的产生关联密切 D.树木根系很深,提供土壤表层有机质多 16.关于成土母质与土壤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成土母质是土壤的初始状态及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植物有机养分元素的最初来源 B.发育在残积物和坡积物上的土壤具有明显的分层特征

C.成土母质的化学成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土壤中的化学元素和养分 D.基性岩母质上的土壤硅的含量明显高于酸性岩母质上的土壤 17.关于气候与土壤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气候直接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和土壤中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与强度 B.在寒冷条件下,有机质分解缓慢

C.从干燥的荒漠地带到热带雨林地带,化学与生物风化逐渐减弱

D.气候还通过影响岩石风化过程、外力地貌形态以及动植物和微生物的活动等,间接地影响土壤的形成和发育

曾经的西双版纳,橡胶林在低于海拔800 m的低山、丘陵地带随处可见。下图为当时因植被破坏而引起的恶性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18~19题。

18.图示时期植被破坏导致水土流失加剧,体现了( ) A.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B.自然地理环境各个要素的发展演化是统一的 C.某一地理要素的变化导致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改变 D.每个地理要素的演化都是自然地理环境演化的一个方面

19.若此种活动不加以限制,任由其发展,则最可能直接导致该地区( ) A.蒸发量增加 B.降水量增多 C.地表径流变化增大 D.地下径流增多 读我国某区域农业生产系统各要素相互作用示意图,回答20~21题。 20.图中①②③所代表的环节分别是( ) A.降水增加、大陆性增强、降水减少

B.地面蒸发的水量增多、气温变幅减小、降水增加

- 1 -

C.气温变幅减小、蒸发增强、降水增加 D.地下水位上升、气温变幅增大、土壤表层盐分积累

21.该示意图体现了( ) A.地理环境的不稳定性 B.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C.自然环境的相对稳定性 D.人类对自然的改造力量是无穷的

有机质含量高低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标志,一般土壤有机质含量为5%。图1为我国东部某地土壤剖面图,图2为该土壤有机质分布图。读图回答22~23题。

22.关于该地表层土壤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地表枯枝落叶多,有机质含量较高 B.人工增施有机肥,有机质含量较高 C.受流水侵蚀作用,有机质含量较低 D.气候干旱导致植被稀少,有机质含量低 23.针对该土壤的特性,该地宜采用的农业技术是( )

A.免耕直播 B.深耕 C.大棚温室 D.砾石压土 读漫画《枯萎的外表,强大的内心》,回答24-26题 24.漫画揭示的地理环境( )

A.降水稀少 B.地下水丰富 C.地形平坦 D.土壤肥沃

25.从地理环境整体性角度分析,下列现象中与图示景观在我国典型分布地区的地理环境特征相符的是( )

A.风力作用强烈,物理风化强烈 B.多外流河和咸水湖

C.流水侵蚀严重,风力侵蚀微弱 D.植被稀少,土壤有机质含量大 26.若图中大量植被退化或消失,当地地理环境受到的影响可能有( ) ①空气中氧气含量增加 ②地表径流短期内增加 ③土壤趋于贫瘠 ④水资源增多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下图为由赤道到北极地区的自然地理景观示意图,读图回答27~28题。 27.图中序号①代表的自然景观是( ) A.常绿硬叶林 B.落叶阔叶林

- 2 -

C.温带草原 D.针叶林

28.该图所示内容的主题应是自然带的( )

A.植被高度变化 B.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C.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D.垂直分异规律 读北半球陆地自然带分布模式示意图,完成29~30题。 29.图中表示同一种陆地自然带的两个字母和陆地自然带的名称分别是( )

A.G和H 常绿阔叶林带 B.E和F 温带草原带 C.A和B 寒带冰原带 D.C和H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30.分布在地中海气候区的陆地自然带字母和名称为( ) A.G 热带稀树草原带 B.E 荒漠带

C.B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D.D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读下面自然带与水热条件关系图(R为年辐射差额,即热量收入:R /Lr为干燥指数,指数越大,表示越干燥),A~H表示不同的植被带,完成31~32题。

31.关于图中自然带的描述,正确的是( ) A.A→B→C→D自然带的更替体现了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B.A→B→C→D自然带的更替体现了水分条件的差异

C.C→F→G→H自然带的更替体现了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D.C→F→G→H自然带的更替主要体现了水分条件的差异

32.图中E自然带是( )

A.热带雨林带 B.温带草原带 C.荒漠带 D.热带稀树草原带

美籍华裔青年谷岳从北京出发,历时3个月,搭车88次,穿越亚洲和欧洲,最终到达德国柏林,完成了搭车去柏林的梦想。下图为此次旅行线路示意图,读图回答33~34题。 33.从亚洲到欧洲经过的自然带类型主要有( )

①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②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③温带草原带④荒漠带 ⑤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①③④⑤ D.②③④⑤ 34.沿途自然带变化反映出的地域分异规律及其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

A.垂直分异规律——海拔 B.纬度地带分异规律—热量 C.地方性分异规律—海陆位置 D.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水分

读图,回答35~36题。

35.图中从②到①的自然景观变化体现了( ) A.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B.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C.垂直分异规律 D.地方性分异规律

36.影响图中从③到④自然景观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热量 B.地形 C.地质 D.水分

2011年11月29日,中国南极科学考察船“雪龙”号驶抵中山站。读以下南极科考船航行路线示意图,完成第37-38题。 ( )37.流经①②附近海域的洋流,其性质分别是

A.暖流、寒流 B.寒流、暖流 C.暖流、暖流 D.寒流、寒流 ( )38.科考人员沿途可观察到不同的陆地自然带景观,这种地域分异规律形成的基础是

A.热量 B.水分 C.地形 D.洋流

假设下图中山地海拔相同,根据四幅山地垂直带谱图,完成39~41题。

39.根据四座山地植被分布情况,判断它们的纬度由低到高依次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①②④③ D.②①③④ 40.图中最有可能位于北半球的有( )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1.山地同一自然带的分布高度在南北两坡明显不一致,其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 A.海拔 B.水分状况 C.热量差异 D.土壤差异 42.下列自然景观的变化符合地方性分异规律的是( ) A.从大兴安岭经内蒙古到新疆的自然景观的差异 B.马达加斯加岛东西两岸的景观差异

C.从非洲几内亚湾向北到地中海沿岸自然景观的变化 D.由美国东海岸到其中部平原的景观变化

43.下列山地中,垂直方向自然带类型最多的是( )

A.秦岭南坡 B.喜马拉雅山北坡 C.阿巴拉契亚山脉 D.乞力马扎罗山

读“某区域和该区域乙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完成44~45题。

( )44.丙区域的气候类型及其对应自然带( ) A.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B.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C.温带季风气候-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D.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草原带 45.左图中甲、乙两区域相同的是( ) A.气候类型 B.大气环流 C.自然带 D.盛行风

下图为某沿海地区的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读图回答46~48题。 46.若①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则该山可能位于( ) A.山东半岛B.欧洲西部C.澳大利亚D.云贵高原

47.该山地北坡的垂直自然带完整且分布比南坡高的原因是( ) A.北坡的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且地处迎风坡 B.北坡坡度比南坡小,地处阴坡和迎风坡 C.北坡的海拔比南坡高,植被覆盖率比南坡高 D.北坡地处阳坡和迎风坡,水热条件好

48.若CD一线的年降雪量等于年消融量,B、C两点最大温差为28.8 ℃,则该山地的海拔最接近( )

A.3 700 m B.4 800 m C.5 000 m D.4 680 m 49.下图中A~F表示不同的自然带。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自然带E—G—F的变化是以何种因素的变化为基础产生的?分析这种地域分异产生的根本原因。

(2)E、C分别表示何种自然带?对应何种气候?分析所对应气候形成的主要原因。

(3)简要分析元旦时A、C两自然带所在地区气候特征的异同点。

- 3 -

50.(2017·上海十二校联考)不同地区的气候、土壤、生物等地理要素,随着地理位置和地势的变化呈现出规律性的演变,从而形成纷繁复杂而又有规律的自然景观。读图,回答问题。

(1)乙图中,山脉在海拔4 000 m以上的南、北坡,坡度基本相同,气温大致相当,但南坡的雪线却低于北坡,说明其原因。

(2)比较甲图和乙图山脉自然带带谱的主要差异,并判断哪幅图的山脉所处纬度位置较低。

(3)概述甲图中各自然带在山脉南、北坡出现的高度差异,并说明原因。

答案:

1—5BDCBC 6—10 BBDBB 11-15CCCCC 16-20CCCCB 21—25 BCBAA 26-30BDCDD 31—35DDCDA 36-40DDAAA 41-45CBDAC 46-48 CDC

49.答案:(1)水分。 降水从沿海向内陆递减。

(2)E表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C表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E自然带对应温带海洋性气候,该气候是终年受西风的影响而形成的。C自然带对应温带季风气候,主要是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而形成的。

(3)相同点:都盛行偏西风。不同点:A自然带所在地区温和多雨;C自然带所在地区寒冷干燥。

50.答案:(1)该山脉位于南半球,南坡受东南信风带的影响,为迎风坡,降水量较大,因此雪线较低。

(2)差异:乙图山脉自然带谱更加丰富;乙图山脉基带为热带雨林带,而甲图山脉基带为落叶阔叶林带;相同类型的自然带,甲图山脉出现的高度比乙图山脉低。

乙图山脉。

(3)差异:同一自然带出现的高度南坡高于北坡。

原因:该山脉位于北半球,南坡是阳坡,由于阳坡热量较高,因此南坡自然带的海拔高度相对于北坡较高。

- 4 -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复习试题 读生物进化与环境演变示意图,回答1~2题。 1.在①时期以前,地球表层的发展主要是_____过程( ) A.大气演化 B.化学演化 C.物理演化 D.生物演化 2.在生物演化过程中,揭开欣欣向荣的生物系统演化进程序幕的动物是( ) A.爬行动物 B.真核细胞生物 C.原核生物 D.无脊椎动物 3.动物由海洋向陆地发展的时期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生物是在地球发展历史中产生的,但在地质历史时期也经历过一些不利于生物演化的环境变化阶段,导致大量生物物种的衰退和灭绝。据此回答4~6题。 4.从原核生物细胞中演化出了真核细胞生物的时间是在距今约( ) A.20亿年前 B.14亿年前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