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单元测试卷:第三章地球上的水
地球上的水
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读“某海域洋流分布图”,回答1~2题。 1.对图中④洋流形成起重要作用的风带是( )
A.北半球信风带 B.南半球信风带 C.北半球西风带 D.南半球西风带
2.关于四个洋流对陆地环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①洋流影响下,沿岸热带沙漠气候所跨经度范围广 B.在②洋流影响下,大陆沿岸地区形成热带草原气候 C.受③洋流影响,大陆东部降水增加 D.④洋流有利于北海道渔场的形成 答案:1.D 2.C
下图中①~④箭头表示洋流的流向。读图回答3~4题。
3.②③洋流形成的主要驱动力分别是( ) A.西南季风 东南信风 B.西南季风 东南季风 C.盛行西风 东北信风 D.西北季风 东南信风 4.根据图中信息判断,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图中洋流均为暖流
B.此时马六甲海峡海水向西北流动
C.①②洋流是北半球中低纬大洋环流系统的组成部分 D.③④洋流是南半球中低纬大洋环流系统的组成部分 答案:3.A 4.D
读“海陆间循环示意图”,回答5~6题。
5.有关图中叙述正确的是( ) A.⑤仅表示地表径流
B.水得以循环的动力主要是地球内部的热能
C.在①~⑤水循环过程中伴随着物质的运动和能量的交换 D.人类只能影响图中的④环节
6.关于水循环深刻而广泛地影响着全球地理环境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
①它是地球上最活跃的能量交换过程之一,能缓解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②它是地球上最活跃的物质转移过程之一,是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 ③它是自然界最富动力作用的循环运动,但不能塑造地表形态 ④它对地表太阳能起到传输作用,但不能起吸收和转化的作用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④ 答案:5.C 6.A
7.图1为“北半球某河段平面图”,图2示意“图1中M湖水量流入、流出的月份分配”。M湖平均水位最高的月份是( )
A.1月 B.4月 C.6月 D.10月 答案:D
8.据有关统计,近年来台湾岛水资源蒸发和入海两项损失数量占降水量的80%以上,其自然原因是( ) ①地处热带、亚热带,气温高 ②面积小,地势起伏大,河流短小 ③下渗速度快,地下径流量大 ④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夏季多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B
柬埔寨的洞里萨湖是一个水量季节变化很大的大湖。洞里萨湖北部的吴哥通王城两边有两个巨大的长方形人工湖——西池和东池。这两个大水池并不是在地面挖坑形成的,而是在地面上四面筑起土墙形成高于地面的水库,是著名的古老的灌溉工程。读图,回答9~10题。
9.这两个地上水库最主要的补给水源是( ) A.雨水 B.地下水 C.湖泊水 D.人工提水
10.这两个地上水库能有效发挥灌溉作用的时间是( ) A.2月~6月 B.5月~9月 C.8月~12月 D.11月~次年4月 答案:9.C 10.D
如图是“某地水循环运动中的水量平衡示意图”。读图完成11~12题。
11.图中M主要是( ) A.地下水 B.生物水
C.湖泊水与沼泽水 D.冰川等固态水
12.该地人们的下列活动,可促使M增加的是( ) A.植树造林 B.扩大耕地面积 C.修建水库 D.城市化加速 答案:11.A 12.A 读图,回答13~14题。
13.该区域河流的主要补给形式是( ) A.大气降水 B.沙漠凝结水 C.冰雪融水 D.湖泊水
14.该区域河流径流量变化的一般特征有( )
①流量较平稳,没有明显的汛期 ②流量变化受气温的影响,丰水期出现在夏季③冬季出现明显的断流现
象 ④季节变化小,年际变化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13.C 14.B 读图,完成15~16题。
15.根据图1中等温线分布特点可知,该海区( ) A.在北半球,M处有暖流经过 B.在北半球,M处有寒流经过 C.在南半球,M处有暖流经过 D.在南半球,M处有寒流经过 16.M洋流可能出现在图2中( ) A.丁处 B.丙处 C.乙处 D.甲处 答案:15.C 16.A
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重视水的拦蓄和利用。以色列几乎把每一滴雨水都积存起来;我国西北干旱地区收集和积储雨水,供生产和生活之用。据此回答17~18题。
17.对雨水的积存,主要是对水循环的哪一环节产生影响( ) A.水汽输送 B.蒸发 C.降水 D.径流
18.以色列为了增加水资源,采取了多种措施,其中属于节流措施的是( ) A.在沿海地区采用海水淡化 B.合理开采地下水 C.采用滴灌措施发展农业 D.雨季时将雨水收集起来 答案:17.D 18.C
欧洲鳗孵化于马尾藻海,幼体随着洋流到达欧洲西部沿海,然后进入河流生活,成年后回到马尾藻海,产卵后死亡。读图,完成19~20题。
19.欧洲鳗从马尾藻海西南部迁往欧洲,首先借助的洋流属于( )
①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②以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③寒流 ④暖流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