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植物的开花和结果》教案
《植物的开花和结果》
作者:韩玉萍 背景
任课教师:赵小鸽,教龄?年,中学二级,教学素养好,教学经验丰富。 教学主题:《植物的开花和结果》 观察老师:生物课堂观察合作体成员 观察主题:
活动背景:1、学习了崔教授的《课堂观察 走向专业的听评课》
2、学习数学组和语文组开始的课堂观察的基础上 3、市教研室组织全体生物教师开展初中生物学科有效教学方法的研究,探究我们边缘地区学校在生源较差的情况下学生的学和老师的教
在以上基础上配合教研室的工作和切合我们学校的智慧课堂活动,我们主动提出开课,同时尝试进行课堂听评课。
[课前会议]2008年10月29日 (-)赵小鸽老师说课
1、内容主题:本课的授课内容是《植物的开花和结果》 2、学生的情况:授课班级七(6),该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 3、教学设计思路
第五节 植物的开花和结果(第一课时)
通过观察活动调动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是设计本节课最基本的出发点。 本课突出学生科学方法的训练,强调科学结论出现在探究活动之后。因此,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采用“探究”模式,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观察、讨论交流等活动。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引导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并沿着问题进行探究,最后归纳得出结论。
通过引导学生画花、看花、说花等活动,培养学生爱护花、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情感,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初步培养其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本节课教师的作用体现在有效地组织引导整个课堂的探究,并抓住时机训练学生的能力,培养正确的态度与观念。 整体设计思路如下:
立国教育资讯网 http://www.liguoedu.com/ 传播教育的力量
1
情景导入→合作探究→交流讨论→分析小结→拓展评价
教学设计反思
《植物的开花和结果》是第五章《绿色植物的一生》最后一节,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很少能看到开花到结果的过程,理论知识较抽象,也较枯燥,因此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必须想方设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的展现在学生面前。
所以在新课引入时,我选用了 “鼠标点击梅花开放”的,一是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很自然的引出开花;花的结构是本节的重点,我采用了观察实验探究法,观察了不同的花,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了花的结构组成部分;关于花最重要的结构是雄蕊和雌蕊这个难点我则采用了三个资料分层分析解决的。本节课我注重对学生进行观察能力,合作能力的训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大部分学生都能与同伴合作探究、畅所欲言,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通过观看“开花”的多媒体片段,观察并记录“花的结构”、制作“花”的作品等活动,不仅训练学生团结协作、表达交流的能力和科学方法,还拓展学生的思维、技能,培养其爱护花、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这堂课上完了,感觉在有些方面没有体现出来,需要在以后的课程中进一步完善。
1、观察实验前教师要强调步骤,注意事项和时间。虽然时间充裕,但一部分学生没有掌握好时间,没有即使完成所有的探究任务。 2、课堂实施过程中要注意评价,既要师评又要互评,充分发挥评价的积极性,在学生展示实验成果时没有关注到学生的互评,如果让学生评价各个组的实验成果,那么学生的积极性就充分调动起来了,学习效果也会很好。
4、学生的情感价值观关注的不够。如最后一个环节,让学生把花的结构再拼回去,在此基础上进行情感升华,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身边生物的情感。
(二)讨论设计观察工具
情景的创设与生成及情景创设的有效性
量表设计:汤宇红、韩玉萍
观察维度:教师教学·环节·呈现;课程性质·实施
立国教育资讯网 http://www.liguoedu.com/ 传播教育的力量
2
研究问题:情景创设与生成、情景创设是否有效 观察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过程 观察内容 预设内容 呈现形式 创设问题 行为 参与 人数 参与 人数 导入 开花的 过程 花的 结构 花的主 要部分 影响开花 的因素 知识 拓展 学生回答情况 生成的问题 教师的处理 教师如何处理生成问题 教学资源的整合
量表设计:汤宇红、韩玉萍
立国教育资讯网 http://www.liguoedu.com/ 传播教育的力量
3
观察维度:教师教学·教学资源·教学资源整合 研究问题:教师对教学资源是如何整合利用的? 观察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目标 观察内容 课本 课堂 资源 的 利用 导入 开花的 过程 花的 结构 花的主 要部分 影响开花 的因素 知识 拓展 学生 (原有知识) 课件 实验 增 根据预设与课堂运用分析资源的整合策略 删 换 合 立 说明:“增”是指新加内容,如补充材料或主题活动、实验操作等; “删”是指删除重点的、不必要的内容; “换”是指更换不合适的或不合理的内容;
“合”是指整合不同知识点或不同学科的内容;
“立”是指打破原来学科内容的次序,开发全新的内容。
教学环节过渡的连贯性及有效性
立国教育资讯网 http://www.liguoedu.com/ 传播教育的力量
4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