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13年心脏血管试题及答案
2.简述心脏杂音产生的机理。 3.简述二尖瓣狭窄的体征。 4.心脏听诊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5.开瓣音的特点及临床意义是什么? 6.简述收缩期杂音的强度分级。 7.简述奇脉形成的原因?
8.怎样诊断高血压、高血压分级标准是什么? 9.简述脉压改变的临床意义?
10.周围血管征包括哪些体征,其临床意义是什么? 11.简述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常见体征。 12.简述第一、第二心音的鉴别要点。
13.器质性与功能性收缩期杂音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A型题】
1.A 2.B 3.E 4.B 5.D 6.C
7.B 8.C 9.E 10.C 11.B 12.A 13.B 14.D 15.A 16.E 17.C 18.E 19.C 20.D 21.D 22.A 23.B 24.D 25.A 26.B 27.D 28.B 29.D 30.A 31.A 32.E 33.A 34.C 35.B 36.D 37.E 38.D 二、名词解释
1.震颤:为心前区触诊时手掌感到的一种微细的震动感,与在猫喉部摸到的呼吸震颤相似,故又称猫喘,为心血管器质性病变的体征。
2.奔马律:是指舒张期额外心音出现在第二心音之后,与原有的第一、第二心音共同组成的韵律,犹如马蹄奔驰时的蹄声。
3.抬举性心尖搏动:由于左心室肥大,心尖搏动强而有力且范围较大,用手指触诊时,可使指端抬起片刻,故称抬举性心尖搏动。
4.大炮音:是指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时房室分离,当心房心室同时收缩时,产生极响亮的S1,称为“大炮音”。
5.二尖瓣开瓣音:二尖瓣狭窄时左心房压力升高,心室舒张时紧张的二尖瓣被强而有力的左房血流压向左室,弹性尚好的二尖瓣迅速开放后又突然受阻引起瓣叶振动所致的拍击样声音。
6.二联律:期前收缩规律出现,可形成联律。如每一次窦性搏动后出现一次期前收缩,称二联律。
7.期前收缩:在规律的心律基础上,突然提前出现一次心室收缩,其后可有一较长间歇。
8.心音分裂:左、右两侧心室活动不同步的时距较正常明显加大,组成S1 、S2的两个主要成份的时距延长,听诊时出现一个心音分裂成两个声音的现象。
9.心脏杂音:心音以外出现的一种具有不同频率、不同强度、持续时间较长的声音。 10.连续性杂音:杂音连续出现于收缩期与舒张期。常见于动脉导管未闭。
11.心包摩擦音:指脏层与壁层心包由于生物或理化因素致纤维蛋白沉积而粗糙,以致在心脏搏动时产生摩擦而出现的声音。
12.肝-颈静脉回流征:当右心衰竭引起肝脏瘀血肿大时,用手压迫肝脏可使颈静脉怒张更明显,称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也可见于渗出性或缩窄性心包炎。 13.额外心音:在正常心音之外听到的维持时间较短的声音。
三、填空题
1. 心律绝对不规则 第一心音强弱不等且无规律 脉搏短绌 2. 心室收缩 心室舒张
3. 心室充盈度 瓣膜的弹性及位置
4. 主、肺动脉瓣关闭明显不同步 肺动脉瓣区 5. 60次/分 100次/分
6. Ⅲ度房室传导阻滞 甲亢 高热 7. 体位 呼吸 体型
8. 胸骨左缘第四肋间 表面无肺脏遮盖 接近胸壁 9. 儿童及青少年 病理现象 心功能不全 10. 第5肋间左锁骨中线内0.5~1.0cm 2.0~2.5 11. 胸骨右缘第2肋间 胸骨左缘第3、4肋间 12. 舒张期震颤 舒张期隆隆样杂音 亢进 亢进
13. 最响部位 出现时期 杂音性质 杂音强度 传导方向
四、问答题
1.二尖瓣区(位于心尖部,即第5肋间左锁骨中线内侧)、肺动脉瓣区(胸骨左缘第2肋间)、主动脉瓣区(胸骨右缘第2肋间)、主动脉瓣第2听诊区(胸骨左缘第3肋间)、三尖瓣区(在胸骨下端左缘,即胸骨左缘第4、5肋间)。
心脏听诊的一般顺序是:二尖瓣区→肺动脉瓣区→主动脉瓣区→主动脉瓣第2听诊区→三尖瓣区。
2.血液从正常的层流状态变为湍流,进而形成旋涡,撞击心壁、心瓣膜、腱索或大血管壁使之产生振动,在相应部位即可听到杂音。主要见于:①血流加速;②瓣膜口狭窄;③瓣膜关闭不全;④心腔及大血管异常通道;⑤心脏异常结构。
3.视诊:二尖瓣面容,心尖搏动向左移;触诊:心尖部可触及舒张期震颤;叩诊:心浊音界可呈梨形;听诊:局限于心尖区的低调、隆隆样、舒张中晚期递增型杂音,心尖区第一心音亢进,可闻及开瓣音,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和分裂等。
4.心脏听诊的主要内容包括心率、心律、心音、额外心音、杂音及心包摩擦音。 5.开瓣音又称二尖瓣开放拍击音,出现于心尖内侧第二心音之后0.07秒。听诊特点为音调高、历时短促而响亮、清脆,呈拍击样。见于二尖瓣狭窄而瓣膜尚柔软时。开瓣音的存在是二尖瓣瓣叶弹性活动尚好的指标,也是二尖瓣分离术适应症的重要参考条件。
6.收缩期杂音分为6级。1级:最轻,仔细听才能听到;2级:轻度,较易听到,杂音柔和;3级:中度,杂音明显,较响亮; 4级:杂音响亮5级:很响,杂音很强,向周围及背部传导6级:最响,杂音极响,听诊器离开胸壁也能听到。
7.正常人吸气时由于胸腔负压增大,回心血量增多、肺循环血量也增多,因而左心搏出量无明显影响,脉搏强弱无变化。当心脏压塞或心包缩窄时,吸气时右心舒张受限,回心血量减少继而影响右心排出量,致使肺静脉回流入左心房血量减少,因而左室排血减少,形成脉搏减弱,甚至不能扪及。
8.采用标准测量方法,至少3次非同日血压值达到或超过140/90mmHg,或仅舒张压达到标准,即可认为有高血压。
1级高血压:收缩压140~159mmHg 舒张压 90~99mmHg 2级高血压:收缩压160~179mmHg 舒张压 100~109mmHg 3级高血压:收缩压≥180mmHg 舒张压≥110mmHg 如收缩压与舒张压水平不在一个级别中,按其中较高的级别分类。
9.当脉压>40mmHg,为脉压增大。见于甲亢、气动脉瓣关闭不全等;当脉压<30mmHg,则为脉压减少,见于主动脉瓣狭窄、心包积液及严重衰竭病人。
10.周围血管征包括水冲脉、血管枪击音、Duroziez双重杂音、毛细血管搏动征,见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甲亢、严重贫血、动脉导管未闭等。
11.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常见体征:视诊:颜面苍白,点动运动,musset 氏征,颈动脉搏动增强,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毛细血管搏动;触诊: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呈抬举性,有水冲脉;叩诊:心浊音界向左下扩大,心腰凹陷,呈靴型;听诊:心尖区S1减弱,主动脉瓣区A2减弱,主动脉瓣听可听到舒张期叹气样杂音,有相对二尖瓣狭窄时,心尖部出现Austin-Flint杂音,可有枪击音和杜氏二重杂音。
12
鉴别要点 第一心音 第二心音 音调 较低钝 较高而脆 强度 较响 较S1弱
时限 历时较长,持续约0.1秒 历时较短,约0.08秒 最响部位 心尖部 心底部
与心尖搏动的关系 与心尖搏动同时出现 心尖搏动后出现
与心动周期的关系 S1与S2之间的间隔 S2到下一心动周期S1的间隔 (收缩期)较短 (舒张期)较长
13.器质性与功能性收缩期杂音鉴别要点如下:
鉴别要点 功能性收缩期杂音 器质性收缩期杂音 年龄 儿童、青少年多见 不定 部位 肺动脉瓣和(或)心尖区 不定
性质 柔和,吹风样 粗糙,吹风样,常呈高调 持续时间 短促 较长,常为全收缩期 强度 一般为3/6级以下 常在3/6级以上 震颤 无 3/6级常伴有
传导 局限,传导不远 沿血流方向传导较远而广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