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六下语文第6组《成长足迹》教案
成 长 足 迹
——第6组综合性学习《难忘小学生活》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读文章,感受作者对小学生活的怀念,对母校、对老师的情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2.体会作者通过写具体事例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比较四篇回忆老师的文章写作上的异同。
3.回顾个人的成长经历,懂得成长不仅需要自己的努力,更离不开老师的教导。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作者通过写具体事例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比较四篇回忆老师的文章写作上的异同。
难点:从老师的教学行为中感受到教育者的大爱。 三、教学程序 教学设计参考 (一)激情谈话,导入课题 古今中外,有很多人对自己的小学生活充满了怀念,对母校、老师、同学充满了感情,无论走在哪里,小学的人、事、物总是最亲切的。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组不同时代的作者回忆自己小学生活的文章,从中找寻他们成长的足迹。 (二)自主学习,完成表格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解决疑难生字词。 2.自读思考 (1)这几篇文章分别写了作者小学生活的哪些人和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你觉得哪些句子很有意义?找出来和大家分享。有哪些难懂的地方?提出来,大家共同探讨。 (3)作者用什么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 题目 人或事 表达的情感 含义深刻的句子 个性化备课 1
教学设计参考 《难忘的启蒙》 《老师领进门》 《新来的王老师》 个性化备课 《作文上的红双圈》 (三)展示交流,比较异同 1.展示学习收获。 (1)《难忘的启蒙》中,作者写了老师的哪几件事?为什么让作者难忘?这样的老师让你想起了谁? 交流:作者重点回忆了抗日讲演比赛、老师对自己的两次批评、抵制日语课三件事,表现了启蒙老师强烈的爱国精神和严谨的教学作风;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启蒙老师。 (2)《老师领进门》中,老师把作者领进了什么之门?你对此有什么感想? 交流:作者深情地回忆了童年时代在启蒙老师的启发引导下,从小受到文学感染,在心田里播下了文学的种子,字里行间表达出作者对恩师深深的感激之情。 (3)你喜欢《新来的王老师》吗?为什么喜欢这样的老师?你遇到过这样的老师吗? 交流:王老师能够尊重每一位学生,在他的心中没有“差生”这一概念;引导学生回忆老师帮助、鼓励自己的点滴小事。 (4)读《作文上的红双圈》,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在成长的道路上,你是否也有过类似的经历?给大家说一说。 交流:作者只写了一件小事,以小见大,就是这九十八个红双圈,代表着老师对自己人生道路的鼓励引领;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谈谈老师对自己的引导帮助。 2.交流难理解的地方。 (1)如何理解“启蒙”二字?“我”的老师和“我”都在学2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