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精选18份试卷合集〗哈尔滨香坊区四校联考2019-2020年语文九上期中模拟试卷
2019-2020学年九上语文期中模拟试卷含答案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积累与运用(21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蘸(zhàn)满 .
慰藉(jiè) .
蓝莹莹(yín) 红装素裹(ɡuǒ) ..
B.掸(dǎn)尘 可(kě)汗 附和(huó) 喇叭声咽(yè) ....
C.阔绰(zhuò) 谴(qiǎn)责 风骚(sāo) 分(fèn)外妖娆(ráo) ...D.流岚(lán) 折(zhé)腰 被褥(rù) 颓(tuí)唐不安 ....2.下列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攀缘 B.霓虹 C.骤然 D.岔开
惋惜 霹雳 街坊 窗棂
不屑置辩 绿草茸茸 刚腹自用 沁人心脾
引经据典 顿失滔滔 哄堂大笑 不可名状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孙少平喜欢漫无目的的转悠,还喜欢看课外书。 ....
B.汪曾祺说作者要和人物站在一起,除了讽刺小说,作者对人物不宜居高临下。 ....C.改革开放四十年,人民生活水平与日俱增。 ....D.孔乙己看着问他的人,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气。 ....4.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父亲的弟弟于勒叔叔,那时候是全家唯一的希望。
B.《水浒传》生动地叙述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 C.我的母亲很高兴,但也藏着许多凄凉的神情。
D.《孔乙己》描写了孔乙己精神上迂腐不堪,麻木不仁,生活上四体不勤,穷困潦倒的悲惨形象。 5.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水调歌头”为词牌名。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历来被认为是中秋词里最好的一首,《苕溪
渔隐丛话》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B.《韩非子》是韩非死后,后人搜集其遗著,并加入他人论述韩非学说的文章编成。韩非战国末期重
要思相家。
C. “孔乙已原来也读过书,但终于没有进学”。“进学” 指的是科举制度中,考入府、州、县学,
做了生员,叫做“进学”,也叫做“中秀才”。
D.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的区别,常见敬辞有“令尊”“惠存” “垂询”等; 谦辞有“舍
弟” “愚兄”“钧裁”“斧正”等。
6.综合实践与口语交际。(5分)
为了让同学们更好的理解诗歌中的哲理,九年级(1)班召开了“品味诗歌中的哲理”论坛活动,请你也参与其中。
(1)为了开展好这次活动,班委会拟定了两个活动项目,请你帮忙补充设计一个。
①搜集喜欢的诗
②读书方法指导
③ (1分)
(2)论坛活动上,每人要推荐一首自己喜欢的诗给大家。你推荐的是
(1分,教材中的课文除外)
(3)下面是一位同学还没有写完的诗作,请续写完成这首诗(至少写三句,3分)。
十四岁生日那天, 您问我想得到什么礼物, 是一架望远镜, 还是一个崭新的足球?
我摇摇头, 爸爸,
7.名句积累。(6分)
(1)大漠孤烟直, (《使至塞上》王维) (2) ,夜泊秦淮近酒家。(《泊秦准》杜牧)
(3)李商隐《无题》中表达奉献精神的名句是: , 。 (4)晏殊《浣溪沙》中被誉为“天然奇偶”的千古佳句的是: , 。
二、阅读(39分)
(一)阅读下面诗歌,回答8-10题。(7分)
沁园春 雪 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8.展开合理想像,用优美的语言,把下面诗句所表现的画面描述出来。(2分)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我什么都不要,
我只想让您变成我的朋友!
和我一起下棋, 和我一起郊游,
礼 物
9.“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用的修辞方法是( )(2分)
A.对比 拟人 排比 C.比喻 拟人 对偶
B.拟人 排比 对偶 D.排比 拟人 比喻
10.下阙,诗人在评说古人、纵论历史时,用了一个“惜”领起,意味丰富,试结合上下句仔细品味其表
达效果。(3分)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1-14题。(13分)
[甲] 愚公移山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乙] 精卫填海
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①,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②,白喙③,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④。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山海经·北山经》)
[注释]①拓木:拓树,桑树的一种。②文首:花脑袋。 ③喙(huì):鸟嘴. ④自詨(jiào):自己称呼自己。
11.解释句中加点的字。(4分)
(1)出入之迂也 迂 (2)杂然相许 许 ..(3)其如土石何? 何 .
堙 1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2)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13.寓言故事《愚公移山》和神话传说《精卫填海》反映的一个共同主题是什么?(2分)
14.下面是流行歌曲《愚公移山》,同学们利用其中的两句歌词结合课文展开一场辩论,你支持哪一方的
观点?请写出支持的理由。(3分)。
(4)以堙.于东海
听起来是奇闻,讲起来是笑谈,任凭那扁担把脊背压弯,任凭那脚板把木履磨穿。面对着王屋与太行,凭着是一身肝胆,讲起来不是那奇闻,谈起来不是笑谈。望望头上天外天,走走脚下一马平川,面对着满堂儿孙,噢,了却了心中祈愿。望望头上天外天,走走脚下一马平川,无路难呀开路更难,所以后来人为你感叹。
甲方:“讲起来不是那奇闻,谈起来不是笑谈”——愚公应该移山。 乙方:“听起来是奇闻,讲起来是笑谈”——愚公应该搬家。
我支持( )观点,理由: (三)阅读《红岩》选段,完成15-17题。(11分)
《红岩》选段
隆隆的机声没有影响她那和往常一样平静的举动。她写完最后一行,把写好的纸条,连同竹签子笔,一一藏在铺位底下。然后,她整理着地铺上的东西。A稻草清理得平平顺顺的,枕头下面的换洗衣服,也折叠得规规矩矩,整整齐齐,被捕时穿的那件蓝布旗袍和一件红绒线衣,放在最上面。
李青竹静静地坐在地铺上,一床薄被裹着她那折断过的,时常肿痛的腿。她的手牵起被面的一角,细心地寻找着线头,一根根地把细丝抽出来,轻轻地搓着。 “这么晚了,你还搓线?” “孩子的棉帽上,少一朵花。”
江姐默默地接过了几根细丝,陪着李青竹搓线。自从和白公馆建立起联系,她们便经常向支部提出各种建议。刚才,江姐又写下了她们最近考虑到的一些事情。 李青竹缓缓放下手里的线,把江姐冰凉的手拉进薄被盖着。
“心里的话,都写上了吗?”她深情的目光,久久地凝视着江姐的脸。
“都写了。”江姐抬起头来。“听说北平召开政协会议,我心里再也不能平静,真渴望听到更多的消息。”李青竹的目光,渐渐移向窗外的暗夜,轻声说着:“我们会听到的。”
江姐的声音里,透出无限的向往:“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建设一个崭新、富强的国家,这是多么壮丽的事业!……”
牢门边掠过一个看守员的身影,轻轻的脚步声,引起了静卧着的孙明霞的注意,她一翻身便向门边走去。“江姐!”孙明霞轻快地跑了回来,惊喜地叫了声:“又有信来了。”
江姐低头亲了一下李青竹身边睡着的被大家昵称为“监狱之花”的孩子,便迎着满脸含笑的孙明霞,站了起来。
许多战友早挤到孙明霞身边。还有几个人,已悄悄守住了牢门和窗口。孙明霞急切地用耳语般的声音念道:“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北京向全世界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 惊喜的人们,低声欢呼着:“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一片欢乐的低呼,像股热流,汹涌澎湃,激荡着牢房,黑暗中,闪烁着一片晶亮的眼光。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孙明霞的声音,像使人共鸣的琴弦,“是五星红旗,飘扬在天安门。” “啊,五星红旗!”
“江姐!我们也有一面红旗呀!” “把红旗拿出来,马上做成五星红旗。” 火热的目光,都转向江姐。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