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湘东泉塘学校农村小学高年级“群文阅读”课堂教学实践研究网上申报定稿 - 图文
2.工作基础 1.课题组成员已开展的相关研究及成果概述(包括自选课题、校级以上课题、学位论文、学术论著论文及获励等)。 我校地处萍乡市湘东区湘东镇边缘地区,现有教师15人,是一支结构合理、年富力强的中青年教师团队。近年来我校先后获得“湘东区目标管理考评优秀单位”、“湘东区品牌特色学校”等荣誉。为了给孩子们提供更加舒适的学习环境,我校正在进行新校舍的建设。本课题研究小组是一支有责任、有热情、有能力的高素质教科研队伍。易鸣约是本校校长,他有着优秀的管理能力,可以比较好地对本课题研究进行引领、组织;曹露、刘群等是本校的骨干教师,她们教学经验丰富,多次在区、镇范围内设公开课,撰写的论文多次在市、区级获奖,具有一定的教科研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是我们课题研究的中流砥柱;陈钰鑫获双学位,撰写的《新课改理念下语文阅读教学刍议》获优秀毕业论文奖,她年轻活力,为本课题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袁华是湘东镇中心校校长,她的加入,更能为我们的课题研究保驾护航。 2.已具备的教学改革与研究的基础和环境,学校对课题的支持情况(含有关政策、经费支持及其使用管理机制、保障条件等,可附有关文件),尚缺少的条件和拟解决的途径(300字以内) 我校非常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并作出了不少努力,如:加强词句训练、增强阅读兴趣、推荐课外读物……通过努力,我校学生阅读能力有所提高。然而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与《新课程标准》的提出,要求学生有丰富的阅读资源、多样化的阅读形式。显然,我们在课堂上依托传统的阅读教学所做的这些努力还远远不够。基于以上原因,我们提出本课题。并将“群文阅读”实验纳入教研计划,每周1次群文阅读课,每两周1次课题组集体备课,每学期1次课题组研究成果交流会,及时做好研究总结。我校初次申报课题,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将请本镇课题研究先进学校湘东小学专家指导,及时纠正研究中的偏差和问题,相信经过我们的同心协力,我们的课题研究定能取得成功。 12
三、课题论证 1、对研究课题的论证:本课题研究目标、理论假设、基本内容、重点和难点,国内同类课题研究状况,本课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本课题的特色、创新,以及推广应用价值和推广途径。 研究目标: “群文阅读”即在较短的时间内,针对相同的议题,进行多文本的阅读教学。依据《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必读及选读书目,结合小学语文教材,选取适合农村学生的阅读材料进行课题实验,本课题力求达到以下目标。: 1.研究合理、科学的课内群文阅读篇目。紧密结合语文教学实践,结合学生实际特点和本校阅读现状选择适合学生阅读的文本选物。 2.进行新型、有效的群文阅读课堂教学实践。通过全面的阅读指导,拓宽孩子的阅读视野,引领孩子的阅读生活,实现阅读的内牵外连,构建一套基于新课程理念的利用群文阅读来带活小学语文课堂的科学、有效的教学模式。 3.提高农村高年级学生能力、素养、通过教师课堂阅读的引导,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素养。 理论假设: 我校地属农村,家长的文化素养相对较低,对学生的学习重视不够,给学生补充的课外读物少,对学生的课外阅读缺乏正确引导,导致学生的语文素养较低,所以从实际情况出发,通过群文阅读课堂教学,实现课本和课外读物的内牵外连,让学生通过课堂上大量的阅读实践,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素养,为课外自主阅读打下扎实基础。 基本内容: 一、农村小学高年级阅读现状的调查分析。 1.农村小学教师阅读课堂教学调查与情况分析。 2.农村小学高年级学生阅读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二、农村小学高年级群文阅读课堂教学篇目的编制和使用研究。 1.以主题的多元探究为线索进行组合。(同一主题/同一题材/同一体裁/同一主人公/同一文章结构等。) 2.以文本多样性为线索进行组合。(同一故事不同版本/同一作品不同人翻译等) 3.以学生阅读视角为线索进行组合。(同一观点或对立观点/同题材不同体裁文本) 三、农村小学高年级群文阅读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 1.群文阅读课堂中师生有效交往策略。 2.群文阅读课堂教学的方法。 (1)“比较式”群文阅读法。 (2)“质疑式”群文阅读法。 3.群文阅读教学过程的设计. (1)群文阅读课堂导入语设计。 (2)群文阅读课堂问题设计。 (3)群文阅读课堂总结语设计。 四、群文阅读课堂教学在农村小学高年级的实践效果评价研究。
13
1.学生、家长对实验效果评价的研究。 2.教师评价效果的研究。 重点和难点: 重点:根据农村高年级学生实际特点和阅读现状合理设计阅读的使用篇目,编制一套结合本校学生实际的课堂群文阅读书目,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强学生的听、说、读写综合素质。 难点:破除传统单篇阅读教学的教育理念,进行新型、有效的群文阅读教学实践。 国内同类课题研究状况: “群文阅读”在我国最早是被港台地区的教育先驱引进后,称为“多文本阅读”。 台湾学者赵镜中、吴敏而对此进行了一些理论上的论述,是一种具有突破性的阅读教学实践。我国浙江的蒋军晶老师对“群文阅读”进行了大量成功的实践研究,他指出群文阅读的意义:其一,让师生回归到“阅读”的本原;其二,对真实阅读情状的模拟;其三,努力改变阅读教学的痼疾。群文阅读的教学价值决不止阅读数量的增加,阅读形式的革新,更是教师对语文阅读教学理念的更新。最近两年“群文阅读”在我国悄然兴起,发展速度很快,目前,已有重庆、四川、贵州、湖南、河南等省市启动群文阅读实验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这些都是本课题研究值得学习的宝贵经验。 然而,群文阅读的实践在农村的应用还较少,大部分农村地区所选择的群文阅读只是通过教材原有的单元编排进行整合,阅读的材料相对匮乏、学生的阅读方式单一、教师的教学方式比较保守,本课题将结合农村地区实际,编排设计丰富的阅读篇目、创设良好的“群文阅读”阅读情境,运用直观的教学手段,以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素养。 理论意义: 教育学指出,教学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才是真正的主体。积极地引导、组织学生参加课外阅读能逐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也能迎合新课标“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要求”。 实践意义: 1.丰富和完善小学语文单元教学模式。注重基础知识的单元教学的同时,更加有效地在课内阅读。在课内进行阅读的拓展,为农村学生大量阅读搭建了平台。 2.有利于培养学生整体把握文章的能力。填补以往单篇课文教学,使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而“群文阅读”恰可以弥补这方面的问题。 3.有利于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提高。可以进行快速获取知识信息和能力迁移的训练,让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在相同的时间内均能获得不同的质和量。大量的阅读材料,使学生开阔视野、积聚知识,逐渐形成整理并运用信息资料于课内外学习活动的能力。 4.有利于在班级形成浓郁的阅读氛围。有了这样一个阅读展示的平台,学生充分享受的到阅读带来的乐趣,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并把它带入到更加广阔的阅读空间去。并能为全校打造良好的校园氛围,甚至辐射到相邻农村兄弟学校。 14
2、对课题实施和完成条件的论证:负责人的研究水平、组织能力和时间保证;参加者的研究水平和时间保证;资料设备,科研手段。 谭奕旭,课题负责人,长期工作在农村语文教学第一线。小学高级教师,萍乡市骨干教师。曾任湘东区排上中心小学教导主任六年,负责了区级优秀课题《农村中小学生的行为习惯与培养》,并有论文等在省、市级刊物发表或获奖。在平凡的教育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并具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组织能力强,对学校教学教研工作重视,并能积极参与,且能有足够的时间保证,负责本课题的实施。课题负责人将携本课题组全体成员结合农村学校实际情况,灵活持久地进行课题研究。 课题参与者易鸣约从事校长工作多年, 本科学历,工作突出、业绩显著,多次获市级以上荣誉称号。他组织能力强业务素质好,管理水平高。其重视教育科研和教学改革,在他的带领下,校园内教风正,学风浓。学校在经费上,政策上为课题研究提供了有利条件和保障,促使课题组工作全面实施。 课题其他成员大部分是来自一线的青年教师行列,是学校语文教育教学的主力军。他们教学业绩显著、业务强理论水平高,且每人均已撰写多篇论文参加省、市比赛并获奖。 整个课题研究预计历时两年半。时间上相当充裕,这也是在对整个项目工作量进行科学性的基础上,以确保研究工作按部就班有序开展,全面完成研究任务为标准,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参考文献: 1.于泽元 王雁玲 黄利梅 群文阅读:从形式变化到理念变革[J] 中国教育学刊 2013年06期 2.岳乃红 主题阅读和儿童的文学教育[J] 语文教学通讯 2014年09期 3.蒋军晶 群文阅读:阅读教学的跨越式变革[J] 语文教学通讯 2014年09期 语文课上更重要的事——关于单篇到“群文”的新思考[J] 人民教育;2012年12期 4.施蒲玉 语文课堂应重视学生的阅读与积累[J];科技致富向导 2009年24期 5. 吴泽文 活性阅读教学激活创新精神的探讨[A] 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三)[C] 2009年 6. 谢丹 群文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中的有效性探究[J] 读书文摘 2014年10期 7. 吴木华 加强阅读实践 提高阅读能力[J]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02期
15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