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

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4/30 15:44:53

3当以消除建筑场地液化为主要目的时,宜优先选用砂石挤密桩;以消除地基土湿陷性为主要目的时,宜优先选用灰土挤密桩。

8.4.4复合地基的承载力特征值应通过复合地基载荷试验确定。各种类型复合地基的承载力特征值估算及载荷试验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的有关规定。

8.4.8当复合地基加固体以下存在软弱下卧层时,软弱下卧层承载力验算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的有关规定。

8.4.6刚性桩复合地基变形计算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有关规定执行。其中复合土层的分层与天然地基相同,各复合土层的压缩模量等于该天然地基压缩模量的ξ倍,ξ值可按下式确定:

ξ=fspk/fak (8.4.6)

式中fa——基础底面下天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

其他增强体类型复合地基加固深度范围内,复合土层的压缩模量可按照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相应章节的规定计算取值。

8.4.7复合地基监测、检验除应符合本规程第9章有关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要求:

1工程施工完成后的验收检澜应进行现场单桩、单桩或多桩复合地基静载荷试验,确定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并检验由公式估算的结果。地基检验应在桩身强度满足试验荷载条件时,并宜在增强体的养护龄期结束后进行。试验数量宜为总桩数的0.5%-1.0%,且每个单体工程的试验数量不应少于3点。

2对加固目的在于改善桩间土性状的复合地基,宜对加固后的桩间土层进行测试,测试方法町采用动力触探试验、标准贯人试验、静力触探试验、十字板剪切试验等原位测试方法或采取不扰动土样进行室内试验。

3根据增强体的类型可采用低应变动测试验、标准贯人试验、动力触探试验、抽芯检测、开挖观测等方法检验增强体的质量。

4应进行施工阶段和使用阶段的沉降观测,监控和验证建筑物的变形。 9复合地基质量检测宜选择在地基最不利位置和工程关键部位进行。

8.5高低层建筑差异沉降评价

8.5.1下列情况之一应进行高低层建筑差异沉降分析评价: 1主体与裙房或附属地下建筑结构之间不设永久沉降缝;

2内部荷载差异显著,平面不规则或荷载分布不均造成建筑物显著偏心; 3采用不同类型基础;

4不均匀地基或压缩性较高的地基。

8.5.2事前基本掌握地基条件时,宜在勘察前与设计单位共同研究可能采用的适宜地基方案,以提高勘察阶段基础工程问题分析的针对性。

8.5.3在详细勘察阶段,差异沉降分析可根据各建筑物或建筑部分的基底平均竖向荷载分别估算建筑重心、角点的地基沉降呈。沉降估算庇包括相邻建筑和结构施工完成后地基剩余沉降的影响,结合基础整体刚度情况和实测资料类比,综合评估各建筑部分的沉降特性及其影响。处于超补偿状态的基础,应采用地基回弹再压缩模量和建筑基底总压力进行沉降估算。

8.5.4在进行差异沉降分析时,必须取得分析所需的、充分可靠的地基数据和资料。当数据资料不能满足要求时,应由原勘察单位按要求进行补充勘测并提供所需成果。

8.5.5对荷载差异显著的高低层建筑工程,在下列情况下,宜采用经过工程有效验证的模型,按照上部结构、基础与地基的共同作用进行分析,为确定地基方案提供依据:

1采取可能的设计、施工调整措施后,相邻建筑或建筑部分估算的差异沉降临近现行规范限制或设计允许极限时;

2按沉降控制设计的摩擦桩;

3高层建筑主楼及其附属建筑采用联合基础时;

4基坑开挖引起的地基回弹再压缩量占地基总沉降量的比例很大时。 8.5.6在进行沉降估算和结构—地基共同作用分析时,应考虑以下基本因素的影响:

1地下水位和土工试验参数的正确选择; 2地基承载力验算分析; 3地基回弹再压缩的影响; 4桩间土对建筑基底荷载的分担:

5施工顺序、施工阶段和施工后浇带的影响; 6结构施工完成后至沉降稳定的地基剩余沉降。

8.5.7当预测的差异沉降可能超过现行规范标准或设计的限制,应对结构设计或施工提出减少地基差异沉降不利影响的建议,包括:

1调控地基持力层。高层建筑部分宜选择固结较快、后期 沉降小的土层和岩层;裙房部分宜选择压缩性相对较高的土层。 2不同建筑物或建筑部分的建造顺序。

3设置沉降缝或施工缝(后浇带)及其位置,施工后浇带的浇注时间。 4适当扩大高层建筑部分基底面积。

5低层裙房、地下建筑物采用条基或独立柱基(加防水板),增加结构自重、配重或覆土。

6在不影响建筑使用功能的条件下,适当增加裙房墙体结构。 7调整高层建筑与裙房之间的连接刚度,或进行桩长、桩径、桩间距的

优化

8进行局部换土、加固处理或采用局部深基础方案。

9减少地基差异沉降的措施,宜兼顾建筑基础结构抗浮问题等。 8.5.8进行上部结构、基础与地基共同作用分析的工程,应进行基坑回弹与沉降监测,作为信息化施工决策和技术验证的依据。

8.6地下室抗浮评价

8.6.1地下室抗浮评价应包括以下基本内容:

1当地下水位高于地下室基础底板时,根据场地所在地貌单元、地层结构、地下水类型和地下水位变化情况,结合地下室埋深、上部荷载等情况,对地下室抗浮有关问题提出建议;

2根据地下水类型、各层地下水位及其变化幅度和地下水补给、排泄条件等因素,对抗浮设防水位进行评价;

3对可能设置抗浮锚杆或抗浮桩的工程,提供相应的设计计算参数。 8.6.2场地地下水抗浮设防水位的综合确定宜符合下列规定: 1当有长期水位观测资料时,场地抗浮设防水位可采用实测最高水位;无长期水位观测资料或资料缺乏时,按勘察期间实测最高稳定水位并结合场地地形地貌、地下水补给、排泄条件等因素综合确定;

2场地有承压水且与潜水有水力联系时,应实测承压水水位并考虑其对抗浮设防水位的影响;

3只考虑施工期间的抗浮设防时,抗浮设防水位可按一个水文年的最高水位确定。

8.6.3地下水赋存条件复杂、变化幅度大、区域性补给和排泄条件可能有较大改变或工程需要时,应进行专门论证,提供抗浮设防水位的咨询报告。

搜索更多关于: 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3当以消除建筑场地液化为主要目的时,宜优先选用砂石挤密桩;以消除地基土湿陷性为主要目的时,宜优先选用灰土挤密桩。 8.4.4复合地基的承载力特征值应通过复合地基载荷试验确定。各种类型复合地基的承载力特征值估算及载荷试验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的有关规定。 8.4.8当复合地基加固体以下存在软弱下卧层时,软弱下卧层承载力验算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的有关规定。 8.4.6刚性桩复合地基变形计算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有关规定执行。其中复合土层的分层与天然地基相同,各复合土层的压缩模量等于该天然地基压缩模量的ξ倍,ξ值可按下式确定: ξ=fspk/fak (8.4.6) 式中fa——基础底面下天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