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生 理 学

生 理 学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7/5 7:06:25

4、当浓度差与电位差各自作用达到相对平衡时,即形成所谓的静息电位。(钾的电-化平衡

电位;K+净移动=0)

静息电位的决定因素和影响因素

? 静息电位可以通过Nernst公式推导计算,但有误差。 ? 膜外钾浓度改变可影响静息电位的数值。 ? 钠泵活动受抑制,使静息电位数值减小。

二、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 ? 1、动作电位的概念

? –细胞受刺激时,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发生一次短暂的扩布性的电位变化,是兴奋的标志。

2、动作电位形成及机制

? 波形特征及组成(锋电位和后电位)

? – 上升支(去极化,达阈电位时Na+迅速内流;Na+平衡电位) ? – 下降支(复极化,K+迅速外流)

? – 后电位(与钠泵恢复正常钠钾浓度分布有关) ? 细胞水平表现为:全或无现象

3、动作电位的特点 ? 全或无现象 ? 不衰减性传导

? 脉冲式(动作电位不能重合) 图示

4、动作电位的产生条件阈电位

? 条件:①膜内正电荷增加(去极化)

? ②达阈电位(触发动作电位临界膜电位) ? 区别:阈电位与阈值的概念

动作电位与局部反应的关系

? 刺激和阈上刺激则产生动作电位

? 阈下刺激则引起局部反应(局部兴奋和局部电位),其特点: ? –不是全或无式的 ? –作衰减性传导

? –可以通过时间和空间总和转变为动作电位(图示) 5、动作电位的传导与局部电流 ? 以局部电流的方式进行

? 有髓鞘的神经传导(图示)(跳跃式传导) ? 特点:不衰减性传导

? 可以表现双向传导

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小结)

? 静息电位(概念、形成原理)

? 动作电位(概念、形成原理和特点) ? 局部电位(概念、特点) 归纳几个常用的电生理学术语 ? 极化

? 去极化与复极化 ? 去极化与超极化 ? 阈电位与阈值的关系 ? 局部电位与局部电流

第四节 肌细胞的收缩功能 一、神经肌肉接头处兴奋传递

二、骨骼肌细胞的微细结构(复习) 三、骨骼肌细胞的收缩机制—滑行 学说 四、骨骼肌细胞的兴奋-收缩耦联 五、影响骨骼肌的收缩效能的因素

一、神经肌肉接头处兴奋传递 (一)神经肌肉接头处的结构

(二)神经肌肉接头处兴奋传递过程

2+

神经冲动传到轴突末梢→膜外Ca内流→触发囊泡移动与前膜融合破裂→囊泡内ACh释放→与接头后膜(终板膜)上化学门控通道结合→引起接头后膜对Na+、K+通透性增加(但Na+内流> K+外流)→终板膜去极化(终板电位,简写EPP)→引发肌膜产生动作电位。

(三)神经肌肉接头处兴奋传递的特点 ? –单向性传递 ? –时间延搁

? –易受环境变化的影响

三、骨骼肌细胞的收缩机制 ---滑行学说

四、骨骼肌细胞的兴奋-收缩耦联 骨骼肌的兴奋-收缩耦联主要步骤:

2+

? 肌膜电信号→三联管 触发肌浆网释放Ca→引起肌丝滑行→产生肌肉收缩→当电信号消失→肌浆中Ca2+在钙泵作用下→肌浆内Ca2+↓→肌钙蛋白结合的Ca2+解除→肌肉舒张。

五、骨骼肌的收缩形式

(一)等长收缩和等张收缩

影响骨骼肌收缩的因素

前负荷、后负荷、肌肉收缩能力 名词

易化扩散、主动转运、钠泵、肌小节、阈值、阈电位、静息电位、动作电位、兴奋—收缩耦联、等长收缩、等张收缩、前负荷、后负荷、终板电位、强直收缩

问答题

? 1、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形成机制如何? ? 2、试比较局部电位与动作电位的区别。 ? 3、简述神经—肌肉接头的传递过程。 第二章 血液

血液是一种流体组织,充满于心血管系统中,在心脏的推动下不断循环流动。如果流经体内任何器官的血流量不足,均可能造成严重的组织损伤;人体大量失血或血液循环严重障碍,将危及生命。血液在医学诊断上有重要价值,因为很多疾病可导致血液组成成分或性质发生特征性的变化。 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与特性 一、血液的组成

? 人类的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细胞比容(hematocrit))。

? 血浆蛋白的浓度是血浆和组织液的主要区别所在,因为血浆蛋白的分子很大,不

能透过毛细血管管壁。 血浆蛋白的功能

? 1、营养功能 ? 2、运输功能 ? 3、缓冲功能

? 4、形成胶体渗透压

? 5、参与机体的免疫功能 ? 6、参与凝血和抗凝血功能

二、血液的理化特性 (一)血液的比重 红细胞沉降率

(二)血液的粘滞性 (三)血浆渗透压 晶体渗透压 胶体渗透压

等渗溶液、等张溶液 (四)血浆的pH值

正常人的血浆的pH值约为7.35-7.45。 第二节 血细胞及其功能 一、红细胞生理

? 1.红细胞的数量、形态和功能

? 红细胞(erythuocyte)是血液中数量最多的一种血细胞。

? 红细胞含有血红蛋白,因而使血液呈红色.红细胞在血液的气体运输中有极重要的作用.

? 正常红细胞呈双凹圆碟形,平均直径约8μm,周边稍厚。

? 红细胞结合和携带氧的过程并不消耗能量,血红蛋白中的Fe2+也不被氧化,若Fe2+

3+

被氧化成Fe成为高铁血红蛋白,即失去携氧能力。

? 2.正常红细胞生成所必需的原料和其它因素

维生素B12和叶酸 Fe

二、白细胞生理

? 白细胞(leukocyte)是一类有核的血细胞。正常成年人白细胞总数是4000-10000/μ1,每日不同的时间和机体不同的功能状态下,白细胞在血液中的数目是有较大范围变化的。当每微升超过10000个白细胞时,称为白细胞增多,而每微升少于4000个白细胞时,称为白细胞减少。机体有炎症时常出现白细胞增多。 1.分类

? 白细胞不是一个均一的细胞群,根据其形态、功能和来源部位可以分为三大类:

粒细胞、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白细胞与红细胞和血小板一样都起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在细胞发育过程中又都是经历定向祖细胞、前体细胞,而后成为具有各种细胞功能的成熟白细胞。

2.功能

血细胞渗出 趋化性 吞噬作用

? 1.中性粒细胞:在血液的非特异性细胞免疫系统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 2.单核细胞:含有更多的非特异性脂酶,并且具有更强的吞噬作用。激活了的单核细胞和组织巨噬细胞能生成并释放多种细胞毒、干扰素和白细胞介素,参与机体防卫机制,还产生一些能促进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生长的因子。

? 3.嗜碱性粒细胞 :释放出肝素(heparin)、组胺、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A ? 4.嗜酸性粒细胞 :①限制嗜碱性粒细胞在速发性过敏反应中的作用。②参与对蠕虫的免疫反应。

? 5.淋巴细胞:免疫细胞中的一大类,它们在免疫应答过程中起着核心作用。根据细胞成长发育的过程和功能的不同,淋巴细胞分成T细胞和B细胞两类。 第三节 生理止血、血液凝固与纤维蛋白溶解

小血管损伤后血液将从血管流出,但在正常人,数分钟后出血将自行停止,称为生理止血。用一个小撞针或注射针刺破耳垂或指尖使血液流出,然后测定出血延续的时间,这一段时间称为出血时间(bleeding time)。 ? 一、生理止血 ? 二、血液凝固

? 三、抗凝物质与纤维蛋白溶解

搜索更多关于: 生 理 学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4、当浓度差与电位差各自作用达到相对平衡时,即形成所谓的静息电位。(钾的电-化平衡 电位;K+净移动=0) 静息电位的决定因素和影响因素 ? 静息电位可以通过Nernst公式推导计算,但有误差。 ? 膜外钾浓度改变可影响静息电位的数值。 ? 钠泵活动受抑制,使静息电位数值减小。 二、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 ? 1、动作电位的概念 ? –细胞受刺激时,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发生一次短暂的扩布性的电位变化,是兴奋的标志。 2、动作电位形成及机制 ? 波形特征及组成(锋电位和后电位) ? – 上升支(去极化,达阈电位时Na+迅速内流;Na+平衡电位) ? – 下降支(复极化,K+迅速外流) ? – 后电位(与钠泵恢复正常钠钾浓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