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电力系统远程监控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电力系统远程监控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2000542 适用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执笔人:吴命利
学时数:32 学分: 2
编写日期: 2002.3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本课程的授课对象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生,属专业技术选修课。
通过学习本课程,应掌握电力系统和电气化铁道牵引供电系统远程监控技术的基本概念,了解远程通信的基本原理,能够理解并掌握基于微型计算机的电力远程监控技术的主要原理,为今后从事监控系统的设计和运行维护等工作打下基础。
二、课程教学内容,重、难点安排,学时分配
第一章 绪论(3学时)
明确远程监控(远动)概念和电力监控系统的基本功能、主要任务; 了解监控系统的基本结构、分类、性能指标和发展。 第二章 数字通信基本原理(5学时)
掌握信息概念及信息量的计算方法; 了解数字通信系统模型及有关概念;
掌握信号的频谱概念,能计算简单信号的带宽;
掌握数字信号的三种调制方法(移幅键控,移频键控,移相键控)的原理; 了解串行通信与同步的概念。
第三章 抗干扰编码(8学时,其中实验2学时)
掌握抗干扰编码有关基本概念;
掌握线性分组码、循环码和BCH码的编译码原理; 了解循环码的抗干扰能力。 重点:循环码的编译码原理 难点:本原多项式
第四章 远动终端(10学时,其中实验2学时)
掌握远动终端的主要功能和基本组成;
掌握遥信、遥测采集和遥控、遥调输出的基本原理,能设计简单的功能模块; 掌握模拟电量变送器的基本原理和数字电量变送器的有关算法; 了解远动终端的有关通信技术;
了解远动终端软件总流程图和有关软件设计技术、技巧; 了解远动终端的发展趋势。
重点:远动终端各功能模块的构成和原理 第五章 远动调度端(2学时)
掌握调度端的主要功能;
掌握功能纵向分布调度端和基于局域网的调度端的构成; 了解调度端软件有关概念; 了解调度端的发展趋势。 第六章 通信规约(2学时)
了解循环式规约和查询式规约。
1
考试 (2学时)
三、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和能力培养要求
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本科生而言,本课程属专业技术类选修课。电力系统远程监控技术是通信技术、自动化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在电力生产过程的综合应用。学生应了解监控系统的主要功能、基本结构和基本工作模式;掌握远动系统中的抗干扰编码原理;理解远动通信基本原理;掌握调度端和执行端远动装置的构成和工作原理,以及数据采集和控制模块的简单设计方法。并培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和动手能力。
课堂教学采用启发式教学,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重点内容以及有利于培养学生思路的内容精讲,涉及到以往学习的基础知识时要增加课堂提问,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在讲授过程中注意给出各章节主要专业名词的英文单词。
实验环节:为加深学生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的理解,进一步培养动手能力,实验环节是必不可少的。要求完成实验项目:远程监控系统演示实验,循环码编译码实验和微机远动接口实验。争取创造条件增设学生选做实验和学生自己设计的实验。
为考察学生的自学情况和并培养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应留有一定的课外习题,作业量应不少于15学时。
考试一般采用闭卷笔试形式,题型为:填空,判断,简答,作图,计算。 总评成绩中,平时作业和实验占30%,期末考试占70%。
四、本课程与其它课程联系与分工
先修课程为:《模拟电子电路》、《数字逻辑与系统》、《电力系统分析》和《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
五、教材及参考书
《电力系统远程监控原理》盛寿麟 编,中国电力出版社,1998年第2版。 《电气化铁道微机监控技术》钱清泉 主编,中国铁道出版社,2001年。
2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