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年级数学下册《四则运算》重点知识梳理和重点题型训练
四年级数学下册《四则运算》重点知识梳理和重点题型训练
一.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一)加法: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加数:相加的两个数 和:加得的数叫做和。 示例:814+1142=1956
加数
加数 和
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和=加数+加数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示例:814=1956-1142
(二)减法: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被减数:在减法中,已知的和叫被减数。 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示例: 1956-1142=814
被减数一减数=差
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差=被减数-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减数+差 (三).重点题型
(1)根据257+586=843,写出两道减法算式。
(2)根据1682-482=1200,写出两道算式。
(3)367比( )多89,247比( )少156。
二.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一)乘法: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因数:相乘的两个数叫做因数。
积:乘得的数叫积。 乘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积=因数x因数 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示例:38x45=1710 38=1710÷45
因数 因数 积 因数 积 因数 重点题型:
(1)根据56x78=4368写出两道除法算式。
(2)根据4368÷56=78写出两道算式。
(3)一个足球48元,买32个需要多少钱?
(二)除法: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被除数:在除法中,已知的积叫做被除数。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商=被除数÷除数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x除数 示例:1710÷45=38
被除数 除数 商
关于0的知识:
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 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0除以一个非0的数,还得0。 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 0不能作除数。
重点题型:
( )x42=2436 55x( )=2035 3315÷( )=85 ( ) ÷62=24
3. ÷12=25……,余数最小是( ),这时被除数是( );余数最大是( ),这时被除数是( )。 4.在除法里( )不能作除数;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 )。
5.根据□+=,△×=○,○-=※列出的综合算式是( )。
6.甲数是100,比乙数的3倍多16,乙数是( )
三.括号:
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重点题型:
计算:940x[128-(154-31)] 6000÷[75-(60-10)] 填空。
1、在计算(200- 36×47)÷44时,先算( ),再算( ),最后算( )法。 2、650-320÷80,如果要改变运算顺序,先算减法,那么必须使用括号,算式是( )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