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考16篇文言文复习导学案汇编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复习学案
一、复习目标:
1、识记生字,理解掌握重点实词、通假字。 2、把握文章的论证方法,品味语言特色。
3、理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含义,领会蕴含的道理。 原文: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二、自主复习: 1、文学常识填空: 孟子名_______,字______________,是_____家学派代表人物,被推尊为________。《孟子》是一部记录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书。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称四书。他主张“仁政”、“民贵君轻”。 2、解释文中划横线的词语,并给加点的字注音 3、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①入则无法家拂士 _____________ ②曾益其所不能_____________
③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_____________ 4、找出文中使动用法的词语并解释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5、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①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②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③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④行拂乱其所为。
6、文章思路
文章列举六个名人史实 ,阐述人要在困境中成才的道理;并从正反两方面论证 {个人(正面) 国家 (反面)}述经受磨练的益处,层层推理,论证严密。 7、本文使用的论证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合作交流: 1、翻译: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
(5)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理解填空:
(1) 本文指出担当大任必须从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三个方面经受艰苦磨难 (2) 文章从反面论述死于忧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成语“居安思危”和课文的论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告诫人们要有忧患意识。
3、第1段文字中,作者一共列举了几个人物?试比较分析这六位人物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四、拓展提升:
1. 孟子说理散文善用排比,句式长短错落,有怎样的表达效果?(从文中找出例句,具体分析)
2. 全文列举了哪六位历史人物的事例?请你分别举出两例逆境成材的具体事例和名言警句。(文中出现的除外)
五、中考链接:(2011题)
(一)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12~15题。(15分) (甲)(《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孙叔敖遇狐丘丈人,狐丘丈人曰:“仆①闻之,有三利必有三患,子知之乎!”孙叔敖蹴然②易容曰:“小子不敏,何足以知之?敢问何谓三利,何谓三患?”狐丘丈人曰:“夫爵高者,人妒之;官大者,主恶之;禄厚者,怨归之③。此之谓也。”孙叔敖曰:“不然。吾爵益高,吾志益下④;吾官益大,吾心益小;吾禄益厚,吾施益博。可以免于患乎?”狐丘丈人曰:“善哉言乎!尧,舜其尤病诸⑤。” (《孙叔敖遇狐丘丈人》)
[注]①仆:对自己的谦称。②蹴然:吃惊不安的样子。③怨归之:怨恨会集中于他。④吾志益下:我的心志越在于下层。⑤尧,舜其尤病诸:这种事连尧、舜他们都特别担心做不到呢。
1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
(1)必先苦其心志 ( ) (2)入则无法家拂士( ) (3)仆闻之 ( ) (4)官大者,主恶之( )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不知木兰是女郎 B.舜发于畎亩之中 此之谓也
C.所以动心忍性 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D.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孙叔敖曰:不然。 1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人恒过然后能改。 (2)可以免于患乎? 15.阅读甲乙两文后,回答下面问题。(4分)
(1)甲文中,列举舜、孙叔敖等人的事例是为了论证什么观点?
(2)乙文中,孙叔敖所持的观点与甲文中哪句话意思相近?
22
13.《鱼我所欲也》复习学案
一、复习目标:
1、理解掌握重点实词、通假字。
2、把握文章的论证方法,品味语言特色。 3、学习本文对人生的正确抉择。
原文: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 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 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 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 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 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 者得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 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二.自主复习
1、文学常识:选自《 》,题目是编者加的。《 》是记录战国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及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的书,现存七篇。
2.本文主旨:
本文提出在“生”和“义”不能兼顾的情况下,应该舍生取义的观点,并且进一步指出这是每个人都有的“本心”,那些在“义”上有亏的人不过是丧失了他们的“本心”罢了。 论证方法
3.本文用了比喻论证,对比论证和举例论证。
比喻论证:本文一开头就用了比喻论证,把生和死的选择比喻为鱼和熊掌的选择。 举例论证: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对比论证:第三段整段用了对比论证,把现在情况和以前的情况作对比。
三.合作交流
1.给下列加线字注音
所恶( ) 一箪食( ) 一豆羹( ) 蹴( ) 苟得( ) 不屑( )
2.解释下列句中加线字词。
①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 ) ②蹴尔而与之 ( ) ③向为身死而不受 ( ) ④是亦不可以已乎 ( )( ) ⑤故不为苟得也 ( ) ⑥万钟于我何加焉( )( ) ⑦此之谓失其本心 ( )
3.解释下列句子中相同的字。
①而:呼尔而与之 ②于: 所欲有甚于生者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万钟于我何加焉 ③为: 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23
4.归纳本文的通假字
1)故患有所不辟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4)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5)乡为身死而不受
四.课内提升
(1)本文孟子用“ 舍生而取义 ”来表现他的人生追求(选择)文天祥《过零丁洋》中体现这种追求的诗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请写出历史上在人生中有正确选择的人。
(2)。结合现实生活,给本文补充两个论据。
(3)。孟子提倡的 “舍生取义”曾经造就了一大批仁人志士,而现在的学校教育则强调我们中小学生要“珍爱生命”,最近教育部新修改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就删掉了“见义勇为,敢于斗争”的字样,对于这些,你是怎样看待这一问题的?
五、中考链接:
1.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如使人之所欲 / 莫甚于生 B. 由是 / 则生而有不用也
C. 此之谓 / 失其本心 D. 今为所识穷乏者得 / 我而为之 2. 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屋舍俨然 ..B.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同舍生皆被绮绣 ..
C. 是亦不可以已乎 然胡不已乎
D. 万钟于我何加焉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3.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不是通假字的一项是( )(2分) A. 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B.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 ..C. 乡为身死而不受 D.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4.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2)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5.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请结合具体实例,谈谈作者是运用什么论证方法(谈一种即可)来证明文章的中心论点的。(3分)
答:
24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