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物流中心的规划与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销售中心配货方案表350.00300.00250.00200.00销地150.00100.0050.000.00仓储1仓储3仓储5仓储7仓储仓储9仓储11销地12销地11销地10销地9销地8销地7销地6销地5销地4销地3销地2销地1
综合分析:
1.不同情况下的总费用f最优解(单位:万元): 方案 费用 原计划 892.4211 需求*1.05 943.2053 供应*1.05 886.7488 2.分析各个图表中的数据以及图像可知:
无论是销售中心的需求量提高5%,还是仓储的存储量提高5%,对我们进行建设决策都是没有影响的,并且对我们进行安排送货方案也只有小幅改变,因此我们进行建设的时候是不用过多考虑将来扩大生产和需求带来的影响,这使我们进行决策更有意义。
同时通过对不同情况下总费用的分析还可以知道:需求提高时,
费用也提高,供应加大时,费用就减少,这与我们实际相符得很好。 对于物流配送中心的选择问题还有一些相对比较好的解决方法,比
共 25 页 第 21 页
如:
1 集对分析法
我国著名学者赵克勤提出的一种系统的分析方法,它通过比较两个事物的同、异、反三个方面来对事物进行全面的分析。其核心思想是把确定不确定视为一个确定不确定的系统。在这个确定不确定系统中,确定与不确定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并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换。运用到系统评价中,即对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分析时,既考虑到组成指标体系各个部分之间的相互协调与利益的一面,又考虑到各部分相互对立相反的一面;各部分之间既非明显的协调一致,又不明显的对立矛盾,但又相互联系制约,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定量地把握评价指标体系各个部分之间的同异反联系度。用集对分析来确定物流中心的选址,能充分考虑确定和不确定影响因素,是一种比较好的选址方法。
集对分析的主要计算步骤:
假定一个物流中心选址理想方案M0中各指标的值应是被评价的n个方案中各类指标的最优值,即对效益型指标来说取最大值,对成本型指标来说取最小值,记理想方案的最优值指标集为: p0=f0(1),f0(2),?,f0(m)。理想方案M0与目标Mi为一对子,就这一对作同异反决策分析,由于理想方案的价值最高,所以只需计算理想方案与其他方案的贴近度,从而给出方案的排序。
设M=M1M2?,Mn有n个方案,M1是 第l方案,其中l=1~n。P=f(1),f(2),?,f(m)为方案的指标集,f(k)是第k个指标,其中k=1~m。记指标值以表示第l个方案,第k个指标的值。指标的权重集W=W1
共 25 页 第 22 页
W2?,Wm。
第一步:根据给出的n个方案,确定一个理想方案M0的各对应指标。 第二步:计算被评价方案Ml的各指标值fl(k)与理想方案 M0的各个对应的指标f0(k)的同一度alk,差异度blk,对立度clk,计算联系度,对于alk且有: 当fl(k)>f0(k)时,有alk=f0(k)/ f1(k);当f1(k)<f0(k)时,有alk=f1(k)/ f0(k);
对于blk,由于alk+blk+clk=1,其量值上不考虑对立度,所以clk=0,可得blk=1-alk。因此,μlk=alk+ilk(1-alk)其中的定义:ilk=即表示差异越大,则联系度就越小;反之,差异度越小,联系度越大。记联系度矩阵为μ=μlkn×m。
第三步:计算理想方案与其他方案的贴近度Ti:Ti=μlkWk,l=1-n。根据Ti的大小排序可以确定出各个被评价方案价值的优劣次序。 2 重心法模型
S.Eilon,C.D.T.Watson-Gandy和Nicons Christofides所研究的重心法(Centroid Method)是解决单设施选址的一个常用模型。所谓重心法是将物流系统的需求点看成是分布在某一平面范围内的物体系统,各点的需求量和资源分别看成是物体的重量,物体系统的重心将作为物流网点的最佳设置点,利用确定物体重心的方法来确定物流网点的位置。
Watson-Gandy所研究的重心法是解决只设置一个配送中心的简单模型,这是一种连续型模型,相对于离散型模型来说,对流通中心的选
共 25 页 第 23 页
择不加特定限制,有自由选择的长处。可是,从另一方面看,重心法模型的自由度多也是一个缺点。因为由选址计算求得的最佳地点实际上是往往很难找到的,有时是不能实现的,有的地点可能在江河中间、街道中间或处于人口稀少、环境恶劣的地区。当流通中心和发送地点的数目很多时,数学模型的建立十分困难,求解.的计算也很复杂。在这种情况下,可以用逐次逼近法来求解。 4 结论
选址模型给企业制定决策带来的帮助是巨大的,许多企业都已经应用了这些模型。这些模型之所以如此受欢迎,其主要原因是它们提供了解决企业管理中重大问题的决策依据;它们强大有效,可以多次重复用于各种形式的物流网络设计,且能提供规划所需的细节;适用模型的成本不高,因而使用带来的收益远远超出其应用成本;模型要求的数据信息在大多数企业很容易获得。从土地经济学家的早期模型开始,这些模型已经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从而更具代表性了。
然而,这些模型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如选址模型应该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应该更好地解决库存和运输同步解决的问题,即这些模型应该是真正一体化的网络规划模型,而不应该分别以近似的方法解决各个问题;如何准确地解决非线性、不连续的成本关系仍然是数学上的难题。 总之,尽管各种模型的适用范围和解法不同,但是任何模型都可以由具备一定技能的分析人员来得出有价值的结果。使现有技术更易于使用,更便于决策者利用,必然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 致谢
首先感谢的是我的指导老师蔺涣泉老师的指导和帮助,同时也感谢数学与应用数学系的老师们对我这些年的教导,也感谢数学三班全体同学对我论文的帮助。
共 25 页 第 24 页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