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优化方案(新课标)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世界地理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全年 平均 --12.气1.9 8.1 7.4 3.9 4 温/℃ 降水19.1.2 2.2 7.0 量/ 0 mm 43.0 15.3 17.3 16.6 12.3 6.6 --6.1 0.3 5.7 59.2 88.2 74.0 54.4 20.5 3.9 1.2 373.8
(1)青海湖斑头雁繁育过程与当地气温变化的关系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斑头雁从青海湖到雅鲁藏布江一带迁徙过程的时空特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沿途停留地的环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南亚地区是斑头雁重要的越冬地,其冬季温暖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恒河河口湿地和印度河湿地的气候类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繁殖地迁往南亚越冬地的过程中,斑头雁可能面临的最严峻考验是________。(填写字母)
A.飞越唐古拉山口
9
B.飞越雅鲁藏布江河谷 C.飞越喜马拉雅山 D.躲避恒河河口风暴潮
解析:第(1)题,要结合青海湖斑头雁繁育过程与当地气温变化,并分析表中青海湖附近某地多年气温变化情况,结合材料二中斑头雁的繁育过程分段作答。第(2)题,据图B可知,从青海湖迁徙到雅鲁藏布江,时间从8月中下旬到11月中旬,迁徙距离超过1 200 km,沿线经过5次停留。根据图B可知,沿途停留各地非湖即河,结合图A可知,所有停留地均在青藏高原上,故为高寒湿地环境。第(3)题,南亚处于热带,纬度低;由图A可知,斑头雁越冬地主要为平原,海拔低;北部有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山,可以阻挡冬季寒冷气流南下。结合气候类型分布情况可判断恒河河口湿地及印度河湿地的气候类型。第(4)题,由斑头雁迁徙路线可知,其穿越雄伟的喜马拉雅山,地势高,气候寒冷,气流复杂。
答案:(1)3月中下旬气温回升,湖面解冻,斑头雁飞回繁殖地;6、7月份气温为一年中最高,有利于孵化;8月底以后气温开始逐渐下降,斑头雁开始南迁
(2)历时长;距离远;多次停留 高(原)寒(冷)湿地(河湖、沼泽等) (3)纬度低、海拔低;北部山地高原对寒冷气流的阻挡 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热带干旱半干旱气候)
(4)C
一、选择题
读沿40°N亚洲东西向地形剖面示意图,回答1~3题。
1.有关E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所在国家是伊拉克 B.地形以山地为主
C.自然景观以草原、荒漠为主 D.冰川作用对地表形态影响深刻 2.有关F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和铁矿资源 B.该地水土流失现象严重
C.该地有所在国家最大的内流河
D.地势低平,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可以大力发展种植业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H地森林资源丰富
B.制约H地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是旱涝、盐碱和风沙 C.G地为青藏高原
D.图中从东到西降水逐渐增加
解析:第1题,伊拉克在里海西南方,因此排除A项;结合中亚的区域知识可知E地所在国家应为土库曼斯坦,由图示可知其海拔高度与海平面基本持平,因此可排除B项;由该
10
地处于40°N的亚洲西部可知D项错误。第2题,F地为塔里木盆地,由塔里木盆地的资源状况及特征可排除A、B、D三项。塔里木河是中国最大的内流河。第3题,H地为华北平原,由此排除A项。G地为帕米尔高原北侧,由此排除C项。图中从东到西降水逐渐减少,D项错误。
答案:1.C 2.C 3.B
读世界某区域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单位:hPa)图,回答4~5题。
4.根据等压线的分布,可判断此时北半球所处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5.根据图中等压线分布规律,对甲、乙两地存在的气压中心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甲地为低压中心——位于亚欧大陆中部 B.乙地为高压中心——位于大西洋中部
C.甲地是亚洲低压中心,乙地是北太平洋高压中心 D.此时太阳直射南半球,南极圈以南出现极昼现象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亚欧大陆上形成低压中心,北太平洋地区形成高压中心,应属北半球夏季。
答案:4.B 5.C
读图,完成6~8题。
6.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的气候分布在图中( ) A.A处 B.C处 C.D处 D.E处 7.B处的传统聚落是( )
A.帐篷 B.高脚屋 C.窑洞 D.厚墙、小窗的住房 8.造成A、F两地降水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经度位置不同 B.纬度位置不同 C.海陆位置不同 D.地形、地势不同
解析:第6题,位于亚洲东部沿海的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第7题,B处位于热带雨林地区,高脚屋利于通风散热,适应当地湿热的气候。第8题,A地距海近,来自海洋的水汽多,降水较多;F地深居内陆,来自海洋的水汽少,降水较少。
答案:6.A 7.B 8.C
11
9.下列关于亚洲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亚洲西临大西洋,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 B.亚洲西北隔苏伊士运河与非洲相望
C.亚洲地跨寒、温、热三带,大部分位于北温带 D.亚洲全部位于东半球、北半球
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亚洲的地理位置。亚洲地跨寒、温、热三带,主要位于东半球、北半球,大部分位于北温带,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北临北冰洋,西隔苏伊士运河与非洲相望。
10.下列河流中属于亚洲河流,位于亚洲北部,河流自南向北流的一组是( ) A.尼罗河、赞比西河、刚果河 B.伏尔加河、乌拉尔河、阿姆河 C.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 D.湄公河、印度河、恒河
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亚洲的河流。属于亚洲河流,位于亚洲北部,河流自南向北流的一组是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A为非洲的河流,B中伏尔加河属于欧洲的河流,湄公河属于东南亚的河流,印度河、恒河属于南亚的河流,自北向南流。
11.“我们亚洲,山是高昂的头;我们亚洲,河像热血流”这首《亚洲雄风》歌曲,描述了亚洲地形、地势、河流特征,其中正确的是( )
A.地势中部高,四周低,河流呈放射状流向周边的海洋 B.地势以平原、丘陵为主,河流短小,水能丰富 C.地势中部低,四周高,河流呈涡状向中部流 D.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河流短小
解析:选A。本题主要考查亚洲的自然环境。亚洲地势中部高,四周低,河流呈放射状流向周边的海洋。
读亚洲部分地区四个季度平均气温分布图,回答12~13题。
12.据图气温分布状况判断,四幅图由第一季度到第四季度的正确排序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③→④→②→① D.③→①→②→④
13.下列气候统计图中,反映了图中K城市气候特征的是( )
解析:本题组解答的关键点一是“季度”与“季节”的区别,二是K城市位置的确定与
12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