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优化方案(新课标)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世界地理

优化方案(新课标)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世界地理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3 18:59:08

(1)该地所属的气候类型是( ) A.热带稀树草原气候 B.高原山地气候 C.温带大陆性气候 D.地中海气候 (2)该地的相对地理位置位于( ) A.喜马拉雅山脉南侧 B.德干高原北部 C.阿拉伯海沿岸 D.地中海沿岸

(3)该地属于亚洲地理分区中的( ) A.中亚 B.南亚 C.西亚 D.东南亚

解析:第(1)题,首先进行空间定位,依据经纬度位置和自然景观特征描述,该地位于青藏高原南部和喜马拉雅山地区,所以为高原山地气候。第(2)题,相对地理位置是指某地理事物与其他地理事物的相对位置关系。该地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南侧。第(3)题,该地位于南亚次大陆上,因而属于南亚。

答案:(1)B (2)A (3)B

考点二 亚洲的人文状况

1.人口最多的大洲

2009年,亚洲总人口数是40亿,占世界总人口的61%。东亚、东南亚和南亚人口稠密,

5

其中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有:①中国、②日本、③孟加拉国、④巴基斯坦、⑤印度、⑥印度尼西亚。

2.经济发展差异

亚洲除日本、韩国(2005年新增)外,都属于发展中国家。东南亚国家,如马来西亚、泰国等,经济发展较快。西亚波斯湾沿岸的国家,因大量出口石油,而成为比较富裕的国家。

3.多样的地域文化 (1)成因及特点

(2)不同地区的民族,受自然地理环境、宗教信仰等传统文化的影响,在建筑、服饰、音乐舞蹈、礼仪等各方面都表现出不同的文化艺术风格和不同的民风民俗。如下图所示:

①沙特阿拉伯的贝都因人,居住帐篷,身穿宽大的袍子,过着游牧生活,如图a。 ②也门的住房和梯田,如图c。

③生活在东西伯利亚的亚库特人,居住木屋,身着毛皮服装,运输工具是狗拉雪橇,如图b。

④日本为防震而设计的抗震建筑,如图e。

⑤生活在恒河三角洲以捕鱼为生的孟加拉国人,以船为交通工具,如图d。

⑥生活在印度尼西亚加里曼丹岛的达雅克人聚居的高脚屋,长达200米,如图f。

1.亚洲的地域文化特点与成因 国家或地区 日本 东西伯利亚 印度尼西亚 沙特阿拉伯 也门 恒河三角洲 地域文化特点 轻质木材作为建筑材料 居住木屋,身着毛皮服装,运输工具为狗拉雪橇 住高脚屋 住帐篷、身着宽大袍子 住房墙厚、窗小 捕鱼为生,船为交通工具 自然环境原因 处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多地震 气候寒冷,冰雪广布,亚寒带针叶林分布广 气候炎热多雨,潮湿 气候炎热,大多过游牧生活 热带沙漠气候,气候炎热,墙厚、窗小可减少热风、热量进入室内 降水丰沛,河网密布 2.亚洲的人口增长对资源、环境的影响 亚洲人口众多,增长速度快,每年新增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重很大,对资源和环境造成沉重的压力。以人口与粮食问题为例分析如图所示:

6

3.亚洲的经济发展 (1)总体概况

在古代,亚洲一直是世界经济的中心,整个世界的主要强国——古代中国、古印度、阿拉伯、波斯都位于亚洲。亚洲的农牧业可以维系世界大部分人口的生计。

18世纪工业革命后,欧洲资本主义兴起,帝国主义政策将世界其他地方都作为殖民扩张和掠夺的目标,亚洲(除日本外)长期遭受殖民统治,经济不发达,工业基础薄弱。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大多数国家纷纷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特别是20世纪后半叶,经济发展迅速。日本首先跻身于世界强国之中,然后是亚洲“四小龙”(指韩国、台湾、香港和新加坡)的起飞,现在中国和印度的经济飞速发展使其成为令世界瞩目的地方。

(2)“亚洲四小龙”

①经济发展的特点:增长速度快;出口扩张迅速;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迅速提高;失业减少。

②促进因素:外部世界中比较有利的发展环境;实行正确的经济政策;发挥政府的积极作用;注意发扬注重教育、甘于吃苦、勤俭节约等文化传统。

[特别提醒] 日本、韩国和新加坡成为二战后迅速崛起的工业国家的典型,其共性有:抓住机遇,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依据国情适时调整经济发展战略;不断进行产业的更新换代,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发展外向型经济;大力发展教育、科技,造就经济发展所需的后备人才;创造稳定的社会经济环境。

1.(2015·南昌市高二检测)比较下列五个亚洲国家,完成(1)~(3)题。

(1)五国中位于东南亚的国家是( ) A.①② B.③④ C.①⑤ D.④⑤

(2)五国中与我国陆地上相邻的一组国家是( )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③④⑤ D.①④⑤ (3)五国中人口最多的国家是( ) A.② B.③ C.④ D.⑤

解析:由图中信息可知:①国为缅甸,位于东南亚;②国为日本,位于东亚;③国为伊朗,位于西亚;④国为印度,位于南亚;⑤国为越南,位于东南亚。其中印度人口最多,超过10亿;缅甸、印度、越南与我国接壤。

7

答案:(1)C (2)D (3)C

2.下图为亚洲三个人类文明发祥地,这三个地区的共同特征是( )

A.都位于热带地区 B.都位于湿润地区

C.都位于河流中下游平原地区 D.都位于干旱半干旱地区

解析:选C。河流中下游平原地区,水源充足、土壤肥沃,适宜耕作,成为人类文明发祥地。

考向一 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1.(2013·高考四川卷)下图是亚洲中纬度地区一种适应环境、别具地方特色的民居,称为土拱。这种民居较高大,屋顶为拱顶或平顶,墙体由土坯砌成,厚度很大。这种民居所处环境的突出特点有( )

A.昼夜温差大 B.秋雨绵绵 C.气候湿热 D.台风频繁

解析:选A。该民居位于亚洲中纬度地区,不会出现气候湿热、台风频繁的情况。另外平顶、土墙不适应秋雨绵绵、气候湿热的环境,而是适应内陆地区干旱少雨的环境。因此民居所处环境应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区,昼夜温差大。

考向二 亚洲自然环境对生物活动的影响

2.(2014·高考江苏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斑头雁是食草性水禽,喜集群,飞翔能力强,有迁徙习性,其迁徙路线和时间相对固定。图A为斑头雁在亚洲地区的主要迁徙路线示意图。

材料二 斑头雁于3月中下旬到达青海湖开始营巢、产卵,6月中旬至7月中旬进入孵化高峰期,然后育雏、换羽,8月底开始迁出。图B为斑头雁从繁殖地迁至越冬地的实际观测路线及沿线停留地示意图,下表是青海湖附近某地多年平均气象观测资料。

8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1)该地所属的气候类型是( ) A.热带稀树草原气候 B.高原山地气候 C.温带大陆性气候 D.地中海气候 (2)该地的相对地理位置位于( ) A.喜马拉雅山脉南侧 B.德干高原北部 C.阿拉伯海沿岸 D.地中海沿岸 (3)该地属于亚洲地理分区中的( ) A.中亚 B.南亚 C.西亚 D.东南亚 解析:第(1)题,首先进行空间定位,依据经纬度位置和自然景观特征描述,该地位于青藏高原南部和喜马拉雅山地区,所以为高原山地气候。第(2)题,相对地理位置是指某地理事物与其他地理事物的相对位置关系。该地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南侧。第(3)题,该地位于南亚次大陆上,因而属于南亚。 答案:(1)B (2)A (3)B 考点二 亚洲的人文状况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