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练习】 例1:如图所示,在铁圈和银圈的焊接处,用一根棉线将其悬在盛水的烧杯中,使之平衡;小心的向烧杯中央滴入CuSO4溶液,片刻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A. 铁圈和银圈左右摇摆不定; B. 保持平衡状态; C. 铁圈向下倾斜; D. 银圈向下倾斜 【实验探究三】现有锌片、铜片各2片,稀硫酸溶液和无水乙醇各一瓶,导线若干,猜想哪些组合能构成原电池? 思考,选出正确的选项D 学生活动填表格: 探究液体 探究电极材料 锌片锌片 铜片铜片 铜片锌片 稀硫酸 锌片锌片 铜片铜片 锌片铜片 有无电流 能否构成原电池 不能 不能 不能 不能 不能 能 巩固原电池工作原理:必须自发的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才可以形成原电池。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归纳总结能力。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问题意识。 无水乙醇 无 无 无 无 无 有 【师生总结】 形成原电池的条件: 【板书】三 原电池形成条件:(1) 两个电极(可以是两个金
5
属,但活波性不同,也可以是一种金属与一种能导电的非金属) (2) 电解质水溶液或熔融液 (3) 形成闭合回路 (4) 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 反应 【练习】例2: 判断下列哪些装置构成了原电池?若不是,请说明理由;若是,指出正负极。 学生归纳总结,形成原电池的条件。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思考回答: H2SO4 溶液 (1) A (1)可以,铁片作负极 碳棒 Zn Cu 作正极 无水酒精 (2) (2)不能形成原电池,因为无 水酒精不是电解质 A Zn Cu H2SO4 溶液 CuSO溶液 (3) (3)不能形成原电池你,因为不能形成闭合电路 巩固原电池的形成条件 C A Fe 6
Zn A Zn CuSO4溶液 (4) Zn A Cu CuSO4溶液 (5) (4)不能形成原电池,因为两 个电极相同 (5)可以形成原电池,锌片作负极,铜片作正极 动手做实验,验证能否形成原电池。 结论:可以形成原电池。 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培养学生实验动手能力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原电池的应用之一:比较金属的活动性 7
【实验探究四:】下列用品,能否构成原电池? 碳棒 铁棒 食盐水 【教师】课后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41资料卡: 钢铁的电化学腐蚀 【板书】四、钢铁的腐蚀 【练习】例3.有A、B、C 三块金属片,用导线两两连接插入稀硫酸中,可以组成各种原电池。A与B连接时,A溶解,B上有氢气生成;A与C连接时,A为负极;B与C连接时,电子由B极经导线流向C极。
则这三种金属的活泼性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A、A>B>C B、A>C>B C、B>C>A D、C>B>A 学生集体回答,是因为形成了原电池 学以致用,介绍几种常见的水果电池 【思考】: 你现在能不能解释为什么你刚才舌尖接触西红柿时会有麻麻的触电的感觉的原因了吧? 【教师】提问: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本节课我主要学习了原电池的定义,工作原理,形成条件,及原电池的应用。 让学生总结,效果更好。 1.下列关于原电池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构成原电池的正极和负极必须是两种不同的金属 B.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
C.在原电池中,电子流出的一极是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D.原电池放电时,电流的方向是从负极到正极
2. 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 A.铜锌组成的原电池中电子是从锌经过导线流向铜
B.把铜片和铁片紧靠在一起浸入稀硫酸中,铜片表面出现气泡 C.把铜片插入FeCl3溶液中,在铜片表面出现一层铁
D.把锌片放入盛有盐酸的试管中,加入几滴CuCl2溶液,气泡放出速率加快
3. 实验室中欲制氢气,最好的方法是 ( ) A.纯锌与稀硫酸反应 B.纯锌与浓硫酸反应
C.纯锌与稀盐酸反应 D.粗锌(含铅、铜杂质)与稀硫酸反应
4. 由铜、锌和稀硫酸组成的原电池工作时,电解质溶液的pH怎样变化 ( ) A.不变 B.先变小后变大 C.逐渐变大 D.逐渐变小 5. 对铜-锌-稀硫酸构成的原电池中,当导线中有1mol电子通过时,理论上的两极变化是 ①锌片溶解了32.5g②锌片增重了32.5g③铜片上析出1g H2④铜片上析出1molH2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 ) 6. X、Y、Z都是金属,把X浸入Z的硝酸盐溶液中,X的表面有Z析出,X与Y组成的原电池时,Y为电池的负极,则X、Y、Z三种金属的活动顺序为 ( )
8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