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版逻辑学课后习题答案
7.关系命题是断定___事物之间关系___的命题。 8.如果aRb,并且 bRc成立,那么aRc也一定成立,这种关系就是_传递关系__关系。 二、下列语句是否表达命题为什么
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表达命题。因为这个陈述句具有命题的\有所陈述\和\有真假之分\的逻辑特征。) 2.我还有很多事情要办。(表达命题。因为该陈述句具有命题的两个逻辑特征。)
3.这部电脑为什么老出毛病(不表达命题。这是一个一般的疑问句,它只是提出了一个问题,亦无所谓真假。) 4.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表达命题。这是一个反诘句,具有命题的两个逻辑特征)
5.请把窗户关上!(不表达命题。这是一个祈使句,仅体现一种希望和请求,亦不存在真假问题。)
6.人啊,人!(不表达命题。这个感叹句仅抒发一种希望和请求,未对思维对象\人\有所陈述,亦不存在真假问题。) 7.祝您身体健康!(不表达命题。这个感叹句中只表达一种良好的祝愿,不具有命题的两个逻辑特征。) 8.这场拳击是甲胜还是乙胜(间接表达命题。相当于\这场拳击或者是甲胜,或者是乙胜\。) 9.昨天她穿上了红衣服。(表达命题。这是一个陈述句,具有命题的两个逻辑特征。) 10.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不表达命题。它不具有命题的两个逻辑特征。) 三、指出下列直言命题的种类和主谓词的周延情祝:
1.桂林是广西最美丽的旅游城市。(单称肯定命题。主词\桂林\周延:谓词\广西最美丽的旅游城市\不周延。) 2.没有一个商人不想赚钱。(该命题实为 \所有的商人都是想赚钱的\,全称肯定命题(A)。主词\商人\周延,谓词\想赚钱的\不周延。) 3.占全市人口二分之一的产业工人都不是懒惰无能的人。(全称否定命题(E)主词\产业工人\和谓词\懒惰无能的人\都周延。) 4.有些问题暂时得不到解决。(特称肯定命题(I)。主词\问题\和谓词\暂时得不到解决\都不周延。) 5.那个人不是老实人。(单称否定命题。主\人\和谓词\老实人\都周延。)
6.绝大部分同学来自外省。(特称肯定命题(I)。主词\同学\和谓词\来自外省\都不周延) 四、根据命题的对当关系,选择相应的命题驳斥下列命题:
1.所有中国人都是不怕死的。(有的中国人不是不怕死的。(SOP)) 2.有的商品不是用于交换的。(所有的商品都是用于交换的。(SAP)) 3.所有景点都不是自然景点。(有的景点是自然景点。(SIP)) 4;有的党委书记不是党员。(所有的党委书记都是党员。(SAP)) 五、问答题:
甲说:根据对当关系,由已知\有的科学家是自学成才的\为真,可以判定: ①\所有科学家都不是自学成才的\为假。 ②\所有科学家都是自学成才的\可真可假。
③\有的科学家不是自学成才的\可真可假。
乙说:你这话好没道理,明明\所有科学家都是自学成才的\是假的,\有的科学家不是自学成才的\是真的,你干嘛都说它们\可真可假\呢
问:甲、乙两人谁的话有理,为什么 答:甲的话有道理,乙的话不合逻辑。
因为该题目要求运用同素材的A、E、I、O之间的真假制约的关系,即对当关系来回答问题的。已知的命题为I、由它判定A、E、O的真假情况。据逻辑方阵,I与E是矛盾关系,两者不能同真,也不能同假,故由I 真,必能判定E假;I与A是差等关系,两者可以同真,也可以同假,故由I真,只能判定 A可真可假;I与O是下反对关系,两者可以同真,但不能同假,故由I真,也只能判定O可真可假。
乙由于没有掌握对当关系知识,单纯考虑具体命题的真假,而偏离了命题的相互制约的关系--对当关系中的逻辑形式的真假(逻辑值的真假),所以违反了逻辑,所讲的话没有道理。 六、从关系的对称性指出下列各句带横线的概念属于什么关系? 1.父母关心子女。(非对称关系) 2.地球大于月亮。(反对称关系) 3.黄强和赵强是朋友。(对称关系) 4.A命题等值于B命题。(对称关系) 5.语句甲和语句乙是矛盾的。(对称关系) 6.这个三角形和那个三角形相似。(对称关系) 7.李白和杜甫是同时代人。(对称关系) 8.王五终于起诉了张三。(非对称关系) 七、从关系的传递性指出下列各句带横线的概念属于什么关系 1.学生甲崇拜他的老师,他的老师崇拜着名作家A。(非传递关系) 2.甲队战胜乙队,乙队战胜丙队。(非传递关系) 3.操场A大于操场B,操场B大于操场C。(传递关系) 4.甲比乙长两岁,乙比丙长两岁。(反传递关系) 5.SAP等值于SEP?,SEP?等值于 6.我赞成你的意见,你赞成他的意见。(非传递关系) 7.今年的产量比去年多一倍,去年的产量比前年多一倍。(反传递关系) 8.张三信任李四,李四信任王五。?(非传递关系) 第五章 复合命题 一、填空:
1.联言命题是陈述若干事物情况__同时存在__的命题。 (SIP)(传递关系)
2.选言命题是对若干可能的事物情况__至少有一种__或只能有一种真情况存在的陈述。 3.假言命题是陈述某一事物情况的存在是另一事物情况存在的_条件_的命题。 4.负命题是否定__某个命题__而构成的复合命题。 5.普通形式逻辑是__二值__逻辑,即对任何命题来说,其真值只有两个:真和假。 6.n个不同的变项就有__2__种不同的取值组合。 7.永真式又叫__重言式__,这种逻辑形式无论变项取何值,它都是真的。 二、下列语句各表达什么复合命题请写出其逻辑式:
1.罗老师或者担任逻辑课,或者担任现代汉语课。(相容选言命题,p∨q) 2.你做了很多好事,但老挂在嘴边也不好。(联言命题,p∧q。) 3.对于传统文化,或者全盘否定,或者全部吸收,或者有批判地继承。 (不相容选言命题,p˙ q˙?r) 4.如果西部地区的投资环境进一步改善,就能吸引更多的外资。(充分条件假言命题,p→q) 5.只要并且只有坚持改革开放,中国的经济才能持续发展。 (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命题,p←→q)
6.只有大力发展教育,才能适应现代化建设对人才的需要。(必要条件假言命题,p←q)
n 7.在半世纪以来,没有一个马克思主义者是理解马克思的!!(负命题, ?p)?
8.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多个有关联的假言命题,p→q∧q→s∧s→v∧v→n∧n→f∧f→k) 三、下列语句是否表达选言命题如表达,各表达什么选言命题请写出逻辑式:
1.这次登山是导游先登上顶峰,还是登山队员先登上顶峰(一般疑问句,不表达相容选言命题)
2.这次旅游或者走西线,或者走东线。(表达不相容选言命题,p
3.失败仅仅是暂时的,或者说,这只是前进中的曲折。(不表达选言命题)
4.他的进步或是主观原因,或是客观原因,或是二者兼而有之。(表达相容的选言命题,
p?q
5.无论刮风还是下雨,他从不迟到。(全句是无条件命题,前半句表达相容选言命题: (p∨q)←?r
?q)
?r)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