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重庆市兼善中学八十周年记事 - 2
在规划中提出在学校内利用拆除的地基和现有可能修建的地基逐步建筑新的房舍。前五年内,拆除现有大饭厅另外选址建可容纳1800人的大饭厅(兼作礼堂);按照高中18个班初中12个班的规模再修建教室六间等。在后五年内,拟建男生宿舍三栋,计760个铺位;拆除王家院,建新图书馆一栋;校内干道一律打成三合土,路旁植树等
1957年 根据形势要求,学校加强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
1958年6-7月 1958年 1958年 1958年 劳动教育,纪律教育和集体主义教育,卫生安全教育。思想教育着重解决几个问题:反右斗争的重大意义;三大改造;肃反问题;党的领导和立场问题;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学校教育的目的任务和培养目标;自由与纪律,民主集中的问题。学校教学工作主要任务是根据学校教育任务和各科特点,联系实际,有目的地、系统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明确教学目的,确切掌握教材内容,重难点,加强调查研究和系统复习检查,弥补学生知识的缺陷,大力克服主观主义和形式主义的教学方法
学校开展的课外活动:校会、科学讲座、农业劳动、班报比赛、象棋比赛、数学竞赛、电影晚会、舞蹈晚会、诗歌晚会、音乐晚会。开展的社团活动:动物饲养小组、动物研究小组、植物研究小组、植物栽培小组、植物标本小组、自然模型小组、数学模型小组、航空模型、气象小组、烹调小组、会计小组、摄影小组、无线电小组、国乐组、合唱队、独唱队、舞蹈组、各种运动队、美术小组等。
采取一系列措施动员学生报考高中,首先满足高中招生的
需要,同时也为中技和师范输送毕业生
学校农场和饲养场发展很快,同时建立了纺纱厂、发电厂
和水泥厂(因缺球磨机不能生产)。教育与生产相结合的方针得到进一步贯彻。生产劳动列为正式课程
加强党支部对政治教研组的领导,党支部书记或党员校长
兼政治教研组长,党支部书记、党员校长或教导主任兼任政治课。固定每周集中备课时间,坚持单元备课和周前备课。政治课教师不断提高自己思想觉悟,理论水平和科学水平,制定红专规划。结合所教内容对农村、工厂进行参观,访问和调查研究,同时写出调查研究报告
重庆市教育局下文批复学校基本投资建设计划,在学校范
围内原有土地上扩建教室12间,为砖木结构一楼一底,建面859.59㎡,总计投资28000元,单位造价30元。预
定开工时间1958.7.15。学校随即申请施工执照、与重庆四建司编制工程预算表、向巴县兴隆木业社签订订货合同。同时在1958年学校对校舍进行了大的修缮,包括教室、食堂、厕所、学生宿舍都有修缮,并安装锅炉、水管。
1958年 学校根据省教教育厅下达的教学计划,加强劳动教育,规
1958年 1958年1月17日 1958年1月21日 1958年1月25日 1958年2月 年2月1-10
日
1958年2月29日 1958年3月 定体力劳动时间,增设生产劳动课;加强社会主义课,初高中各年级社会主义课每周2课时;改进和加强语文科教学,初中汉语、文学合并成新编课本;加强数学科教学,初中一年级算术课中增加珠算和簿记的教学;改进外语科的教学,高一年级的外语周课时数由4节增为5节,采用新的教学大纲和教科书;其它学科也作了一些调整
学校政治教学情况调查报告中提到:政治教育课自58年
反右斗争全面开设政治课的两年多以来,学生在理论知识水平、政治思想觉悟、共产主义道德品质方面都有极大提高。同时,在政治思想教育工作方面学校已配备和培养了一支可靠的队伍,计有专业教师7人,其中党员2人,团员5人
根据教育局文件通知精神,学校教职工编为两个小组,从
1958年1月28至2月17日止去沙坪坝区集中学习,学校作了相关工作布置
重庆市财政局监察处吴玉林对四川省重庆第十三中学财
务管理和标准定额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并出具情况报告。全校学生1511人,职工110人,全年实际支出122143.06元。检查人员评价:财务管理较好。
学校散学典礼
学校开展整风学习 根据团市委工作要求,全市初三年级及以上的全体学生积肥,兴修水利。团市委在南桐矿区搞发电站和人工降雨,根据要求,学校少先队员每人集资5分钱准备开展小五年计划
学校民办幼儿园设一个混合班,儿童年龄从2岁到七岁不
等,共有儿童29人。为了便于管理,将幼儿分为小中大三组;延长幼儿在园时间以适应家长的要求;提出德智体美各方面的要求,作业方面有体操、语言、计算、音乐、图画、泥工的内容
学校向本市各中学发出大跃进倡议书。学校确立了大跃进
的目标,制定了措施
1958
1958年3月 学校安排布置如何深入开展教职员工的大跃进和上山下
乡工作
1958年3月13日 学校推选饶克铣同志为市人民代表候选人
1958年3月15日 学校制定了《四川省重庆第十三中学关于贯彻勤工俭学方
针的初步意见》。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主任委员的勤工俭学指导委员会。实验农场的业务包括农作物栽培和动物饲养。学校还成立了勤工俭学小组
1958年4月 学校在册教职员工计111人,平均工资58.39元 1958年4月27日 1958年5月 1958年5月17日 1958年5月26日 1958年6月3日 1958年6月17日 1958年8月 1958年8月19日 1958年9月25日 1958年11底 根据重庆市教育局的通知,学校派人将部分右派人员集中
到凯旋路中学,然后送往南桐进行监督劳动
学校在交心谈心中对教师的思想状况分析比较细致具体,
得到了中共重庆市普通中学委员会的肯定,并把学校的分析材料下发各校学习推广
四川重庆第十三中学与地方国营重庆第四建筑公司共同
编制学校教室建设工程预算表
地方国营重庆第四建筑公司与学校签订工程建设合同。修
建砖木结构面积859.59平方米的教室一幢,造价21845.40元
学校收到重庆市教育局文件《重庆市教育局关于初三以上
各年级建立健全档案制度》有步骤、有重点分期分批,对高初中毕业班进行政治审查。
学校党支部召开“动员外地盲目流入人员和职工家属返乡
生产”的大会
学校图书馆统计藏书,计有藏书26390册
学校在社会主义事业全面大跃进的时代,为响应党中央提
出的全民办工业、全党办工业的号召,为贯彻勤工俭学和培养社会主义劳动者的新教育方针,与大明纺织染厂、重庆市食品公司北碚区商店签订合办协议书,与大明纺织染厂合办废纺厂、水泥厂、炼铁厂、化工厂,与重庆市食品公司北碚区商店共同发展优良种兔
学校向重庆市教育局上报《普通中学报表》。全校六个年
级学生总数为1403人,其中女学生数473人,少数民族1人;教职员工总数105人,平均工资62.57元;有校办厂车间23个,农业园地3亩,手工业作坊6个
落实市委、区委“半工半读,教学改革”试验校工作研究
与布置,教学上实行师生合作编写教材试验,开始在学校及附近建小高炉炼钢
1958-1959年 数学教师陆文镕总结了教中学算术应用题的经验,发表在
《数学通报》上
1958年-1959年 学校根据重庆市教育局要求,初一年级增设手工劳动课;
初二三年级增设农业基础知识;高一年级增设农业实习课;高二三年级增设机械实习课。同时在重庆市教育局的协调下调配相关师资
1958年-1959年 专任教师工作量规定:初中其它学科(除语文课外)每周
1959-1960年 1960年 1960年 1960年 1960年 1960年 1960年1月21日 1960年3月16日 授课时数为18-20小时;高中其它学科(除语文课外)每周授课时数为16-18小时。两班语文为一专任。语文教师尽可能不兼班主任。班主任计5小时。正副校长每周授课2-6小时,正副主任每周授课2-8小时,总务主任可根据情况授课,不作硬性要求
陆文镕两度被评为重庆市优秀教师
党支部被评为1960年第一季度北碚区文教卫生系统先进
支部
学校被评为重庆市教育和科学技术、文化、卫生、体育等
方面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陆文蓉、杨永靖、王杰被评为先进工作者
生产劳动正式列入了教学计划。农场和饲养场由各班管
理,规模有所扩大。学校建设了一个可容生猪400头的猪舍。学校狠抓养猪种菜,为改善师生生活提供保障。这样可以保证每周打两次小牙祭(每人每月自给猪肉一斤)
学校共有27个教学班,学生总人数1414人,其中女生
600人。教职工115人
学校制定《当前工作三十条》,规定教师上课要做到“六
要”“三交”“一留”。六要即:目的要求正确明确、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要理论联系实际、要基本概念与基本训练相结合、要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要加强作业的目的性计划性。三交即:向学生交待本堂课的内容和目的要求、向学生交待重点难点、向学生交待旧知识范围和复习要求;一留即:每堂课要留十分钟,做三件事:检查教学效果、补救课堂缺陷,复习巩固。学生听课要做到四到:心到、耳到、眼到、手到
学校根据重庆市北碚区人民委员会文教科的批复意见,按
照一等14元,二等12元,三等10元的标准给全校教职工发放跃进奖金。全校共计1336元
北碚区委宣传部任命刘伦均同志为十三中学副教导主任。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