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论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论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内容提要
理想信念的指导意义,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明确指出,“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全党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中之重”。 理想作为一种社会意识也是社会存在的反映,不同时代有不同理想,崇高理想对人生、对社会具有的指导和促进作用;“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理念,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的根本宗旨的体现。“坚持以人为本”,是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的一个新要求。社会主义荣辱观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核心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中华民族历久弥新的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的提炼和升华,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和针对性。
关键词 理想信念;以人为本;八荣八耻;大学生
一、理想信念的指导意义
理想信念是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政治信念在奋斗目标上的具体体现。共产党人的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基础之上的,是共产党人最崇高的追求和强大的精神支柱,也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树立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是党员干部的立身之本、事业之基和前进动力。党的十七大对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进行了总体部署,着重强调,要以坚定理想信念为重点加强思想建设,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要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进一步强调,要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全党学习践
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中之重,教育引导党员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每个党员要将树立远大理想和共同理想作为立身之本,始终保持对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定信念,既志存高远,又脚踏实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先进的科学的理想信念,反映了社会进步和人民利益的需要,不管是对社会发展,还是对人生发展,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反之,落后的反动的理想信念,对社会发展、人生发展起着阻碍作用。
理想信念是人们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强大动力。邓小平同志指出:“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在我们最困难的时候,共产主义的理想是我们的精神支柱,多少人牺牲就是为了实现这个理想。”人类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理性的结果。未来越美好,人们就越需要,向往和追求的动机就越强烈。所以,理想信念是强大的驱动力,驱动着人们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即使是遇到重重困难,遭遇到万千险阻,也会辛勤攀登,勇往直前。人类发展、社会进步、科技腾飞、事业繁荣,都是人类实现自己理想的结果。一个具有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的人,在艰苦的工作中会有顽强的斗志;在平凡的岗位上,会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在国家和人民利益需要的生死关头,会毫不犹豫地献出自己的一切。
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当今的国际经济和科技竞争,越来越围绕人才和知识竞争展开。以人才培养为突破口,努力提高本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培植和发展知识和科技创新能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所在。大学生是拥有现代科学知识的人才群体,在未来经济发展中将发挥重要的作用。他们不仅比较系统地掌握了某一方面或某一领域的现代专门科学知识,是未来知识和科技创新的主体;而且拥有较系统的现代管理科学知识,毕业后将成为各部门或单位的骨干。当代大学生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决定了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极端重要性。
从血管里流出来的是血,从水管里流出来的只能是水。没有一个正确的世界观,就不可能出党、国家、民族和人民所需要的精品与大家。有一个好的世界观,是一个人毕生的巨大财富。
二、“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理念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的根本宗旨的体现。“坚持以人为本”,是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的一个新要求。 以人为本,就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坚持以人为本”,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的一个新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一新论断,深刻阐明了中国共产党人新发展观的本质特征,是对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继承、丰富和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同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要求,是一脉相承的。新发展观明确把以人为本作为发展的最高价值取向,就是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就是要把不断满足人的全面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根本出发点。人类生活的世界是由自然、人、社会三个部分构成的,以人为本的新发展观,从根本上说就是要寻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总体性和谐发展。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走进校园肩负着国家未来的重任,我们刻苦学习文化知识,为以后走向社会做足准备,从而更好的为国家为人民作出贡献,不辜负党和国家对我们当代大学生的期望。
(一)“以人为本”就是一切依靠人、一切为了人。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就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1】 所以以人为本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以人为本思想的核心,就体现在把人作为终极目的上,即强调把人的全面发展、增加人民的福祉当成崇高的社会目标。党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其目的在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如果离开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以人为本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可见,以人为本的思想不是将人当成手段,当成工具,而是把人当做目的,当做根本,让人成为社会发展的真正动因。
(二)西方所谓的“自由”、“民主”等普世价值是否适用于当前现实
什么是普世价值?价值本来是一个政治经济学的概念,指的是人们对物品的有用
性的判断,后来扩展到社会的其它领域,泛指所有涉及人们的生活和利益的制度规范和意识形态,即所谓价值判断。普世价值,顾名思义,是指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符合于全人类的共同利益和社会需要的价值。普世价值的实现程度取决于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经济结构、文化发展,但问题远不止如此。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经济结构、文化发展有一个重要标志,那就是无产者实现有产化的程度。无产者的有产化,指的是没有财产所有权的民众,都能够占有一定的产权,从无产者转化为有产者,这也就是邓小平说的“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马克思说:“生产者不占有生产资料是不能获得自由的。”包括生产资料所有权在内的财产所有权,是最重要的人权,是一切公民权利的经济基础。只有人人都获得财产所有权,人人都成为有产者,普世价值才有可能得到比较完满的实现。 所以西方所谓的“自由”、“民主”等普世价值不并适用于现实
三、社会主义荣辱观
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有着深刻的理论背景。它是我们党继科学发展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一系列重大创新理论后发表的又一重要理论。它表明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高度,把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放到了十分突出的位置。在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中央明确提出了“科学发展”的思想。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中国共产党全面提高执政能力的五大能力之一。科学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需要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指导方针,起着明确指导思想、统一意志、增强凝聚力、打牢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的重要作用。 在我们身边存在与社会主义荣辱观相违背与适应的实例比如有一部分人认为现在什么是成功,都羡慕一些什么人,不少人认为,有钱、有权、有房、有车就是成功,就有人羡慕跟着学,有的人,发的是不义之财,甚至没有羞耻感、没有罪恶感,有的说现在是当清官难、当好人难。受社会的影响,很多父母教育自己的孩子,从小要好好读书,在学校要争名次,上名校,同学们在学校,比谁的家长官大,谁的家长开着小车接送。家长对子女的要求,也脱离实际,有的家长下死
命令,不到午夜不能睡觉,恨铁不成钢,一定要考上大学,考不上大学那就是死路一条,毕业后要找个好工作,要多赚钱。可是人与人不一样,生下来智商就低,不是上大学的材料,家长们不要给孩子太多的压力,过高的指标,只要肯学努力就行了。在农村有些很朴素孩子,受社会的影响,上学的目的,是将能到城市找工作,有的认为只有穿金带银,才算最光荣。但对历代伟人、科学家、发明家知之甚少,而对影星、歌星、大腕、富翁却成了崇拜的偶像,有些家长对当前社会上的不良现象也十分担忧,害怕子女出现6+1=0的现象,就是在学校接受了6天教育,过上一个星期日,就给全抵消了。我们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但有多少人自己富起了帮困助贫。前段报纸上登了一条消息,说山西煤矿有个大老板,花了3700多万元,在香港买了一套别墅,一次买了20部豪华轿车,分给他的亲属每人一辆,据有关专家研究,凡是富翁、大腕,多数都有严重的心理问题,每天筋疲力尽,吃不好睡不着,钱越多了,幸福感却降低了,说明经济条件和生活质量并不是一回事。这些实例都背离了社会主义荣辱观,有悖于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
然而在我们身边以社会主义荣辱观相适应的例子更值得我们学习。
教育部日前决定授予长江大学徐彬程等15名同学“全国见义勇为舍己救人大学生英雄集体”荣誉称号,追授陈及时、何东旭、方招同学“全国舍己救人优秀大学生”荣誉称号。我们应该积极向英雄集体学习,以英雄楷模为榜样,牢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积极加强品德修养,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