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17年秋最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及教学反思
1.通过活动使学生从不同的层次认识了容量这一新的概念,同时产生认识容量单位的需求,由此过渡到容量单位“升”的教学,感受“升”在生活中的实际意义,并通过实验认识1升容量的大小,从感性上认识1升有多少。
2.在教学中,教师利用学生已有的对升和毫升的感性认识为基础,帮助学生初步感知容量的意义,再通过两个大小不同的杯子的比较,进一步加深对容量的认识。这样的导入,比较符合学生的实际,以生活经验为基础,逐步上升为数学的概念,然后回到实际中加以理解,这同时也是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过程。
毫升的认识
教材第3~4页的内容。
1.使学生认识毫升,建立毫升的概念。 2.知道1升=1000毫升。
3.培养学生估量物体容量的意识。
重点:认识毫升,建立毫升的概念。
难点:正确应用升和毫升之间的关系:1升=1000毫升。
1毫升的量筒,100毫升的量杯。
回忆上节课所学内容。
1.认识容量单位——毫升。 2.知道1毫升有多少。 (1)出示1毫升的量筒。
(2)用滴管向量杯滴入1毫升水。(数一数1毫升大约有多少滴水)
(3)让学生明确,计量比较少的液体通常用毫升作单位。可用字母表示为“mL(ml)”。
3.感受1000毫升有多少。 4.发现1升与1000毫升的关系。
拿出两个500mL的量杯装满水,把这2杯水倒入一升的量杯中,让学生自己探索发现。
教师板书:1升=1000毫升 5.举例。
日常生活中用毫升作单位的物体有哪些。
1.估一估。
(1)一个脸盆大约能盛水4( )。 (2)一桶豆油大约有5( )。
(3)一杯水比1升( )。 (4)电饭煲的容量比1升( )。
2.在○里填上“>”“<”或“=”。
199毫升○1升 3000毫升○3升 19升○190毫升 400毫升○3升 7升○6000毫升 2600毫升○12升
3.判断。(对的在括号里画“??”,错的画“?”) (1)浴缸大约盛水4000毫升。 ( ) (2)一小袋牛奶约220毫升。 (3)一瓶酱油约2升。 ( )
(4)一瓶200毫升的饮料至少要喝100口才能喝完。 ( )
4.商店购进一批沐浴露,共2箱,每箱8瓶,每瓶250毫升。这些沐浴露共多少毫升?合多少升?
5.一瓶矿泉水净含量为600毫升,平均每升水含钙约24毫克,10瓶这样的矿泉水含钙多少毫克?
一个水龙头15分钟漏水150毫升。照这样计算,多长时间后可将15升的水池滴满?
( )
课堂作业新设计
1. (1)升 (2)升 (3)少 (4)多 2. < = > < > < 3. (1)? (2)?? (3)? (4)?
4. 250×8×2=4000(毫升)=4(升)
5. 600×10=6000(毫升)=6(升) 24×6=144(毫克) 思维训练
150÷15=10(毫升) 15升=15000毫升 15000÷10=1500(分)=25(时) 教材习题
第4页试一试 略
第4页练一练
1. 5毫升 100毫升 10毫升 8毫升 2.略 3. 4000 2 9000 5
毫升的认识
计量比较少的液体通常用毫升作单位。毫升可以用字母“mL(ml)”表示。
1升=1000毫升
1.通过实验,学生认识了容量单位“毫升”,以活动情境来让学生学习数学。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合作互动,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充分体现了数学课堂教学的互动效果。通过教学,学生的活动要比上次有秩序。
2.教学毫升的初步认识时,组织学生观察交流各种饮料瓶上的容量标签,并通过动手操作,具体感受1毫升的实际数量,从而唤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轻松地获得了有关的知识。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