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最新2016-2017学年苏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1000有多长?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一说。1平方千米是边长10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大家想像一下,是不是非常大啊。
3.那1平方千米等于多少平方米呢?又等于多少公顷呢?你能自己推算一下吗?(学生计算)
4.交流反馈。
指名说一说是怎么推算的。
1平方千米就是边长1000米的正方形面积,所以1平方千米=1000×
1000=1000000平方米。而10000平方米=1公顷,所以1平方千米=100公顷。
第6课时:简单组合图形的面积
教学内容:教材第21页例10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在自主探索的活动中,理解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多种方法。 2.能根据各种组合图形的条件,有效地选择计算方法进行解答。
3.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组合图形的实际问题。同时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在探索活动中,理解组合图形面积计算的多种方法。 教学难点:渗透转化的教学思想,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每人准备一张学生探索时用的图纸及七巧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情景引入,揭示组合图形的含义。
(1)课件展示:动物园平面图。这些图形与以前学过的图形有什么不同? 2.揭示组合图形的含义并板书课题。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基本图形组合而成的图形,叫做组合图形。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独立思考,探究多种解题方法。
(1)课件出示:校园草坪平面图。请你算一算这个草坪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你打算用什么方法求它的面积?请把你自己所有的想法用虚线在图中表示出来。
(3)请选择自己的一种想法进行计算。 2.小组合作,交流多种解题思路和方法
(1)让学生将自己的解题方法在组内进行交流。
(2)分组汇报:展示不同解题思路和方法.哪个组能给大家介绍你们的方法,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做?
3.比较归纳,揭示优化解题方法。
(1)揭示计算组合图形面积最常见的“分割法”、“添补法”。
(2)揭示最优的解题方法。你最喜欢哪种解题方法?为什么?
小结:分成的图形越少,计算面积时就越简单,所以我们以后在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时要学会选择简便的方法进行计算。
4.回顾反思,总结计算方法。你能说说怎样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吗?
一分图形;二找条件; 三算面积。一分,二补,三移。
第7课时: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教学内容:教材22页例11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学会用数方格的方法估计不规则图形的面积计算。
2.让学生经历发现、观察、分析、动手操作等过程,使学生体会用平移的方法转化成规则图形计算面积。用数方格的方法估算不规则物体表面的面积。
3.对周围环境中与负数有关的事物怀有好奇心;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师组织的各种学习活动;能乐于帮助同伴,愿意与同伴讨论与交流,发现错误能及时改正。
教学重点:使学生体会用平移的方法转化成规则图形计算面积。 教学难点:用数方格的方法估算不规则物体表面的面积。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练习四第7题。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回答,说说你的想法。 2.练习四第8题。
(1)出示中队旗,提问:如何计算这面中队旗的面积呢?你需要测量出哪些数据?
(2)同桌交流,在课本上用虚线画一画,选择最佳方法。 (3)指名回答,教师课件演示数据,学生独立完成。
同学们已经能计算出组合图形的面积,那么对于下面这样的图形你能计算出它的面积吗?(课件出示例11情景图)
二、用数格子的方法计算不规则图形物体表面的面积。
1.先让学生观察平面图,说一说方便计算吗?要想知道这个湖泊的面积可以怎么办?
2. 学生分组讨论:如何估计出湖泊的面积。(注意让学生感知到有满格和不满格。)
3.指名回答,交流方法。
(1)学生汇报湖泊的面积,并说一说想法。
(2)根据学生回答可以确定湖泊的面积不少于55公顷,不大于91公顷,所在面积大约在55-91公顷之间。
(3)优化方法:比较不同算法后总结出可以将所有不满格当作半格来看,这样的结果比较接近真实值。
第8课时:校园的绿化面积
教学内容:第 28 - 29 页 校园的绿化面积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综合应用学过的面积公式计算一些少复杂的图形面积。
2.在校园中进行一些实际的测量和计量,以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激发兴趣。
同学们想不想知道我们学校的绿地面积是多少吗?人均绿地面积又是多少呢?
如何才能知道呢?想不想自己来测量下? 二、实地测量。 1.分组准备。
(1)准备好测量工具和记录表。
(2)说说测量方法。(每所学校的绿地图形不一样,请大家自己安排) 2.实地测量并记录。
学生分组测量,教师巡视指导。 三、汇总分析。
汇总各小组数据,完成统计表。
让学生观察统计表,说说你知道了些什么?
第三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第1课时: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方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学会读、写小数,体会小数与分数的联系。
2、使学生在用小数进行表达的过程中,感受小数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小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米尺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这节课开始我们要学习新的单元“认识小数”。说说你可以在哪些地方看见小数。
二、学习以“元”为单位的小数:
1、学生说,老师板书。(学生在说的时候一开始可能会说超过1元的小数,引导他们说几个表示不满1元的小数。分两列板书。)
看板书交流:
(1)不满1元的小数。如0.1元,就是1角,它是1元的十分之一;0.2元,是2角,它是1元的十分之二……
明确:几角就是1元的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来表示。
(2)超过1元的小数。分别看板书让学生说说它表示几元几角。重点明确:整数部分的数表示几元;一位小数,表示几角。
2、我们现在买东西的商品价钱最小单位通常是“角”,老师小时候很多东西的都是用分来作单位的。
比如:一支棒冰的单价是4分。你能用小数来表示吗?说说是怎么想的? 引导学生发现:1分是1元的百分之一。就是0.01元。4分是1元的百分之四,是0.04元。
继续提问:一支雪糕8分钱,怎么用小数表示?……
说说你的发现:几分就是1元的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来表示。 3、提高练习:
分别说出几类情况,让学生用小数表示:
(1)几分的;(2)几角的;(3)几角几分的;(4)几元几角的;(5)几元几角几分的……
遇到有困难的再说说思考的方法。
4、读数对比:45.45元 这个数怎么读?为什么要这样读?(突出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不同的读法)
三、学习以“米”为单位的小数: 1、举米尺,板书:1米
比“米”小的长度单位是“分米”,1米等于10分米;比分米更小的长度单位是厘米,1米等于100厘米;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单位是毫米,1米等于1000毫米
板书成: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
2、练习:1分米=( )米,你能用分数表示吗?你能用小数表示吗? 2分米?3分米?……
一句话:几分米就是零点几米
1厘米=( )米,你能用分数表示吗?你能用小数表示吗? 2厘米?3厘米?……
一句话:厘米可以用两位小数来表示。 3、1毫米呢?你是怎么想的?
指出:1毫米是1米的千分之一,用三位小数“0.001米”表示
7毫米呢?15毫米呢?…… 重点解释“15毫米”:用三位小数,不够的位数用“0”补,补在前面。举例:如果补在后面,那就变成了“0.150”米,它表示多少?一样么?
第1课时:小数的计数单位和数位顺序表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