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35套精选试卷合集】江苏省苏州市立达中学2019-2020学年化学高一下期末模拟试卷含答案
高一下学期期末化学试卷
第I卷 选择题 50分
每小题有1-2个选项符合题意,1-10每小题2分,11-20每小题3分,共50分
1.已知:4NH3+5O2=4NO+6H2O,若反应速率分别用νNH3、νO2、νNO、νH2O 单位是 mol/(L·min)表示,则正确的关系是
A.
-
45νNH3=νO2 B. νO2=νH2O 56C.
24νNH3=νH2O D. νO2=νNO 35
2.下列叙述中,可以说明金属甲的活动性比金属乙的活动性强的是 A.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甲原子失去的电子比乙原子失去的电子多 B.同价态的阳离子,甲比乙的氧化性强 C.甲能跟稀盐酸反应放出氢气而乙不能
D.将甲、乙作电极电解质为盐酸溶液组成原电池时,甲是负极
3.用石墨作电极,电解1 mol/L下列物质的溶液,溶液的pH值保持不变的是
A.HCl
4.用pH试纸测定某无色溶液的pH值时,规范的操作是 A.将pH试纸放入溶液中观察其颜色变化,跟标准比色卡比较 B.将溶液倒在pH试纸上,跟标准比色卡比较
C.用干燥的洁净玻璃棒蘸取溶液,滴在pH试纸上,跟标准比色卡比较
D.在试管内放入少量溶液,煮沸,把pH试纸放在管口,观察颜色,跟标准比色卡比较
5.中和相同体积相同pH值的Ba(OH)2、NaOH和NH3·H2O三种稀溶液,所用相同浓度盐酸的体积分别为V1、V2和V3,则
A.V3>V1=V2 B.V3>V2>V1 C.V1>V2>V3 D.V3 6. 乙酸蒸气能形成二聚分子:2CH3COOH(g) (CH3COOH)2(g)△H〈0。 现欲测定乙酸的分子量,应采用的条件为 A. 高温低压 B. 低温高压 C. 低温低压 D. 高温高压 7.银锌电池广泛用作各种电子仪器的电源,它的充电和放电过程可以表示为: B.NaOH C.Na2SO4 D.NaCl 在此电池放电时,负极上发生反应的物质是 A.Ag B.Zn(OH)2 8.在某温度下反应ClF(气)+F2(气) ClF3(气) △H〈0,在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Ag2O D.Zn A.温度不变,缩小体积,ClF的转化率增大 B.温度不变,增大体积,ClF3的产率提高 C.升高温度,增大体积,有利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D.降低温度,体积不变,F2的转化率降低 9.甲酸的下列性质中,可以证明它是弱电解质的是( ) A.1mol/L甲酸溶液的pH值约为2 B.甲酸能与水以任何比例互溶 C.10mL1mol/L甲酸恰好与10 mL1 mol/LNaOH溶液完全反应 D.在相同条件下,甲酸溶液的导电性比盐酸溶液的弱(已知盐酸完全电离) 10.下列关于铜电极的叙述正确的是 A.铜锌原电池中铜是正极 B.用电解法精炼粗铜时铜作阳极 C.在镀件上电镀铜时可用金属铜作阳极 D.电解稀硫酸制H2、O2时铜作阳极 11. 氢镍电池是近年开发出来的可充电电池,它可以取代会产生污染的铜镍电池。氢镍电池的总反应 式是 (1/2)H2+NiO(OH) Ni(OH)2。根据 此反应式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电池放电时,电池负极周围溶液的pH不断增大 B.电池放电时,镍元素被氧化 C.电池充电时,氢元素被还原 D.电池放电时,H2是正极 12.将固体NH4I置于密闭容器中,在某温度下发生下列反应: NH4I(s) NH3(g)+HI(g) 2HI(g) H2(g)+I2(g) 当 反 应 达 到 平 衡 时 C(I2)=0.5mol/L,c(HI)=4mol/L,则NH3的浓度为 A.3.5mol/L B. 5mol/L C.4.5mol/L D. 4mol/L 13. 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把铜片和铁片紧靠在一起浸入稀硫酸中,铜片表面出现气泡 B.用锌片做阳极,铁片做做阴极,电解氯化锌溶液,铁片表面出现一层锌 C.把铜片插入三氯化铁溶液中,在铜片表面出现一层铁 D.把锌粒放入盛有盐酸的试管中,加入几滴氯化铜溶液,气泡放出速率加快 14.将两个铂电极插入500 mL CuSO4溶液中进行电解,通电一定时间后,某一电极增重0.064g(设电解时该电极无氢气析出,且不考虑水解和溶液体积变化).此时溶液中氢离子浓度约为 A. 2×10-3 mol/L B. 4×10-3 mol/L C.1×10-3 mol/L 15.用已知浓度的盐酸滴定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时,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 A.酸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净后,直接加入已知浓度的盐酸 B.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后,直接加入一定体积的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 C.滴定时,没有逐出滴定管下口的气泡 D.读数时,视线与滴定管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16.用水稀释0.1 mol/L氨水时,溶液中随着水量的增加而减小的是 D.1×10-7 mol/L c(OH?) A. (NH3?H2O)+ - B. c(NH3?H2O) ?c(OH)- C.C(H)和c(OH)的乘积 D.OH的物质的量 17.反应速度V和反应物浓度的关系是用实验方法测定的。化学反应H2+Cl2→2HCl的反应速度V可表示为V=K(CH2)m(CCl2)n式中K为常数,m、n值可用下表中数据确定之。 CH2 CCl2(mol/L) V(mol/L·s) (mol/L) 1.0 2.0 2.0 由此可推得,m、n值正确的是 A. m=1、n=1 B. m= 18. 实验室用铅蓄电池作电源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取氯气,已知铅蓄电池放电时发生如下反应:负极 Pb+SO4=PbSO4+2e 正极 PbO2+4H+SO4+2e=PbSO4+2H2O今若制得Cl20.050 mol,这时电池内消耗的H2SO4的物质的量至少是. A.0.025 mol B.0.050 mol C.0.10 mol 19. 在373K时,把0.5 mol N2O4气通入体积为5L的真空密闭容器中,立即出现棕色.反应进行到2秒 D.0.20 mol 2--+ 2-- 1.0 1.0 4.0 1.0K 2.0K 4.0K 1111、n= C. m=、n=1 D. m=1、n= 2222时,NO2的浓度为0.02 mol/L.在60s时,体系已达平衡,此时容器内压强为开始时的1.6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前2s,以N2O4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度为0.01mol/(L·S) B.在2s时体系内的压强为开始时的1.1倍 C.在平衡时体系内含N2O40.25mol D.平衡时,如果压缩容器体积,则可提高N2O4的转化率 20. 某化研小组研究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改变某一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得到如下变化规律(图中P表示压强,T表示温度,n表示物质的量): T1 T2 T2 T1 反应温度 反应I:2A(g)+B(g) T2 P2 P1 反应时间 反应ⅡA:2A(g) T1 2C(g) C(g) n(B)起始 反应Ⅲ:3A(g)+B(g) 2C(g) 压强 反应Ⅳ:A(g)+B(g) 2C(g) 根据以上规律判断,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反应Ⅰ:△H>0,P2>P1 B.反应Ⅱ:△H<0,T1>T2 C.反应Ⅲ:△H>0,T2>T1;或△H<0,T2<T1 D.反应Ⅳ:△H<0,T2>T1 第II 卷 非选择题 21.(14分)某化学反应2A B+D在四种不同条件下进行,B、D起始浓度为见反应物A的浓度 (mol/L)随反应时间(min)的变化情况如下表: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