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书评《青春之歌》

书评《青春之歌》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4 13:02:07

革命与爱情的选择

在中国的现当代文学中,各种文学题材曾出现,每个历史阶段都有与之相适应的文学题材,而这些文学题材都能反映当时的主流。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中,就有中国革命历史题材。这当中涌现过很多作品,当然也不缺乏以女性知识分子的视角来写的优秀之作。其中就有杨沫的红色经典长篇小说《青春之歌》。《青春之歌》是十七年时期最具代表性的革命历史长篇小说,也是当时物质文化贫瘠时期的畅销书。对于我们这些九十年代的我们来说,可能会想像不出当时主人公的革命热情,但是如果你细细品味,那就不难体会出里面的情感。

《青春之歌》描写了因为革命和爱情的影响而由小资产阶级成长为共产主义战士的林道静。林道静出生在一个大地主家庭,亲生母亲出身贫苦,被她父亲林伯唐霸占成姨太太,后又被逼死。林道静不被他们当作女儿看待。中学毕业后,家里破产,父亲离家逃走,徐凤英逼她嫁给胡局长,想把林道静变成她的摇钱树。林道静为了寻找个人出路,逃避为男人当“玩物”和“花瓶”的命运,准备离家出走。她逃离家庭,到北戴河附近的杨家村小学投亲不遇,做了代课教师。然而,校长余敬唐却阴谋把她嫁给当地的权贵,走投无路之下她投海自尽,被一直注意着她的北大学生余永泽搭救。“诗人兼骑士”的余永泽,唤醒了林道静对生活的热情,在余永泽爱情的感动下,她答应和他共建爱巢,从小孤苦无依的林道静暂时享受到了家庭的温馨。但是余永泽和林道静的思想发生了分歧,她不甘心被人供养,先是寻找工作受挫,后接触到北大的爱国学生,思想上受到触动。当遇到共产党人卢嘉川之后,她开始接触到革命思想。余永泽一再拦阻她参加革命活动,并导致卢嘉川被捕。林道静在惨痛的事实面前如梦方醒,决心离开庸俗自私而平庸的余永泽,投身到抗日救亡的洪流中去。从此她在革命者的指引下,一步步克服软弱,最终成为一名成熟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

首先,这部小说选择了知识分子这个比较特殊的角色。《青春之歌》中的林道静及其周边活动的人物均是知识分子,在革命历史题材中,角色通常都是农民反抗,战士在战场上英勇奋战。然而,这这篇小说却可以打破这种局限,刻画了那个历史转折时期一代青年知识分子真是的艺术形象。小说以革命为题材,讲述的却是一个女青年的爱情故事。《青春之歌》中的林道静在革命中寻到更好的伴侣。同时,这这部小说还是以小资产阶级女性的视角来写的作品。没有像峻青那样,写惊心动魄的场面,可能正因为是以知识分子的角色,使得小说中那种优美,

婉转的哀伤之美受到了广大人民的喜爱。

《青春之歌》这篇小说以革命和爱情对林道静的影响塑造了一个由小资产成长为共产党主义战士的林道静。林道静虽是地主之家出生,但是不幸的经历让她从小成为一种乖僻,执拗,和倔强的反抗性格,先是从抗婚、离家出走到与余永泽相遇,相爱,相处;再是从被卢嘉川拯救到与余永泽决裂,其走上革命道路;最后是在江华的引导下,经历了各种磨练,最后成为一名共产党员。在这过程中,林道静逐步成长起来。因为是长篇小说,小说中人物的塑造和情节的布局都可以放开束缚,在长篇的海洋中畅游却又能鲜明地体现出其主题。它可以借住大量的小故事及人物来衬托主人公,即使这样,它的结构是很严谨完整的。这些众多的人物,复杂的事件,纷纭的生活场景都通过林道静等知识分子的生活经历予以贯穿,成为一个有机的艺术整体。

如林道静抗婚逃往北戴河,这一抗婚事件鲜明地表现了她的反抗性;在北戴河所表现的苦闷绝望,甚至当听到校长那一番话后,想去自杀的事件,这一事件就充分体现了她的软弱性,这两个事件集中表明,林道静的两重性格,进而决定其走上革命道路。这些两重性格便是她成长的起点。又如老乡魏三大上门向余永泽求助的事件,让林道静充分认清了余永泽的“伪善的人道者”的面目,从而推进林道静走向革命道路,促进情节的发展。卢嘉川这一人物的出现,对林道静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启蒙,使林道静萌生了国家民族意识与阶级意识,看到了个人奋斗之外的新天地,对革命有了更加坚定的信念。这些人物和事件的布局,都是为了更好地表现主题中心。

在《青春之歌》中,林道静几乎可以说是因革命追求而爱上革命,应爱上革命者而爱上革命,革命与爱情交织在一起。在林道静身上,爱情和革命是相互促进的,虽然历经磨难,最终还是和江华一起走上革命道路。林道静选择了革命同时也收获了爱情。

这时期的小说有一个最大的相似点就是革命和爱情往往会冲突。《红豆》中江玫和齐虹因为政治上的分歧,导致他们最后的分道扬镳,而在《青春之歌》中,同样因为政治上分歧,林道静与余永泽分裂,都是描写了政治取向与爱情取向的分离。为什么江玫会放弃家境优越而又互相深爱着对方的齐虹,林道静会不满足建立在爱情基础上的幸福家庭生活?这都是因为在后“五四”时代,女性自我意识充分觉醒;在30年代,知识分子在民族危亡关头产生了分化。这些,使很多

爱情与革命发生了冲突,但是在民族危亡关头,很多知识分子都选择了革命。在那个年代,个人命运的选择是和政治联系在一起的,爱情也不例外。

这些表明,那时代的创作多少都带着政治的烙印。

参考文献:《青春之歌》杨沫著。

生活在21世纪的我们,对于《青春之歌》所描写的那个年代一定感到很陌生,觉得它离我们很远,尤其是当今的90后,更不会有什么感触,有关某个歌星、影星、球星的事,他们马上可以列出一大堆,可如果让他们随便讲一个烈士的事迹,他们中的大多数都将无话可说。说实话,以前我也认为抗日战争的那个年代离我们已经很远了,可当我读完《青春之歌》这部小说后,我觉得其实那个年代并不遥远。 读完小说后,我对故事中的主人公林道静以及那些为了革命而牺牲性命的烈士们充满了敬佩之情,为和她生活在相同年代整天过着居无定所、胆战心惊的无辜百姓们感到心酸,和他们相比,说句夸张点的话,生活在当今的我们简直过着天堂般的生活。不用整天在逃亡中生活,不用担心自己的身边随时会爆发战争······我们的人生是充满希望的、多姿多彩的,而对于那个年代的人,连最起码的生存都保障不了,更别提什么人生了。

搜索更多关于: 书评《青春之歌》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革命与爱情的选择 在中国的现当代文学中,各种文学题材曾出现,每个历史阶段都有与之相适应的文学题材,而这些文学题材都能反映当时的主流。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中,就有中国革命历史题材。这当中涌现过很多作品,当然也不缺乏以女性知识分子的视角来写的优秀之作。其中就有杨沫的红色经典长篇小说《青春之歌》。《青春之歌》是十七年时期最具代表性的革命历史长篇小说,也是当时物质文化贫瘠时期的畅销书。对于我们这些九十年代的我们来说,可能会想像不出当时主人公的革命热情,但是如果你细细品味,那就不难体会出里面的情感。 《青春之歌》描写了因为革命和爱情的影响而由小资产阶级成长为共产主义战士的林道静。林道静出生在一个大地主家庭,亲生母亲出身贫苦,被她父亲林伯唐霸占成姨太太,后又被逼死。林道静不被他们当作女儿看待。中学毕业后,家里破产,父亲离家逃走,徐凤英逼她嫁给胡局长,想把林道静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