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二单元 善待他人
第二单元 善待他人
2.1 诚实守信
内诚于心,外信于人
一、诚实与守信的关系
诚实是一个人为人处世的内心态度,守信是诚实的外在表现;内心诚实,对人守信,各种良好品德在此基础上才能形成。 二、诚实的含义
诚实就是实事求是,表里如一,说实话,做实事,不虚伪,不夸大其辞,不文过饰非。 三、诚实的表现
1.诚实的人对自己是诚实的,这就意味着不自欺,不说违心话,不做违心事,问心无愧,而获得精神世界的清朗愉悦;
2.诚实的人对他人诚恳实在,不说假话,不做假事,言行一致,恪守诺言,履行约定,从而获得他人的信任。 四、诚实的重要性
1.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原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各种良好品德的基础; 2.只有在一颗诚实的心中才能够生长出善良、正直、勇敢、谦逊的美德;
3.只有诚实守信,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打下牢靠的事业基础,取得坚实的人生业绩; 4.只有人人诚实守信,社会秩序才能有条不紊,文明进步才有可能;
5.诚实守信就是社会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基本品德,个人没有诚信不能立足社会,社会没有诚信不能正常生存发展。
拒绝谎言,诚实做人
五、为什么要拒绝谎言,诚实做人? 1.做个诚实的人,不说谎是起码的要求;
谎言的危害 2.在利害关系面前,人们的道德行为会经受考验; 3.
当我们经受住考验,做到诚实,可能面子或利益会受损,但我们心中的美德则 会上升,就会享受到老老实实做人的快乐;
4、谎言往往像身体上的溃疡,它会从小处向大处扩展,使自己的人格受到污染, 谎言的危害
谎言是我们在道德成长路上要踢开的绊脚石。 六、如何处理诚实与尊重隐私之间的关系?
1.诚实是拒绝谎言,却不排除必要的沉默,我们有权保留自己的隐私,也应该尊重他人的隐私; 2.不分场合和对象,将不适当的话和盘托出,即使说的是真话,那也不是诚实的要求。 七、如何认识善意的谎言?
在某些情况下,我们需要“善意的谎言”,出于安慰、鼓励、帮助他人的目的,将一些负面的事实加以掩饰,那是与人为善的行为,与不负责任、不讲信用、损人利已的弄虚作假行为完全不能相提并论;
重承诺,信用无价
八、我们为什么要重承诺?(重承诺的重要性)
1.无论对大事还是小事,你的承诺一经做出,就应该兑现;
2.没有能力做的、不打算做的、不应该做的事情,绝不能去承诺; 3.每一个小小的诺言的兑现,都是你人生信用大厦的一颗石子;
4.一个人的信用是靠始终一贯的诚实守信的行为建立起来的,所以我们不能轻视自己的每一个承诺;
5.一诺千金,答应了别人的事却不兑现,给人留下轻诺寡信的印象,就可能对自己的信用造成长期的难以弥补的损害;
6.只有坚守自己的信念,认真、诚实生活的人,才能成为一个受人信任、尊重的人。 九、怎样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1.内诚于心,外信于人,实事求是,说实话,做实事; 2.拒绝谎言,诚信做人;
3.不轻易许诺,但是要重承诺;
4.我们还要掌握诚信的智慧:讲诚信的同时要注意尊重自己和他人的隐私;理解善意的谎言是与人为善的行为;
5.只有坚守自己的信念,认真、诚实生活的人,才能成为一个受人信任、尊重的人。 十、有关诚信的成语、名言、故事
成语:一诺千金;一言九鼎;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故事:曾子杀猪;商鞅立木为信;
名言:1.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2.小诚信则大信立。
2.2 平等待人
一、“皇帝和鞋匠的灵魂都是用同样的模型铸造的。”这句话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启示? 1.这句话揭示了平等精神的要义——人格没有高低贵贱之分,都是平等的; 2.从人格平等的原则出发,我们应该以平等态度待人。
尊重平等的人格
二、人格平等的含义是什么?
作为人,每个人天生就应该具有同等的生命权利、发展权利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三、为什么要尊重他人,平等待人?
1.先天的和后天的差别都不能成为人格不平等的理由,作为人,每个人天生就应该具有同等的生命权利、发展权利和追求幸福的权利,这就意味着,作为人,每个人的人格都是平等的; 2.平等是人类社会长期追求的美好理想,体现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平等已经是全世界公认的共同价值;
3.平等的人格应该得到同样的尊重,尊重他人,以平等的态度去对待他人,这是一个正直的人应有的待人之道,也是现代社会中每个人不可或缺的基本素质。
现实中的差异和不平等
四、造成现实中的差异和不平等的原因和人表现有哪些? 1.人们在天赋上的容貌、智力、体力等差别;
2.在社会生活中的财富多寡、分工不同、机遇不同等情况,都可能带来现实中的某种不平等; 3.此外,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必须会面对各种各样的差异:种族民族的差异、文化语言的差
(面子、利益)异、外地人与本地人的差异、熟悉的人与新来者的差异,年龄的差异、性别的差异,等等。 五、怎样正确认识现实中的差异和不平等?
1.在社会生活中,不平等的观念和不平等的现象依然存在;
2.民主的社会制度保障每个人在人格上和法律上的平等,但是不能消除人与人的差异,也不能使机会、财富和各种社会资源完全平均分配;
3.如果我们不能正确对待人们之间的差异和现实中的不平等现象,这些差异和现实中的不平等现象便可能成为歧视的根源;
4.正因为存在人与人的差异和现实中的不平等现象,尊重他人、平等待人才显示出美好的道德价值。
消除歧视,平等待人
六、怎样做到消除歧视、平等待人?
什么是平等待人的正确态度 1.
平等待人的表现为与他人相处时,无论对方的天赋、出身、贫 富、职务如何,都本着真诚、尊重、友善、礼貌的态度相待; 2.做到平等待人,要有发自内心的对他人人格的尊重; 3.做到平等待人,要有客观的实事求是的态度;
4.做到平等待人,要摈除陈腐观念,要摈除对金钱、权利庸俗崇拜的陈腐观念
5.让我们认清歧视的错误和危害,努力清除人与人之间的各种歧视,建立平等相待、真诚和谐的人际关系;
6.正确认识现实中的差异和不平等。
2.3 与人为善
一、善良的重要性(善良的特点) 1.善良是人类最美好的品德;
2.善良是美好生活的底色,是美好品德的基石;
3.有了善良的人和善良的行为,才能组成美好的社会。
善良是一颗真诚广博的爱心
二、善良的含义
善良包含着克己、为人、真诚、尊重、理解、宽容、奉献、正直、勇敢等多方面的美德。归结起来,善良就是一颗真诚广博的爱心。 三、善良的表现有哪些?
1.与人为善,就是以善良之心待人; 3.善良是无私的,不图回报;
3.善良之心是博大的,对素不相识的人和弱势群体也要充满爱心;
4.与人为善也需区分是非对错;(为什么说与人为善也要区分是非对错?怀有善良之心的人不会容忍对公众利益的损害,对无辜者的伤害,善良的人不是无原则的好好先生,而会在就困扶弱、维护正义的情境中与邪恶和错误作斗争); 5.善良要见诸行动,帮助他人,乐于奉献。
帮助他人,体验生命的快乐
四、为什么帮助他人能使我们体验到生命的快乐?
1.帮助他人,不仅是为了别人的需要,也是我们内心情感的需要,“给予”让我们体验到自身价值的实现和能力的发挥;
2.当我们帮助他人的时候,我们付出的是自己对别人的爱,付出得越多,内心就越充盈,幸福感就越强烈;
3.所以,助人不仅是付出,也是收获,助人因此是快乐的。
将心比心,换位思考
五、将心比心的含义
将心比心就是急人所难,于是能够替别人着想,能够体谅别人的处境,理解别人的痛苦,以温暖的态度和方式分担别人的不幸
六、如何理解和做到将心比心,换位思考? 1.将心比心是与人为善的思考方式和行为方式;
2.将心比心就是急人所难,于是能够替别人着想,能够体谅别人的处境,理解别人的痛苦,以温暖的态度和方式分担别人的不幸;; 3.将心比心就是成人之美;
4.将心比心就是不以残忍冷酷的方式对待别人,不在肉体和精神上伤害别人;
2.要培养与人为善的品德,就必须摈弃伤害他人的恶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含义:如果自己不愿意承受的,就不要对别人做。) 七、列举恶行
1.对别人的优点、成就心怀妒忌,中伤、贬低; 2.对别人的缺点吹毛求疵,讽刺、挖苦; 3.对别人的困境幸灾乐祸、落井下石; 4.在人际关系中搬弄是非、挑拨离间。 八、恶性的危害
这些与善良格格不入的心态和行为伤害了别人,也必然会伤害自己。这些恶行就像在自己脚下栽种的荆棘丛,使你远离友谊、信任、同情、理解。一个缺乏善良之心的人,是不可能享受到真正的内心快乐的。
九、怎样做到与人为善?(善良的表现+如何理解和做到将心比心,换位思考) 1.与人为善,就是以善良之心待人; 3.善良是无私的,不图回报;
3.善良之心是博大的,对素不相识的人和弱势群体也要充满爱心; 4.与人为善也需区分是非对错;
5.善良要见诸行动,帮助他人,乐于奉献; 6.将心比心是与人为善的思考方式和行为方式;
7.将心比心就是急人所难,于是能够替别人着想,能够体谅别人的处境,理解别人的痛苦,以温暖的态度和方式分担别人的不幸;; 8.将心比心就是成人之美;
9.将心比心就是不以残忍冷酷的方式对待别人,不在肉体和精神上伤害别人; 10.要培养与人为善的品德,就必须摈弃伤害他人的恶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