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3份试卷汇总)2019-2020学年上海市静安区物理八年级(上)期末考试模拟试题
距离为_____cm,若地图上lcm等于实际lkm,则地铁在两站之间的平均速度为_____km/h。
三、计算题
17.一个瓶子的质量为200g,装满水时的总质量是700g,装满某种液体时的总质量是600g,则这种液体的密度是________kg/m。(已知水的密度是ρ水=1.0×10kg/m) 18.泉州湾跨海大桥桥长12.45km,设计时速为100km/h。
3
3
3
(1)求小车以设计时速通过该大桥所需要的时间。
(2)若是看到如图的路标后经6min到达石狮,则该车在到石狮的这段路上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四、实验题
19.小亮做“测量某品牌酒的密度”的实验。
(1)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四项操作: A.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
B.将酒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出烧杯和酒的总质量; C.将烧杯中酒的一部分倒入量筒,测出这部分酒的体积; D.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酒的总质量。
以上操作步骤中有一步是多余的,多余的一步是_____(填序号)。
(2)在测量质量加减砝码时,添加最小砝码后发现天平左盘略高于右盘,此时指针偏向分度盘的_____(选填“左”或“右”)侧,接下来的操作是_____,直至横梁恢复平衡。 (3)由图B烧杯和酒的总质量是_____g,实验测得酒的密度是_____kg/m3。 20.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过程中,进行了以下操作:
(1)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透镜的另一侧移动光屏,在距透镜10m处,屏上呈现出最小最亮的光斑,
由此可知凸透镜焦距为_____cm。
(2)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安置在光具座上,如图,并使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_____,实验过程中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的位置处不变。将蜡烛移动到光具座上的35cm处,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一个_____、_____的清晰实像,应用这一原理制成的光学仪器有_____(举出一个例子即可)。
(3)小明对凸透镜成像作了进一步的探究,他将自己的近视镜放到凸透镜与蜡烛之间,结果发现光屏上的烛焰的像变得模糊,为了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他应将光屏向_____(选填“向左”或“向右”)移动。
21.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A和B是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
(1)本实验应选用________(选填“平面镜”或“玻璃板”)进行探究。移动蜡烛B来寻找蜡烛A的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蜡烛________(选填“A”或“B”)这一侧观察.
(2)蜡烛燃烧较长时间后,蜡烛B与蜡烛A的像_______(选填“仍重合”或“不再重合”) 22.在探究影响音调的因素的实验中小明将直尺一端压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
(1)拨动直尺观察到直尺伸出桌面的部分在振动,同时听到直尺拍打桌面发出的声音,这是由于小明采用了图_____所示的实验操作方法。
(2)小明规范实验操作后,拨动直尺,观察到直尺在振动,同时听到了直尺发出的声音,接着减小直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再次拨动直尺,小明观察到直尺振动的频率变_____。
23.如图,测平均速度时,测得小车从斜面的顶端A处由静止开始滑到B处所用时间为t,小车长为S1,斜面长为S2。
(1)小车从A到B的平均速度的数学表达式为v=_____(用题中字母来表示); (2)若小车还没放开之前就已开始计时,则测得的平均速度跟真实值相比偏_____; (3)如图中能够准确反应小车运动情况的是_____。
24.小芳同学用温度计测出一部分冰的温度如图甲所示,图乙是“探究冰熔化特点”的实验装置,图丙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1)图甲中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 (2)冰的熔化过程持续了____min;
(3)图乙是他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的“温度—时间”图象,由图象可知:冰属于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这样判断的依据是____; (4)图丙中第10min时,物质处于____态.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A D B D C A B D D 二、填空题 11.属性 不变 减小 增大 12.甲 凹透镜 凸透 13.不会 温度不变 14.琴弦振动; 音调音色 15.色散 红、绿、蓝 16.00 60 三、计算题 17.8×103
18.(1)0.1245h;(2)90km/h。 四、实验题
19.A 右 应向右移动游码 81.8 0.92?10320.同一高度上 倒立 放大 照相机 向右 21.玻璃板 A 不再重合 22.乙 高 23.
小C
24.-14 10 晶体 熔化时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固液共存2019-2020学年八上物理期末试卷
一、选择题
1.现在有一瓶水和一瓶酒精,水和酒精的质量之比为3:4,已知水的密度为1g/cm3,酒精的密度为0.8g/cm3,那么它们的体积之比为( ) A.5:3
B.16:15
C.15:16
D.3:5
2.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m与体积V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
A.体积相等时,甲的质量大 B.质量相等时,乙的体积大 C.甲的密度比乙的密度大 D.甲的密度为0.5×10kg/m 3.对图中所示光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①图甲中,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但是每条光线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②图乙中,人配戴的凹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
③图丙中,光的色散现象说明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④图丁中,平面镜成像时进入眼睛的光线不是实际光线
3
3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4.下列对光现象的分析,合理的是( )
A.近视眼镜的镜片采用凹透镜是因为凹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B.眼睛能看见物体是因为眼睛发出的光到达了该物体 C.兴隆湖中出现科学城建筑的倒影是因为光从空气进入了水 D.雨后天空出现彩虹是因为水珠对不同颜色的光折射程度不同
5.(2017?齐齐哈尔卷)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烛焰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由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光屏上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B.光屏上的像是正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是根据该原理制成的
C.若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将凸透镜向左移动适当距离,仍可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D.若换用材料与口径相同但更厚一些的凸透镜,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如果只移动光屏,光屏必须远离凸透镜
6.如图中画出了光线通过透镜(图中未画出)的情形,其中凸透镜是( )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