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高分必背
第二节 基因在染色体上
一、萨顿假说: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明显的平行关系。 存在形式 基因 配子 只有成对的一个 染色体 形态结构稳定 配子 成对的一条 体细胞 成对存在 一个来自父本,一个来自母本 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形成受精卵时 独立性,完整性 体细胞 成对存在 体细胞的来源 一个来自父本,一个来自母本 形成配子 非等位基因组合 运用方法:类比推理法 二、基因在燃烧肉体上的实验证据
基因在染色体上线性排列
三、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
分离规律的实质是:杂合体的细胞中,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的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第三节 伴性遗传
伴性遗传:遗传控制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因而总是与性别相关联。
一.人类红绿色盲症(道尔顿症) 伴X隐形遗传
二.抗维生素D佝偻病 伴X显性遗传
三.伴Y染色体遗传 特点:
①:全是男性患者 ②:父传子,子传孙 类型:外耳道多毛症 四.家系图
特注:
色盲男孩:后代中色盲的男孩 男孩色盲:男孩中找色盲 口诀:
无中生有为隐形 隐性遗传看女病 父子患病为伴性 有中生无为显性 显性遗传看女病 母女患病为伴性
伴X隐性遗传特点
①.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
②.交叉遗传(男→Xb→女→Xb
→男) ③.隔代遗传(1.3代患病,2代正常) ④.女患者的父亲和儿子都患病 类型:果蝇白眼,血友病
伴X显性遗传特点:
①: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 ②:代代遗传,连续遗传
③:男性患者的母亲和女儿都患病 类型:钟摆型眼球震颤 第三章 基因的本质
第一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一.对遗传物质的早期推测 蛋白质是遗传物质的主导地位 二、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1.DNA是遗传物质的证据
(1)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过程和结论 S型:含多糖荚膜,菌落光滑,有毒性 R型:不含多糖荚膜,菌落粗糙,无毒性 推论:加热杀死的S型菌中必然存在一种活性因子,将R型菌转化成S型活菌
(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过程和结论
[来源:Z&xx&k.Com]
、、、
实验名称 实验过程及现象 结论 1.注射活的无毒R型细菌,小鼠正常。[来源:学_科_网Z_X_X_K] 2.注射活的有毒S型细菌,小鼠死亡。[来源:学,科,网Z,X,X,K] 体内 3.注射加热杀死的有毒S型细菌,小鼠正常。 转化 4.注射“活的无毒R型细菌+加热杀死的有毒S型细菌”,小鼠DNA是遗传细菌的死亡。[来源:学+科+网Z+X+X+K] 转化[来物质,蛋白源:Z+xx5.加热杀死的有毒细菌与活的无毒型细菌混合培养,无毒菌全变质不是遗传+k.Com] 物质。 为有毒菌。 体外 6.对S型细菌中的物质进行提纯:①DNA②蛋白质③糖类④无机转化 物。分别与无毒菌混合培养,①能使无毒菌变为有毒菌;②③④与无毒菌一起混合培养,没有发现有毒菌。 用放射性元素S和P分别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和DNA,让其噬菌体侵染细DNA是遗传在细菌体内繁殖,在与亲代噬菌体相同的子代噬菌体中只检测出菌 物质 32放射性元素P 2.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1)某些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2)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
四.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少数的遗传物质是RNA,(SARS,HIV,烟草花叶病毒)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3532第二节 DNA 分子的结构
一.DNA双基因螺旋结构模型构建 沃森 克里克 1.威尔金斯,DNA衍射图谱→DNA是螺旋结构 2.外侧:磷酸和脱氧核糖 内侧:碱基
3.查哥夫:腺嘌呤(A)和胸腺嘧啶(T)相等 胞嘧啶(C)和鸟嘌呤(G)相等→A和T配对,C和G配对 ★二、DNA的结构
1、DNA的组成元素:C、H、O、N、P
2、DNA的基本单位:脱氧核糖核苷酸(4种) 3、DNA的结构:
①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链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②外侧: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基本骨架。 内侧:由氢键相连的碱基对组成。
③碱基配对有一定规律: 一一对应关系A = T;G ≡ C。(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4.特点
①稳定性:DNA分子中脱氧核糖与磷酸交替排列的顺序稳定不变 ②多样性:DNA分子中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多种多样(主要的)、碱基的数目和碱基的比例不同 ③特异性:DNA分子中每个DNA都有自己特定的碱基对排列顺序
A?GT?C的比例互为倒数关系。 ★3.计算 1 .在两条互补链中
2.在整个DNA分子中,嘌呤碱基之和=嘧啶碱基之和。
A?T★3.整个DNA分子中,G?C与分子内每一条链上的该比例相同。
★第三节 DNA的复制
一、实验证据——半保留复制 1、材料:大肠杆菌
2、方法:同位素标记法(示踪法) 二、DNA的复制
1.场所:细胞核 ,线粒体 叶绿体 2.时间:细胞分裂间期。(即有丝分裂的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