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操作系统原理复习题最终
A:最佳 B:最近最久未用 C:最近未用 D:最少使用
29. 现代操作系统的两个基本特征是( ) 和资源共享。 A.多道程序设计 B. 中断处理
C.程序的并发执行 D. 实现分时与实时处理
30. 以下( )项功能不是操作系统具备的主要功能。
A.内存管理 B.中断处理 C.文档编辑 D.CPU调度
31. 引入多道程序的目的在于( )。 A. 充分利用CPU,减少CPU等待时间 B. 提高实时响应速度
C. 有利于代码共享,减少主、辅存信息交换量 充分利用存储器
32. 在分时系统中,时间片一定,( ),响应时间越长。 A.内存越多 B.用户数越多
C.后备队列 D.用户数越少
33.外存(如磁盘)上存放的程序和数据( )。 A.可由CPU B.必须在CPU访问之前移入内存 C.是必须由文件系统管理的 D.必须由进程调度程序管理
34. 文件系统在创建一个文件时,为它建立一个( )。 A.文件目录 B.目录文件 C.逻辑结构 D.逻辑空间
35. 数据库文件的逻辑结构形式是( )。 A.字符流式文件 B. 档案文件 C.记录式文件 D.只读文件
36. 逻辑文件是( )的文件组织形式。 A.在外部设备上 B.从用户观点看 C.虚拟存储 D.目录
37、 存储管理的目的是( )。
A.方便用户 B.提高内存利用率
C.方便用户和提高内存利用率 D.增加内存实际容量
38、在请求页式存储管理中,若所需页面不在内存中,则会引起( A.输入输出中断 B. 时钟中断
C.越界中断 D. 缺页中断;
)。 39、碎片现象的存在使得( )。
A.内存空间利用率降低 B. 内存空间利用率提高 C.内存空间利用率得以改善 D. 内存空间利用率不影响
40、通道是一种( )。
A.I/O端口 B.数据通道 C.I/O专用处理机 D.软件工具
41、缓冲技术用于( )。
A、提高主机和设备交换信息的速度 B、提供主、辅存接口 C、提高设备利用率 D、扩充相对地址空间
42、采用SPOOLing技术的目的是( )。 A.提高独占设备的利用率 B.提高主机效率
C.减轻用户编程负担 D.提高程序的运行速度
42. 产生死锁的基本原因是 (1) 和 (2) 。
(1) A:资源分配不当;B:系统资源不足;C:作业调度不当;D:资源的独占性。
(2) A:进程推进顺序非法;B:进程调度不当;C:系统中进程太多;D:CPU运行太快。
43. 文件系统最基本的目标是 A ,它主要是通过目录管理功能实现的,文件系统所追求的最重要目标是 D 。
A:按名存取;B:文件共享;C:文件保护;D:提高对文件的存取速度;E:提高I / O速度;F:提高存储空间的利用率。
44. 按逻辑结构可把文件分为 E 和 F 两类。
A:读,写文件;B:只读文件;C:索引文件;D:链式文件;E:记录式文件;F:流式文件。
45.一作业8:00到达系统,估计运行时间为1小时,若10:00开始执行该作业,其响应比是 。
A.2 B.1 C.3 D.0.5
46.在讨论死锁问题时,采用银行家算法分配资源可以________ 死锁。 A. 防止 B. 避免 C. 检测 D.解除
47. 两个进程合作完成一个任务,在并发执行中,一个进程要等待其合作伙伴发来信息,或者建立某个条件后再向前执行,这种关系是进程间的( )关系。 A.同步 B.互斥 C.竞争 D.合作
48、若P、V操作的信号量S初值为2,当前值为-1,则表示有( )个等待进程。 A.1 B.2 C.0 D.3
三、简答题
1. 什么是死锁?产生死锁的四个必要条件是什么?
所谓死锁,是指多个进程在运行过程中因竞争资源而造成的一种僵局,若无外力作用,这些进程都将无法再向前推进。 死锁产生的4个必要条件:
(1)互斥条件。进程要求对所分配的资源进行排它性控制,即在一段时间内某资源仅被一个进程所占有。
(2)请求和保持条件。当进程因请求资源而阻塞时,对已获得的资源保持不放。 (3)不剥夺条件。进程已获得的资源在未使用完之前不能被剥夺,只能在使用完时由自己释放。
(4)环路等待条件。在发生死锁时,必然存在一个进程——资源的环形链。
2.什么叫临界资源?什么叫临界区?
在计算机中有许多资源一次只能允许一个进程使用,如果多个进程同时使用这些资源,则有可能造成系统的混乱,这些资源被称作临界资源,如打印机和一些共享变量。
在每个进程中,访问临界资源的那段代码称为临界区。 。
3.请画出进程的状态转换图。并说明是什么事件引起每种状态的变迁?
答:状态转换图如下:
就绪 时间片完 I/O完成 进程调度 阻塞 执行
I/O请求
就绪到执行:处于就绪状态的进程,在调度程序为之分配了处理器之后,该进程就进入执行状态。
执行到就绪:正在执行的进程,如果分配给它的时间片用完,则暂停执行,该进程就由执行状态转变为就绪状态。
执行到阻塞:如果正在执行的进程因为发生某事件(例如:请求I/O,申请缓冲空间等)而
使进程的执行受阻,则该进程将停止执行,由执行状态转变为阻塞状态。
阻塞到就绪:处于阻塞状态的进程,如果引起其阻塞的事件发生了,则该进程将解除阻塞状态而进入就绪状态。
4.什么是进程?什么是线程?进程与线程有何区别?
答:进程是程序在一个数据集合上的运行过程,是系统进行资源分配和调度的一个独立的基本单位。
在引入线程的操作系统中,线程是进程的一个实体,是被系统独立调度和分派的基本单位。线程自己基本上不拥有系统资源,只拥有一点在运行中必不可少的资源(如程序计数器、一组寄存器和栈),但它可与同属一个进程的其他线程共享进程所拥有的全部资源。 从调度、并发性、系统开销、拥有资源等方面来比较线程和进程:
(1)调度。在传统的操作系统中,独立调度、分派的基本单位是进程。而在引入线程的操作系统中,则把线程作为调度和分派的基本单位。
(2)并发性。在引入线程的操作系统中,不仅进程之间可以并发执行,而且在一个进程中的多个线程之间亦可并发执行,因而使操作系统具有更好的并发性,从而能更有效地使用系统资源和提高系统的吞吐量。
(3)拥有资源。不论是传统的操作系统,还是设有线程的操作系统,进程都是拥有资源的基本单位,它可以拥有自己的资源。一般地说,线程自己不拥有系统资源(也有一点必不可少的资源),但它可以访问其隶属进程的资源。
(4)系统开销。由于在创建、撤销或切换进程时,系统都要为之分配或回收资源,保存CPU现场。因此,操作系统所付出的开销将显著地大于在创建、撤销或切换线程时的开销。
5.什么是高级调度、中级调度和低级调度?
答:作业调度:从一批后备作业中选择一个或几个作业,给它们分配资源,建立进程,挂入就绪队列。执行完后,回收资源。
进程调度:从就绪进程队列中根据某个策略选取一个进程,使之占用CPU。
交换调度:按照给定的原则和策略,将外存交换区中的进程调入内存,把内存中的非执行进程交换到外存交换区中。
6.什么是文件的逻辑结构和物理结构?
文件的逻辑结构(文件的组织):从用户角度看到的文件的全貌,也就是它的记录结构,包括流式文件、顺序文件、索引文件和索引顺序文件。 文件的物理结构(文件的存储结构):文件在外存上的存储组织形式,包括连续文件、串联文件和索引文件。
7.试比较进程和程序的区别
答:(1)进程是一个动态概念,而程序是一个静态概念,程序是指令的有序集合,无执行含义,进程则强调执行的过程。 (2) 进程具有并行特征(独立性,异步性),程序则没有。
(3)不同的进程可以包含同一个程序,同一个程序在执行中也可以产生多个进程。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