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名师一号]2014-2015学年高中地理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测试 中图版必修3分析
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3分×20=60分) 读我国某区域简图,回答1~3题。
1.图示区域有我国一条著名山脉穿过,据图判断该山脉的走向是( ) A.南北走向 C.西北—东南走向
B.东西走向 D.东北—西南走向
2.图示区域自然植被具有过渡性,表现为( ) A.自西向东由森林过渡为草原 B.自东向西由森林过渡为草原 C.自南向北由森林过渡为草原
D.自南向北由常绿阔叶林过渡为落叶阔叶林
3.图中R河一年中有两次洪峰,正常年份应该出现在( ) A.3月和6月 C.5月和8月
B.4月和7月 D.6月和9月
1~3.解析 第1题,根据图中经纬网及400 mm等降水量线的走向,可知图示区域著名的山脉为大兴安岭,呈东北—西南走向。第2题,该地受降水条件影响,东西差异大,自东向西由于距海洋渐远,植被由森林过渡为草原。第3题,R河发源于大兴安岭,春季积雪融
1
化形成春汛,夏季雨带北移形成夏汛。一般年份5月份气温较高,积雪全部融化;8月降水较7月多,形成夏汛。
答案 1.D 2.B 3.C
环渤海经济圈作为东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正在加速崛起。读图,据此回答4~5题。 4.目前,影响环渤海经济圈可持续发展的首要因素是( ) A.矿产资源不足 B.水资源短缺 C.人口密度较大 D.洪水灾害频发
5.图中阴影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棉基地,其利于棉花生长的气候条件是( ) A.地势平坦广阔 C.降水丰富,水源充足
B.土壤深厚肥沃 D.光热条件好,雨热同期
4~5.解析 第4题,环渤海经济圈包括辽中南、京津唐、山东半岛工业基地,主要位于华北平原,降水量相对较少,工农业发达,人口众多,需水量大,水资源短缺已成为限制其发展的首要因素。第5题,棉花喜温喜光耐旱;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不属于气候条件;棉花不需要降水丰富的条件;光热好,雨热同期有利于棉花的生长和收获。
答案 4.B 5.D 读图,回答6~7题。
2
6.受地理环境影响图示区域内由南向北( ) A.洪涝灾害发生次数减少 B.民居房屋的墙体变厚 C.作物的生长期变长 D.土壤的酸性增强
7.关于图示地区人类活动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地区有大面积的茶园分布 B.②地区有大面积柑橘园分布 C.③地区有大面积棉花种植区 D.④地区有大片的水稻田
6~7.解析 第6题,图示区域内自南向北热量条件渐差,民居房屋的墙体变厚,作物生长期变短,土壤酸性渐弱。洪涝灾害的发生次数的多少是多种因素共同影响下形成的,南北递变规律不明显。第7题,图中①地区位于淮河以北,不可能有茶园分布;②地区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形平坦,城市化和工业化高度发达,不可能有大片柑橘园分布;③地区位于江汉平原,地形平坦,热量条件好,是我国商品棉基地;④地区位于河流的分水岭——山地(武夷山),地形起伏大,不可能有大片的稻田。
答案 6.B 7.C
西电东送、西气东输是我国为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而采取的能源跨区域调配工程。据此回答8~9题。
3
8.图中表示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特点的是( ) A.① C.③
B.② D.④
9.西气东输工程对中、西部地区发展的重要意义表现为( ) A.有利于缓解电荒,为工业生产提供足够的能源 B.利用丰富的能源,推动耗能工业扩大生产规模
C.改变农村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提高清洁能源的使用比例 D.促使源地能源以天然气为主,缓解因植被破坏带来的环境压力
8~9.解析 第8题,我国的能源消费主要以煤炭为主。第9题,A项是对东部地区的主要作用。B项不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C项中,西气东输主要面向城市,减轻东部地区能源短缺状况。D项中,西气东输可调整源地的能源结构,减少薪柴的使用,利于生态保护。
答案 8.B 9.D
读下图,①、②为我国两个盆地。回答10~12题。
10.①、②两盆地中的河流( ) A.a河水源主要来自冰雪融水 B.a河是我国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4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