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数学新课程与高中数学教师的素养

高中数学新课程与高中数学教师的素养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6 23:32:40

高中数学新课程与高中数学教师的素养

鞍山市鞍钢高级中学

数学组 李志远

高中数学新课程与高中数学教师的素养

关键词:理论知识素养 能力素养 自学能力 教学能力

摘要: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更加重视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新

课标”强调:高中数学课程应提高基本内容的实际背景,反映数学的应用价值,开展“数学建模”的学习活动,设立体现数学的某些重要应用的专题课程。学习数学教育心理学对一些重要的问题,如:数学课程改革问题,数学教学中的各种复杂关系的处理问题,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变革,数学双基与创新的关系,数学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关系问题,数学知识学习与数学情感问题,数学课堂教学设计问题等,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给以分析,并最终落实在数学课堂教学改革上。进入21世纪,我国开始了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2004年秋季启动了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试验。本次课程改革数学课程的变化较大,对数学教育工作者的观念,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提出了较大的挑战。新课程的变化和要求教师全面地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尤其是数学素养和教育心理、教学素质。

一. 人教B版高中新课标数学教材的特点

1. 增加了许多新的数学内容,如视图与投影、概率统计思想方法、算法、框图以及大量的现代数学知识。同时在数学文化、数学探究、数学建模、数学实践等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 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其中立体几何是变化最大的一个部分。原来教材内容的顺序是由平面到空间,先讨论平面,再讨论由平面组成的几何体,新的课程则从认识几何体入手,要求学生掌握实物、直观图、三视图之间的相互转化,然后再学习组合体的基本元素—点、棱、面。以往立体几何的重点内容是证明,采用单一的严谨的逻辑推理,而新课程则主要采用向量这一近现代的工具将证明转化为代数计算加以解决。 3. 突出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更加重视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新课标”强调:高中数学课程应提高基本内容的实际背景,反映数学的应用价值,开展“数学建模”的学习活动,设立体现数学的某些重要应用的专题课程。

4. 增加了选择性。以往的课程虽然也分必修和选修,但是针对文理不同方向开设,学生一旦选择文理,数学课程也就确定了。新课程数学就恰恰体现了这一数学特点,真正把权力交给了学生。

5. 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过去,学生学习数学主要局限“对概念、结论和技能记忆、模仿接受”。新课程力求转变这种现状。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倡导独立自主的学习方式。

6. 教师角色的转变。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宰,使学生学习的唯一评价者。新课程强调教师要转变角色,是自己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为学生学习创造温暖环境。

二.高中数学教师的素养

普通高中数学新课程以模块的形式呈现,必修课程有五个模块(数学1—5)必须选的模块有五个,由此可见不论是工作多年的老教师,还是近几年走上教学岗位的新教师,都必须提高自身在 数学理论知识上的修养,否则,不但难以胜任系列专题的教学,就是必修课程的教学也难以达到课标的要求。

那么,作为一名普通高中的数学教师,在数学上需要具备怎样的素质呢? 1.数学理论知识素养 目前,我国大部分中学数学教师都是毕业于高等师范院校的,受到过较系统的专业训练,似乎应当能够“居高临下”,即能用近代数学的体系、思想、观点来理解中学数学;然而,许多教师都觉得大学学的东西没有用,许多知识联系不上。实际上这是缺乏两者之间衔接的研究。通过研究,才能发现中学数学与近代数学之间的联系,明白它们之间的关系。才能有效地指导中学生学习数学。一个数学教师还要有一些理解与欣赏数学美的修养。数学教师是数学王国的导游,引导学生学会欣赏数学美,发现数学美才能做到以美启智,以美育人。 2.数学教育心理学素养

学习数学教育心理学对一些重要的问题,如:数学课程改革问题,数学教学中的各种复杂关系的处理问题,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变革,数学双基与创新的关系,数学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关系问题,数学知识学习与数学情感问题,数学课堂教学设计问题等,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给以分析,并最终落实在数学课堂教学改革上。 3.数学教学理论

人教B版高中新课标数学教学理论的最大的突破点就在于它认识到:在讨论“教的规律”之前,首先必须了解“学的规律”,即研究学生是“如何学习数学”的问题,从而产生了数学学习的一套理论。所谓数学学习论,是以学生的数学学习作为研究对象,揭示其自身的性质、特点、过程和规律的学问。它主要研究的内容有学习的意义和分类、数学学习过程理论,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对数学学习的影响,数学学习与心理学、教育学的关系,数学思维方法以及数学学习原则、学习方法的指导等。 4.现代教育技术素养

现代教育技术在中学数学教育中发挥的作用已经从作为“辅助教学”的手段发挥为整合教学之中。教育改革是教育系统的自我发展与完善,它是多维度的,是教育系统内各要素都要更新与发展的变化。简单他说,教育改革就是要使教育走出应试教育的误区,完成由以书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向以直接经验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以及由培养经验型人才向培养创造型人才的转变。我们所说的素质教育既是一种教育观念,又是一种教育模式,其实二者在本质上是相通的,因为教育模式实质上就是具有实际操作功能的教育观念。教育观念是人们形成的关于教育的比较稳定的世界观,是教育目的和手段、内容和方法的主体。 三.态度与性格方面的素养

性格方面:和蔼可亲,温柔,有爱心,幽默,善解人意。

教育态度: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关爱学生,经常鼓励、表扬学生,

一视同仁,视学生为朋友,与学生一起活动。

教育能力:讲课水平高,管理经验丰富,知识渊博,能力强。

其他方面:爱好广泛,能歌善舞,年轻漂亮等。在新的教学时代,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将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角色向作为学生的导师、意义建构的促进者、课程的开发者、合作者、信息资源的设计和查询者、学生的学术顾问、研究者和学习者等角色转变。是用形式多样并且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教“书”,育各方面素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育个性充分发展的人,并始终强调把人的发展放在第一位,这正是教育的根本价值之所在,正是教育本质的回归。 四.欣赏数学素养

数学来源于实践,又经过抽象提炼,因此随着数学的产生,美感的一般表现形式—自然美、艺术美就存在于数学之中:直线的刚劲平稳、曲线的柔和光滑,无不充满大自然的诗情画意;而符号的简明、公式的流畅、推理的精炼……使数学和音乐一样充满艺术魅力。英国学者波兰尼提到的“意会知识”认为:数学是概念的音乐,音乐是“感觉的数学”,这是将数学和艺术揉合在一起。数学的美包括简洁美、对称美、统一美、奇异美等等,数学的美是具体、形象和生动的。我们要使学生不仅有一双善于捕捉美的眼睛,而且有一颗感受美的心灵,追求美的愿望。 数学美与数学知识相比,前者呈“隐性”,后者呈“显性”。但是,很多知识的有效性是短暂的,美的思想的有效性却是长期的,能使人“受益终生”;知识存在的形态是呆板的,美的存在形态是活泼的,能使人的心灵“受到召唤”。数学发展的历史还表明,数学发现往往起因于思维的乐趣或数学美的召唤。正如法国大数学家彭加勒指出:“能够作出数学发现的人是具有感受数学中的秩序、和谐、对称、整齐和神秘美等能力的人,而且只限于这种人”。

因此,就数学教学而言,“知识诚可贵,思想价更高,若为创造故,求美不可抛”。所以,如果说教学以数学知识为主体,那么就应该以挖掘、展现由其反映出来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美学因素为两翼。俗话说:“没有翅膀,鸟儿是飞不起来的”。这样做,既能把知识与思想的种子播种在学生的心田,又能把学生领进华美的数学殿堂,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达到对数学思想方法的领悟,受到数学美的熏陶,从而从根本上培养其认知能力和创造能力。

当今社会正处于知识经济时代,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无法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江泽民同志曾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高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高度来认识”。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须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为己任,培养更多具有创新个性品质的人才去造福国家和民族。 事实,现代创造学理论也告诉我们:“人人都有创造的潜能,这种潜能是可以开发和培养的。”大量的研究地表明:每个人都蕴藏着无限的潜在创造力,普通人和天才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问题是缺少一把打开这座神秘宫殿的钥匙。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打破常规,别出心裁,勇于标新立异,寻找与众不同的解题途径。引导学生从角度、多侧面、多方位进行大胆尝试,提出合理、新颖、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来。要保护学生的奇特想象,每一个不同与他人的想法在旁人的眼光里哪怕不值得一提,作为老师都要及时鼓励。 有人说,人文教育的生命力在于激发全人类的创造激情,从而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数学学习的过程实质上是一种再创造的过程,在对定理、结论、解题方法的

探索中,都需要学生具有创新思维和开拓精神,同时也正是通过这种数学活动过程来培养学生的开拓创新精神。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大胆地让学生进行探索和猜想,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精心设计问题,通过一题多解、妙题巧解、解题优化等教学策略,来培养学生的“奇思妙想”和“独到见解”,使学生逐步养成创造性思维习惯,让创新成为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产物,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通过寻找和挖掘数学中的文化性,学生可以了解数学科学与人类社会发展之间的相互作用,体会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人文价值,开阔视野,寻求数学进步的历史轨迹,激发对于数学创新原动力的认识,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领会数学的美学价值,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高尚的理想道德情操。总之,提高数学素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等多方面的共同支持和努力。对数学教师来说,只有在不断实践、不断探索中才能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以适应这一形势需要。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高中数学新课程与高中数学教师的素养 鞍山市鞍钢高级中学 数学组 李志远 高中数学新课程与高中数学教师的素养 关键词:理论知识素养 能力素养 自学能力 教学能力 摘要: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更加重视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新课标”强调:高中数学课程应提高基本内容的实际背景,反映数学的应用价值,开展“数学建模”的学习活动,设立体现数学的某些重要应用的专题课程。学习数学教育心理学对一些重要的问题,如:数学课程改革问题,数学教学中的各种复杂关系的处理问题,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变革,数学双基与创新的关系,数学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关系问题,数学知识学习与数学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