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最新版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阶段检测:第2单元测试及答案
精修版资料整理精修版资料整理精修版资料整理精修版资料整理精修版资料整理精修版资料整理第二单元阶段检测
(时间:150分钟 分值:150分)
一、基础巩固(25分)
1.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4分)
A.可谓好学也已
B.昔者龙逢斩,比干剖,苌弘肔,子胥靡 C.盍各言尔志 D.阖四竟之内
解析 A项,“已”通“矣”;B项,“靡”通“糜”;D项,“竟”通“境”。 答案 C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4分)
A.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 遗:遗弃,抛弃。 .B.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见:显露,表现。 .C.故逐于大盗 逐:追随。 .
D.人含其聪,则天下不累矣 累:劳累。 .解析 D项,累:忧患。 答案 D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4分)
??无,名天地之始.A.? ?殚残天下之圣法,而民始可与论议?.?常无,欲以观其妙?故.?B. ?曰: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故.?不去?夫唯弗居,是以..C.?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
?布,耒耨之所刺?罔罟之所.?D. ?彼圣人者,天下之利器也,非所以明天下也?.
解析 C项,都是“因此”的意思。A项,名词,根本,本源;副词,才。B项,相当于“夫”,无义;连词,因此,所以。D项,助词,用在动词前,组成名词性词组,表示“……的地方”;助词,和介词“以”组成“所以”这一短语,表示“用来……的”。 答案 C
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4分)
A.道可道,非常道 ..B.少私寡欲,绝学无忧 ..C.灭文章,散五采,胶离朱之目 ..D.不远千里而来 ..
解析 A项,非常:古义指不是永恒不变的;今义指①特殊的,②十分。B项,绝学:古义指抛弃学问;今义指①失传的学问,②高明而独到的学问。C项,文章:古义指文辞、文饰;今义指作品、著作等。D项,千里:古今意义一致,都表示路途遥远。 答案 D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类型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4分)
A.敝之而无憾 B.不远千里而来 ..C.苟为后义而先利 D.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
解析 A项,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破旧。B、C、D项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答案 A
6.默写下列句子。(5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2)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3)彼人含其明,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知者乐水 仁者乐山 (2)血气方刚 戒之在斗 (3)则天下不铄矣 二、阅读鉴赏(50分) (一)课内阅读(20分)
阅读下文,完成7~10题。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5分)
A.克己复礼为仁 克:克制、约束。 .B.天下归仁焉 归:归向。 .
C.请问其目 目:纲目、具体要点。 .D.回虽不敏 敏:聪敏,聪明。 .解析 B项,归:称许、赞许。 答案 B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5分)
A.克己复礼为仁 可以为师矣 ..
B.而由人乎哉 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 ..C.请问其目 其真无马耶 ..
D.请事斯语矣 斯而析之,精至于无伦 ..
解析 B项,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反问,相当于“难道”“岂”/连词,表示承接关系。C项,代词,代实现仁的措施/表选择的连词,还是。D项,代词,这些/动词,分开。 答案 A
9.下列关于原文有关内容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5分)
A.在这一则里,孔子说只要能够克制私欲,就能做到“仁”。
B.孔子教育颜回,要用礼来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并侧重强调了个人的修身。 C.从这则中,我们可以看出颜回对老师所学的信服,也可以看出师生关系的和谐。 D.讲究自我约束,提高个人修养,使人与人的关系和谐,这种思想是值得提倡的。 解析 孔子的意思是:抑制自己,履行礼的要求,就是仁。所以A项条件不够充分,缺少了“履行礼”的要求。 答案 A
1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1)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2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不合于礼的不要看,不合于礼的不要听,不合于礼的不要说,不合于礼的不要做。
(2)我虽然资质迟钝,让我照这些话去做吧。 (二)课外阅读(3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
楚瓜梁灌
梁大夫有宋就者,尝为边县令,与楚邻界。梁之边亭,与楚之边亭,皆种瓜,各有数。
①
梁之边亭人,劬力数灌其瓜,瓜美。楚人窳而稀灌其瓜,瓜恶。楚令因以梁瓜之美,怒其亭.瓜之恶也。楚亭人心恶梁亭之贤己,因夜窃搔梁亭之瓜,皆有死焦者矣。梁亭觉之,因请其.
尉,亦欲窃往报搔楚亭之瓜,尉以请宋就。就曰:“恶!是何可?构怨,祸之道也。人恶亦.恶,何褊之甚也。若我教子,必每暮令人往,窃为楚亭夜善灌其瓜,勿令知也。”于是梁亭乃每暮夜窃灌楚亭之瓜。楚亭旦而行瓜,则又皆以灌矣,瓜日以美,楚亭怪而察之,则乃梁
②
亭之为也。楚令闻之大悦,因具以闻楚王,楚王闻之,惄然愧,以意自闵也,告吏曰:“征搔瓜者,得无有他罪乎?此梁之阴让也。”乃谢以重币,而请交于梁王,楚王时则称说,梁.王以为信,故梁楚之欢,由宋就始。语曰:“转败而为功,因祸而为福。”老子曰:“报怨以德。”此之谓也。夫人既不善,胡足效哉!
(节选自《新序》卷四)
【注】 ①窳(yǔ):懒惰。②惄(nì)然,忧思的样子。
11.解释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语的意思
(1)劬力数灌其瓜( ) .
(2)楚亭人心恶梁亭之贤已( ) .(3)构怨,祸之道也( ) .(4)此梁之阴让也( ) .
答案 (1)数:屡次;(2)贤:胜过;(3)构:构成;(4)阴:暗中。 12.下列句子中“因”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A.楚令因以梁瓜之美,怒其亭瓜之恶也 .
B.梁亭觉之,因请其尉 .C.转败而为功,因祸而为福 .D.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 .
解析 A项,因,因为。B项,于是。CD项,顺着依据。 答案 CD
13.下列加点词与“楚亭怪而察之”中的“怪”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
B.会天雨,道湿不可行 .C.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D.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
( )(5分)
( )(5分)
( )(5分)
解析 例句“怪”与A项“耻”为意动用法。 答案 A
1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人恶亦恶,何褊之甚也。(5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夫人既不善,胡足效哉!(5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人家可恶,你也可恶,为什么心胸狭窄得这么厉害。 (2)别人的行为既然不好,怎么值得我们效法啊! 15.简要说出你读这篇文章的启示。(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学会宽容忍让从而化解生活中的矛盾。 【参考译文】
梁国大夫有一位名叫宋就的,曾经做过边区的县令,与楚国邻界。梁国的边亭与楚国的边亭都种瓜,各有一定的数量。梁国边亭的人辛苦勤劳,时常浇灌他们的瓜田,瓜好;楚国边亭的人懒惰,很少浇灌他们的瓜田,瓜不好。楚国的县令因为梁国的瓜好,于是对自己边亭的瓜不好很生气。楚国边亭的人,内心憎恨梁国边亭的瓜比自己的好,因而夜里就偷偷地到梁国边亭的瓜田去捣乱。这样一来,梁国边亭瓜田里的瓜每天都有枯死的。梁国边亭的人发觉了这一情况,于是请示了他们的亭尉,也想偷偷地到楚国边亭的瓜田去报复捣乱。亭尉去请示宋就。宋就说:“呀!这怎么可以呢!这是结怨构祸的办法。人家可恶,你也可恶,为什么心胸狭窄得这样厉害呢!如果让我教你,就一定要每天傍晚派人去,偷偷地连夜替楚亭人浇灌好他们的瓜田,而不让他们知道。”于是,梁亭的人就每天傍晚到夜里偷着替楚亭浇灌瓜田。楚亭的人早上去巡视瓜田,就总是发现他们的瓜全被浇灌过了。瓜一天比一天长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