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提升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专题调研报告

提升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专题调研报告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1 2:43:41

我省企业吸引、培养、使用创新人才环境不断改善,企业高素质科技人员总量和参与r&d活动人员同步增加。2006年,全省从事科技活动人员达到35.45万人,其中企业达27.97万人,占到78.9%,企业雇用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人数达到19.12万人。2006年参与r&d的人员11.89万人,同比增长47.2%;r&d人员折合全时当量为98996人年,同比增长38%。

1、从不同行业来看:高端人才比例低,行业人才培养体系亟待建立

通过对珠三角企业调研发现,我省九大工业产业高端人才结构比例低。其中,电子信息产业高端人才比例最高,也仅为29.7%,而纺织行业最低,高端人才比例只有5.5%。我省形成了以工业设计教育培养为主体的培养模式,广东工业大学、深圳大学等20多所高校开设了工业设计专业,输送了大量的专业人才。

2、从不同规模来看:大型企业高端人才比例高,中小型人才培养基地初步建立

我省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人员20多万人,占到社会科技活动人员的56.5%。调研的企业中,大型企业的高层次人才比例为22.5%,分别比中、小型企业高出2.9和3.5个百分点。我省加强了对中小企业人才的培训,目前已认定广州莱茵职业技术学院等13家单位为省中小企业培训示范基地。

3、从不同所有制来看:国有企业人才实力较为雄厚,民营、三资等企业人才层次普遍偏低

调研发现,央企高层次人才比例最高,达到21.2%,国有企业是19.2%。近年来,民营企业高层次人才结构比例增大,19.1%的员工属于本科以上人才,比三资高5.2%。

4、从不同区域来看:珠三角高端人才比例高,东西两翼及山区低

调研发现,珠三角地区高层次人才比例达到25.9%。平均每家大中型企业拥有1.56个博士、6.09个科学家、108个工程师,凝聚了较多的创新人才。而东西两翼和山区的高层次人才比例分别只有15.0%和10.2%。

(四)创新成效

2007年,我省企业专利申请量达到42701件,同比增长26.6%,连续4年位居全国第一。发明专利申请量达20296件,占全省申请总量的76.0%,连续3年位居全国第一。在我国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前五名企业中,我省占了四家。中国名牌产品、国家免检产品、中国驰名商标分别达到299个、665个、108件,获中国世界名牌产品4个,均居全国前列。参与制定修订了国际标准107项、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2295项。我省企业通过自主创新,在一批产业关键技术的突破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

1、高技术产业

我省在高新技术产业多个关键领域取得了重点突破。如在信息产业,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的gt800数字集群系统和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的gota数字集群系统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为全球首创;珠海联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研发成功了高效β-内酰胺酶抑制剂前体药物及其复方制剂等。

2、先进制造业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我省先进制造业在共性技术攻关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果。如深圳大族激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激光信息设备技术、XX市明阳电器有限公司研发成功的三电平igct串联高压变频调速系统等。

3、传统产业

近年来,传统行业企业着力研发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产品,如广东溢达纺织有限公司研发成功的全棉智能快干针织面料等。

4、创意产业

工业设计、软件、数字技术等创意产业呈现快速发展态势。2006年,我省全年原创动漫时长达18121分钟,占全国的1/4。涌现出美的、康佳、飞亚达等一大批设计创新型企业以及毅昌、浪尖、大业等优秀工业设计公司。

(五)创新评价

1、处于模仿创新阶段

根据行业创新阶段判断模型,行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技术创新方式不同:ⅰ、低技术生产阶段;ⅱ、技术依赖阶段;ⅲ、模仿创新阶段;ⅳ、自主创新阶段。从世界范围来看,我国的r&d 投入强度为1.42%,处于中等水平,发达国家普遍达到2%以上。而我省研发投入强度仅为1.19%,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属于研发投入强度偏低水平。

结合研发投入强度与对外技术依存度②的分析,目前我省企业创新阶段属于从技术依赖阶段开始步入模仿创新阶段。

2、创新实力有待提高

根据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对北京、上海、江苏、广东、山东11项三级指标搜集了2002-2006年相关数据及平均值,并进行均一化处理,得出各省市区域创新能力分别为:上海88.5、北京87.4、江苏84.6、广东81.2、山东68.8。对比的五个省市中,我省创新能力强于山东省而位列第4位,由创新优势阶段向创新强势阶段发展。

三、广东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主要问题

1、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

(1)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不足。从全国来看,我省企业研发经费投入总规模位居全国前列,r&d经费支出仅次于北京,但与经济规模相比,投入强度还远远不够。2007年,企业r&d经费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比例仅为0.8%,远远低于目前世界发达国家的2.5%-4.0%。而按国际上的研究结果显示,比重在5%以上才具有竞争力。

(2)开展创新活动的企业比重偏低。2004-2006年,我省大中型工业企业有

49.7%开展了创新活动,低于全国58.2%的平均水平,在全国仅排24位。2006年,全省大中型企业中拥有科技活动机构的企业数为893个,仅占全部大中型企业的比重16.8%。换言之,83.2%的大中型企业还没有建立专门技术研发机构,创新活跃度不高,不利于我省企业创新活动的持续开展。

(3)技术引进与消化吸收比例不合理。我省企业偏重购买机器设备和外部技术,忽视技术内部消化吸收和创新。我省企业购买技术总支出与消化吸收的费用比为1:0.15,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0.20,企业基本停留在购买国外成套设备水平上,这导致企业技术更新换代大部分依赖于国外进口。全省技术自主率只有四成左右,医疗设备、精密仪器、医疗器械、重大工程机械等产品基本依靠进口。我省企业自我改善和提高企业加工能力较弱,也难以紧随先进技术进行追赶式消化吸收和模仿创新。

(4)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长期以来,我省企业所需和高校与研究机构所供相脱节。高校与研究机构致力于学术成果,以论文为导向的评价机制造成科技成果难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企业作为技术投入方和受让方,由于实验条件及资金人员等方面的限制,一时也无法将尚不成熟的科技成果进行消化,造成科技成果转化率低下。电子信息、先进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四大高新技术产业中,广东产品处于国际先进水平的仅有24.7%。全省大中型企业的产品销售收入中,新产品销售收入仅占15.2%。

2、企业外部存在的问题

(1)若干自主创新优惠政策难以落实。2006年初,国务院印发了《实施的若干配套政策》。但《配套政策》在我省贯彻不到位,突出表现为所得税前抵扣(第七条)、加速研究开发仪器设备折旧(第八条)、扶持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第十三条)等税收政策没有得到落实,影响了企业加大自主创新投入的积极性。

(2)技术服务机构的服务水平不尽人意。尽管我省经认定的技术服务中介机构达到6000多家,从业人员15万余人,但主要还是承接政府加强行业自律的职责。大多数中介服务机构在技术评估、知识产权、成果转化等方面没有为企业提供充分到位的服务。而相关技术服务平台,大多数仍只是提供技术检测功能。

(3)研究机构协助解决行业共性关键技术作用不明显。研究机构转制后在不同程度上造成研究队伍的离散和研究积累的丧失,更多地从企业的角度立足市场,忽视了对产业共性技术问题的研究。而科研院校集聚了大量的科技资源,然而产学研结合机制不完善,科研院所的研发更关注其研究成果的科研价值,忽略了产业化效果,企业所需的行业共性关键技术无法获取。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我省企业吸引、培养、使用创新人才环境不断改善,企业高素质科技人员总量和参与r&d活动人员同步增加。2006年,全省从事科技活动人员达到35.45万人,其中企业达27.97万人,占到78.9%,企业雇用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人数达到19.12万人。2006年参与r&d的人员11.89万人,同比增长47.2%;r&d人员折合全时当量为98996人年,同比增长38%。 1、从不同行业来看:高端人才比例低,行业人才培养体系亟待建立 通过对珠三角企业调研发现,我省九大工业产业高端人才结构比例低。其中,电子信息产业高端人才比例最高,也仅为29.7%,而纺织行业最低,高端人才比例只有5.5%。我省形成了以工业设计教育培养为主体的培养模式,广东工业大学、深圳大学等20多所高校开设了工业设计专业,输送了大量的专业人才。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