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9份试卷汇总)2019-2020学年石家庄市名校物理八年级(上)期末监测模拟试题
2019-2020学年八上物理期末试卷
一、选择题
1.下列情况中密度不发生变化的是( ) A.水在0℃﹣4℃之间 B.正在形成风的空气 C.一直在沸水中的铁块 D.把铁板放到夏季烈日下暴晒
2.在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时,发现指针略向左偏,以下做法可行的是 A.将天平的平衡螺母向右移 B.将天平的平衡螺母向左移 C.将天平的游码向右移 D.将天平的游码向左移
3.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其下方的纸上呈现一个并非最小的光斑,这时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l。若凸透镜远离纸的过程中光斑一直变大,该凸透镜的焦距
A.一定小于l B.一定等于l C.一定大于l
D.可能小于l,也可能大于l
4.在初中物理的学习中,我们经常提到的“像”有:①小孔成像;②平面镜成像;③放大镜成像;④投影仪投影在屏幕上成的像;⑤汽车观后镜中的像。下列关于上述“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属于实像的是①②③ C.由于反射而成的像是①②⑤ 的解释相符的是( )
A.清澈见底——光的反射 B.坐井观天——光的折射 C.海市蜃楼——光的直线传播 D.波光粼粼——光的反射
6.学习了显微镜的使用后,小明用显微镜观察蝉的翅膀,使用物镜甲时,视野中所看到的画面如图一所示,而改用物镜乙时,视野中所看到的画面如图二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属于虚像的是④⑤ D.由于折射而成的像是③④
5.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无锡市举办了全市中学生汉字听写大赛。下列词语中涉及的物理 现象和对它
A.物镜乙可观察到的细胞数量较物镜甲少 B.若使用相同的光圈,物镜甲比物镜乙视野暗
C.若不改变目镜,则物镜甲比乙的镜头要短
D.若想将图一中的X点移到视野中央,应将蝉翅样本向左下方移动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春天的早晨经常出现大雾,这是汽化现象
B.夏天揭开冰棒包装后会看到冰棒冒“白气”,这是凝华现象 C.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小的露珠,这是液化现象 D.初冬的早晨地面上会出现白色的霜,这是凝固现象
8.干旱的沙漠中,甲壳虫掌握了一种独特的获取水的方法。日落以后的几个小时, 甲壳虫的体温降低到周围的气温以下,它们将头插进沙里,然后背朝着晚风吹来的方向,水珠就会在甲壳虫背上形成(如右图所示),当水珠越聚越多时,这些水珠就会沿着弓形背滚落入甲壳虫的嘴中。水珠的形成属于下列物态变化中的哪一种?
A.熔化 B.液化 C.汽化 D.凝华 9.关于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们小声说话时,声音的音调一定低 B.利用回声可以测地球到月球间的距离
C.在市区高架桥两侧修隔音墙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D.超声“碎石”是利用声音能传递信息
10.在课堂上,有些老师为了改善上课效果,常利用“小蜜蜂”扩音器进行讲解:关于扩音器的作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增大声音的响度 B.提高声音的音调 C.改变声音的音色 D.改变声音的传播速度 二、填空题
11.已知一个空瓶子装满水后的总质量为500g,现在此瓶子中放入一个小石块,溢出水后其总质量变为520g。接着取出石块,剩余的水和瓶子的总质量为490g。若不计取出石块的过程中带走的水,则石块的质量为_____g,石块的密度为_____kg/m3。
12.如图是凸透镜成实像时像距v和物距u的关系图象。分析图象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cm,当物距u=30cm时,成_____的像(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
13.生产生活中常用到物态变化知识,如液化气是利用____方式将气体液化便于储存;利用涂擦在发烧病人身上的酒精____(填一种物念变化)吸热使病人快速降温;利用在云层中喷洒的干冰升华时____(填“吸”或“放”)热以达到人工降雨。
14.音叉被敲击时会发声,说明了声音由物体_________产生,如图所示,是几种音叉的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其中音调相同的是_____;响度相同的是_____。
15.如图所示,一束激光射到空水槽底部O点,形成一个光斑。向水槽中注入适量水后,水槽底部光斑移动到O点的_____(左/右)侧。继续沿水槽壁缓慢注水,在此过程中,折射角_____(增大/不变/减小)。
16.《刻舟求剑》这则寓言故事中,刻舟人最终没能寻到剑,是因为船相对于河岸是_____的,而剑相对于河岸是_____的。他不懂得_____的物理知识。 三、计算题
17.一个瓶子的质量为200g,装满水时的总质量是700g,装满某种液体时的总质量是600g,则这种液体的密度是________kg/m3。(已知水的密度是ρ水=1.0×103kg/m3) 18.一辆载重汽车的车厢容积为3.5m×2m×0.6m,额定载货量为4t.问:
(1)如果车厢装满泥沙(泥沙的体积等于车厢容积),汽车载货量为多少?(已知泥沙的密度为2.4×103kg/m3)
(2)为了行车安全,汽车不能超载.如果不超载,此车最多能装多少立方米的泥沙? 四、实验题
19.小明在“探究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实验中。
(1)用调节好的天平称物体A的质量,当把物体放到天平左盘时,盘中的砝码和游码所处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天平平衡,再将该物体放到盛有70cm水的量筒中,量筒中的水面如图乙所示, 请将物体A的质量和体积记录在表一内: 表一 物体 质量/g 体积/cm3 A ____ ____ B 14.6 5.4 C 21.6 8.0 3
〔2)按照上两步骤,小明继续测量了2个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和体积,并将数据记录在表一中,请你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如图的坐标纸上描点,作出图像,观察图像并得出结论:______. (___________)
20.在某次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所使用的凸透镜焦距是15cm。
(1)如图所示,当把凸透镜成固定在50cm刻度线位置,蜡烛固定在15cm刻度线位置时,光屏应在_____(选填“Ⅰ”、“Ⅱ”或“Ⅲ”)区域内左右移动,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倒立的实像;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是常用的三种光学仪器,其中_____遵循此成像规律。
(2)实验过程中,燃烧的蜡烛变短,导致光屏上的像向_____移动,可将凸透镜的高度调_____(选填“高”或“低”),使像呈现在光屏中央。
(3)若将一个不透明小于透镜的小圆纸片贴在凸透镜的中央,则在另一侧的光屏上_____得到完整的像(选填“能”或“不能”)。
(4)把蜡烛向左移动一小段距离,发现光屏上烛焰的像变模糊了;为了使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_____移动;若不移动光屏,将一个眼镜片放在凸透镜和烛焰之间,发现光屏上的像也变清晰了,则该眼镜片是_____透镜是,可以用来矫正_____(选填“近视”或“透视”)眼。
(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蜡烛从很远处向二倍焦距处移动时,物体移动的速度_____像移动的速度(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1.如图甲为小红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
(1)小红用透明的薄玻璃板作为平面镜,以便于确定像的______,选用两支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像的______关系。
(2)实验时点燃蜡烛A,从A一侧观察蜡烛B,缓慢移动蜡烛B直到与玻蜡烛A的像重合,用刻度尺和笔将A、B所在的位置连接起来,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______,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______。 (3)在生产、生活中平面镜的应用非常广泛,小红在检查视力时,视力表放在她头部的后上方,小红通过平面镜识别平面镜里的像。此时,视力表的像距离小红______m,试在图乙中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准确画出:小红眼睛通过平面镜看到自己右脚上P点的光路图。 (_____)
22.如图甲所示,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
(1)在组装实验装置时,图乙中温度计放置正确的是_____。 (2)如图丙是水沸腾时温度计的示数,则水的沸点为_____℃。
(3)实验时,从开始加热到水沸腾所用时间过长、为减少加热时间,下列做法不可行的是_____。 A.加大酒精灯火焰 B.用初温较高的水 C.增加烧杯中水量 D.给烧杯加温。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