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林黛玉进贾府导学案
林黛玉进贾府 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认识阅读古代小说,掌握阅读方法;初步了解《红楼梦》和曹雪芹。 2.了解课文中怎样描写贾府这一典型环境,理解环境描写的特点。 3.分析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的不同性格,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4.投入小说,感受世情百态,深度思考社会历史现象。
【重点】 学会有意识地通过对故事情节和环境的把握,通过多种描写手段(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细节、神态)去分析人物形象。
【难点】 通过揣摩人物语言、动作及细节描写而形成把握人物性格的能力。 【教法】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巩固检测 【教具】 多媒体 【教时】 5课时 预习案 学法导航
1、依据辅读,掌握作家、作品。 2、读准字音,熟读文本,了解文意。
3、完成“自学检测”所有题目,限时8分钟,独立完成,检验预习成果。 4、将预习中疑惑记录到“预习存疑”中,以备小组探究时解决。 Ⅰ 文本辅读 一、走近作者
曹雪芹(约1715—1763), 清代小说家。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祖籍辽阳,先世原是汉族,后为满洲正白旗“包衣”人。曹雪芹的曾祖曹玺任江宁织造。曾祖母孙氏做过康熙帝玄烨的保姆。祖父曹寅做过玄烨的伴读和御前侍卫,后任江宁织造,兼任两淮巡盐监察御吏,极受玄烨宠信。玄烨六下江南,其中四次由曹寅负责接驾,并住在曹家。曹寅病故,其子曹颙、曹頫先后继任江宁织造。他们祖孙三代四人担任此职达60年之久。曹雪芹自幼就是在这“秦淮风月”之地的“繁华”生活中长大的。
曹家还是一个具有文学教养的世家。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博学能文,写过不少诗词 戏曲,也是有名的藏书家。著名的《全唐诗》就是由他主持刻印的。这种家庭环境无 疑地对曹雪芹的文学素养有直接的影响
曹雪芹在少年时代经历过一段“锦衣纨裤”“饫甘餍肥”的贵族生活,雍正初年, 由于受封建统治阶级内部政治斗争的牵连,曹家遭受一系列打击。曹頫以“行为不端”“骚扰驿站”和“亏空”罪名革职,家产抄没。曹颙下狱治罪,“枷号”一年有余。
这时,曹雪芹随着全家迁回北京居住。曹家从此一蹶不振,日渐衰微。经历了生活中的重大转折,曹雪芹深感世态炎凉,对封建社会有了更清醒、更深刻的认识。他蔑视权贵,远离官场,过着贫困如洗的艰难日子。
晚年,曹雪芹移居北京西郊,生活更加穷苦,“满径蓬蒿”,“举家食粥”。他以坚忍不拔的毅力,专心一志地从事《红楼梦》的写作和修订。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幼子夭亡,他陷于过度的忧伤和悲痛,卧床不起。到了这一年的除夕(1763年2月12日),他终于因贫病无医而逝世。
二、亲近作品,宏观感知 《红楼梦》,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章回体长篇小说,成书于1784年(清乾隆帝四十九年),梦觉主人序本正式题为《红楼梦》。它的原名有《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等。前80回曹雪芹著,后40回无名氏续,程伟元、高鹗整理。本书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高度艺术性的伟大作品,作者具有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他对现实社会、宫廷、官场的黑暗,封建贵族阶级及其家族的腐朽,对封建的科举、婚姻、奴婢、等级制度及社会
统治思想等都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并且提出了朦胧的带有初步民主主义性质的理想和主张。是我国古代小说中最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小说内容丰富,思想深刻,艺术精湛,把中国古典小说创作推向最高峰,在文学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红楼梦》是他“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的产物。可惜,在他生前,全书没有完稿。今传《红楼梦》120回本,其中前80回的绝大部分出于他的手笔,后40回为乾隆进士高鹗续。80回以后他已写出一部分初稿,但由于种种原因而没有流传下来。《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真实而艺术地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趋势。 三、解题
《林黛玉进贾府》选自《红楼梦》第三回,是全书序幕的一个组成部分。《红楼梦》的序幕由前五回构成,分别从各个不同角度,为全书情节的开展,作了必要的交代。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各有侧重。
因此,为了学习《林黛玉进贾府》,就有必要对前五回的内容,作一概要的了解。
第一回是开篇。先用“女娲补天”“木石前盟”两个神话故事作楔子,为塑造贾宝玉的性格和描写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染上一层浪漫主义色彩。 第二回是交代贾府人物。通过“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简要地介绍了贾府中的人物关系,为读者阅读全书开列了一个简明“人物表”。(见教材十三页) 第三回是介绍小说的典型环境,通过林黛玉的耳闻目睹对贾府做了第一次直接描写。林黛玉进贾府的行踪是这一回中介绍贾府人物、描写贾府环境的线索。
第四回是展现小说更广阔的社会背景。通过“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介绍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关系,把贾府置于一个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之中来描写,使之更具有典型意义。同时由于薛蟠的案件自然带出薛宝钗进贾府的情节。
第五回是全书的总纲。通过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利用画册、判词及歌曲的形式,隐喻含蓄地将《红楼梦》众多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的发展和结局交代出来。《红楼梦》只流传下八十回,续写部分对于《红楼梦》中人物的命运,基本上是依据这些隐喻揣摩出来的。
至此,全书的主要人物、环境背景、发展脉络、人物命运基本上交代出来,小说的情节发展便在此基础上展开了。
课文标题\林黛玉进贾府\是编者根据节选内容拟的。林黛玉因何进贾府?原来贾府的老祖宗贾母有两个儿子名贾赦、贾政,一个女儿名贾敏。贾敏嫁林如海,只有一个独生女便是林黛玉。林黛玉母亲因病去世,外祖母念及黛玉年幼无人照顾便派人把黛玉接进贾府。作者把此事安排在第三回,也就是全书的序幕部分,显然是借黛玉进贾府来描写小说的典型环境,让贾府中一些重要人物登场亮相,并为主人公林黛玉和贾宝玉第一次见面作了安排。因此,认真阅读课文对我们了解《红楼梦》很有意义。
扎实的基础知识是提高能力的前提,为了更好地探究文章,请同学们落实好下列内容。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阜( )盛 敕( )造 嬷嬷( ) 丫鬟( ) 斟( )上 怯( )弱 癞头( ) 疯癫( ) 放诞( ) 绾( )着 璎珞( ) 盘螭( ) 绉( )裙 裉( )袄( ) 嫡亲( ) 翠幄( ) 轩峻( ) 厢庑( ) 錾金( ) 黼黻( ) ( ) 美人觚( ) 孽根( ) 溺爱( ) 小幺( ) 咳嗽( ) 盥手( ) 懵懂( ) 瞋视( ) 诽谤( ) 辜负( ) 韶光( ) 纨绔( ) 罥( )烟眉 两靥( ) 颦颦( ) 杜撰( )
2、 积累理解词语的意思。 小厮: 纳罕:
敛声屏气: 憨顽: 懵懂: 潦倒:
纨绔: 膏粱:
3、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 ①、第三个身量未足,形容尚小( ) ..
②、可怜辜负好韶光( ) ..
③、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风流态度( ) .. ④、身量苗条,体格风骚( ) ..
⑤、行为偏僻性乖张( ) ..
⑥、纵然生得好皮囊( ) ..⑦、我带了外甥女过去,到也便宜( ) ..⑧、莫效此儿形状( ) ..⑨、舅母爱惜赐饭,原不应辞( ) ..
⑩、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 ) .⑾、疯疯癫癫,说了这些不经之谈( ) .. ⑿、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 ) ..
3、成语释义:
不经之谈:荒诞的、没有根据的话。
敛声屏气:抑制语声和呼吸。形容畏惧、小心的样子。 恭肃严整:非常恭敬严肃。
顾盼神飞:左右顾视,目光炯炯,神采飞扬。 寻愁觅恨:无缘无故地烦恼愁闷或自找烦恼。
甜言蜜语:为了讨人喜欢或哄骗人而说的好听的话。 知识卡片
1 、阅读小说的基本方法:梳理情节------分析人物性格命运------理清环境描写的含义 ------理解主题 2、梳理情节:(1)用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包括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概括时要注意几个要点: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2)认清是单线结构还是双线结构。
(3)注意那些与情节发展有关联的人物、事物。
3、环境描写的分类: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1)环境描写的作用:(2)提供人物活动的生活场所
(3)反映时代社会特征
(4)渲染气氛,衬托人物心境
(5)侧面反映人物性格,烘托人物形象(6)暗示、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4、小说从大的范畴上讲属于记叙文,只是比一般的记叙文复杂一点,可以从以下四方面组
织阅读。
理清事件发展的线索和过程,把握小说的结构。要搞清楚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经过和结果,记叙中具体的明线是什么,暗线又是什么,再具体分析结构。通过这些具体的分析,就可以整体把握小说的大致内容了。
分析小说的表现手法。小说的表现手法较多,应着重分析小说的情节、环境以及细节。小说一共有几个情节,用了几个细节,这几个细节侧重表现人物的哪些方面,处于怎样的环境等。 鉴赏人物形象。阅读小说一定要把握人物形象的特点,小说通过情节刻画,表现了主人翁哪些具体的特点,这一形象又有怎样具体的作用。
归纳作品的主题。通过事物和人物叙写,就可以大致把握作者在文中流露出的态度,进而去推测小说的主题
Ⅱ合作探究——小组共同讨论,集思方能广益! 探究点1 一、“这林黛玉常听得母亲说过,他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读罢课文有哪些不同?请归纳出来。
1. 提问:贾府地处街市繁华人烟阜盛之处,黛玉来到门前看到了什么情况?
2. 提问:黛玉进入贾府到贾母处,她看到了什么?
3.提问:黛玉去拜见二舅舅时又看到什么?
3. 提问:黛玉在府内所见到的人,可分为两大类,他们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二、本文中的环境描写对于反映贾府生活有何作用? 明确:
三、课文以林黛玉进贾府这一事件为中心,在迎客声中让众多人物登场亮相。人物描写详略得当,虚实并用。试据此填写下面的表格。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