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考化学《第十单元 酸和碱》巩固复习题精编(含详细答案解析)
D、碱性溶液能使酚酞变红,则滴入酚酞试液后变红的溶液一定呈碱性,但不一定是碱,如碳酸钠为盐,溶于水呈碱性,故D正确.故选D.
【分析】本题考查了常见概念的推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概念进行,所以要求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加强概念的识记及理解,以便灵活应用. 9.【答案】A
【考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解析】【解答】解:A、CuCl2溶液的pH小于7,显酸性;Na2SO4溶液的pH等于7,显中性;Na2CO3溶液的pH大于7,显碱性,因此盐溶液可能显酸性、碱性或中性,故选项正确.B、Na2CO3溶液的pH大于7,显碱性,但是碳酸钠溶液是盐溶液,故选项错误. C、水的pH等于7,显中性,因此pH=7的溶液不一定是盐溶液,故选项错误.
D、CuCl2溶液的pH小于7,显酸性,但CuCl2溶液是盐溶液,不是酸溶液,故选项错误. 故选A.
【分析】当溶液的pH等于7时,呈中性;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 二、多选题 10.【答案】C,D
【考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解析】【解答】A、酸的pH小于7,碱溶液的pH大于7,往酸溶液中加碱,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使酸性减弱,酸性越弱,pH越大,故pH增大,A不符合题意;
B、往水中加氢氧化钠,水呈中性,其pH等于7,加入的氢氧化钠呈碱性,pH增大,B不符合题意;
C、往碱溶液中加酸,酸和碱反应使溶液的碱性减弱,碱性越弱,pH越小,故pH减小,C符合题意;
D、氯化钠溶液的pH等于7,往氯化钠溶液中加酸,酸的pH小于7,故pH减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D.
【分析】酸的pH小于7,碱溶液的pH大于7,往酸溶液中加碱pH增大,往水中加碱pH增大,往碱溶液中加酸pH减小,往氯化钠溶液中加酸pH减小. 11.【答案】B,C
【考点】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A、石灰水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石灰水过量会使反应后的溶液显碱性,滤纸上会出现红色,A不符合题意;
B、稀硫酸显酸性,与稀盐酸不反应,混合后溶液显酸性,滤纸上不会出现红色,B符合题意;
C、氯化钠溶液与稀盐酸不反应,混合后溶液显酸性,滤纸上不会出现红色,C符合题意; D、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氢氧化钠过量会使反应后的溶液显碱性,滤纸上会出现红色,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C.【分析】碱能使酚酞变红,使石蕊变蓝;酸能使石蕊变红,酚酞不变色.
第 9 页 共 15 页
12.【答案】AB
【考点】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常见碱的特性和用途
【解析】【解答】解:A、盐酸具有腐蚀性不可用于食品工业,故不正确;
B、氢氧化钠显碱性可以中和酸性土壤,但是氢氧化钠具有很强的腐蚀性,并且价格很高,所以现实生活中一般不用烧碱改良显酸性的土壤,而用熟石灰,故错误; C、硫酸用于车用电池,故正确; D、氢氧化钙用作建筑材料,故正确; 故选:AB.
【分析】A、根据盐酸的腐蚀性分析;
B、改良显酸性的土壤时即要考虑物质的性质,又要考虑经济方面的问题; C、根据硫酸性质分析; D、氢氧化钙用作建筑材料. 13.【答案】A,C 【考点】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A、铝矾石中不只含有金属氧化物,还有二氧化硅,是非金属氧化物,故A错误。A符合题意;
B、原料A可能是稀硫酸也可能是盐酸,滤液Ⅰ中要加入稍过量的原料B,原料B可能是氢氧化钠,说法正确,B不符合题意;
C、步骤②所得沉淀是氢氧化铁,故C错误。C符合题意;
D、铝矾石炼铝需要消耗电能是正确的,最后要通电分解,说法正确,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D【分析】铝矾石中含有的SiO2是非金属氧化物;原料A只要是酸就可以;步骤②所得沉淀是氢氧化铁,氢氧化亚铁是错误的;铝矾石炼铝需要消耗电能是正确的,最后要通电分解; 三、填空题
14.【答案】③;①;红;>;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减小;加水稀释或是加入碱溶液;降低;红
【考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解析】【解答】(1)杨梅汁呈酸性,pH<7.肥皂水呈碱性,pH>7,故填:③,①; (2)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锥形瓶里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变成红色,pH>7,逐滴向锥形瓶中滴入盐酸并振荡,则碱被消耗,碱性减弱,观察到的现象是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溶液的pH减小,故填:红,>,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减小;
(3)如果要使溶液pH是4.5的pH升高,可以用加水稀释或是加入碱溶液的方法,故填:加水稀释或是加入碱溶液;
(4)人体内的二氧化碳排出不畅时,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酸性增强,血液的pH会降低,故填:降低;
(5)在pH=3的无色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成红色,故填:红. 【分析】根据已有的物质酸碱性与pH的关系结合pH的变化分析解答即可.
15.【答案】①氢氧化钠溶液能与CO2发生反应,瓶内气压减小;CO2能溶于水,也能使瓶
第 10 页 共 15 页
内气压减小;将氢氧化钠溶液换成等体积的水,做对比实验;②稀盐酸;有气泡产生;2NaOH+CO2=Na2CO3+H2O. 【考点】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解:①由于二氧化碳能和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氢氧化钠发生反应从而导致瓶内压强减小,因此瓶子变瘪或出现瓶吞鸡蛋现象,但二氧化碳也能溶于水,也能使瓶内压强减小,因此小虎的实验就缺乏足够的说服力,为了使实验有足够的说服力,因此可以做对照实验,把等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换成水.为了证明二氧化碳能和氢氧化钠反应,除了设计有明显实验现象的实验外,也可以证明有新物质生成,即证明碳酸钠的生成,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 故答案为:①氢氧化钠溶液能与CO2发生反应,瓶内气压减小;CO2能溶于水,也能使瓶内气压减小;将氢氧化钠溶液换成等体积的水,做对比实验;②稀盐酸,有气泡产生,2NaOH+CO2=Na2CO3+H2O. 【分析】①根据二氧化碳会与氢氧化钠反应,也会与水反应进行分析;②根据碳酸钠和盐酸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氯化钠、水,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进行分析. 16.【答案】氯化氢;无;刺激性;白雾;挥发性 【考点】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解析】【解答】解:氯化氢溶液于水得到盐酸,最浓的盐酸浓度在36%~38%,纯净的浓盐酸是无色液体,有刺激性气味,有挥发性,能挥发出氯化氢气体,打开瓶盖,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盐酸小液滴悬浮在空气中形成白雾. 故答案为:氯化氢 无 刺激性 白雾 挥发性 【分析】根据浓盐酸的物理性质解答.
17.【答案】红;大于7;中;等于7;无;小于7;中和;HCl+NaOHⅠNaCl+H2O 【考点】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中和反应及其应用,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解析】【解答】氢氧化钠是一种常见的碱,其溶液呈碱性,能使无色酚酞变成红色,其溶液的酸碱度大于7;氢氧化钠能与盐酸发生中和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氯化钠溶液呈中性,因此在与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呈中性,溶液的酸碱度等于7;继续滴加稀盐酸,由于盐酸的过量而使溶液酸性增强,溶液的酸碱度小于7,酚酞仍为无色. 故答案为:红,大于7,中,等于7,无,小于7,中和,HCl+NaOHⅠNaCl+H2O. 【分析】根据酸碱的基本性质和中和反应进行分析. 18.【答案】红;无;升高;放热;NaOH+HCl=NaCl+H2O 【考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解:用胶头滴管逐滴加入稀盐酸,边滴加边搅拌,当溶液颜色刚好变成无色时停止加入稀盐酸.此时恰好完全反应;测量温度,发现温度升高,说明中和反应放出热量,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OH+HCl=NaCl+H2O. 故答案为:红;无;升高;放热;NaOH+HCl=NaCl+H2O.
【分析】根据酸碱中和时,溶液酸碱性的变化以及中和反应放热来分析解答. 19.【答案】Fe+2HClⅠFeCl2+H2↑;置换 【考点】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解:铁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属于置换反应,故填:Fe+2HClⅠFeCl2+H2↑;置换. 【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铁能与盐酸反应生
第 11 页 共 15 页
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据此解答. 四、计算题
20.【答案】(1)解:设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 Na2CO3+2HCl=2NaCl+ H2O+ CO2↑ 106 73 x 25g×14.6% 106:73=x:25g×14.6% x=5.3g
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
答: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96.4%。 (2)解:设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y。 Na2CO3+2HCl=2NaCl+H2O+ CO2↑ 106 44 y 2.0g 106:44=y:2.0g y=4.8g
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
答: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87.6%。
(3)因为小明的实验中产生的气体不能全部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残留在仪器中一部分,使得测定结果不准确。 【考点】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要注意解题的步骤,设、写、找、列、解、答。 要想实验的结果准确,设计科学合理的实验很重要。 21.【答案】(1)m(CO2)= 126g+22.2g-139.4g=8.8g (2)解:反应后溶液的溶质为CaCl2 , 则设CaCO3的质量为x,的质量为y,CaCl2 CaCO3+ 100 x
2HCl=
CaCl2+ 111 y
H2O+ CO2
↑
44 8.8g
≈87.6%。 96.4%。
解得x=20g y=22.2g
第 12 页 共 15 页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